返回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3章 李家真有钱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

“皇上,翊钧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李氏依偎在皇帝夫君胸膛,眉目春情犹在,“臣妾好想翊钧,关外苦寒,他能承受的了吗?”

朱载坖面容沉静,神色祥和,嘴上却道:“妇人之仁,这才走了多久?这才刚立春,最起码也等到过了中秋了,晚些的话,可能要到明年了。”

“明年?”

“明年咋了?”朱载坖哼哼道,“多些磨砺,多些成长,这是他福气,大明这么多太子下来,又有几人如他这般?”

李氏:“……”

“你还不服?”

“服了服了。”李氏连忙求饶,苦笑道,“皇上的苦心,臣妾理解,可这福气……属实太难消受了。”

“多少人想消受,还没门子呢。”

朱载坖酸溜溜道,“你瞧我,人理都不理。”

李氏愕然,继而恍然,讨好道:“这未尝不是皇上太优秀了,永青侯是因为没什么可教的,故才如此。”

朱载坖:“……”

“皇上,真的要这么久啊?”

“还能是假的不成?”朱载坖没好气道,“你不就是怕时间久了,儿子跟你不亲了嘛,呵,妇人之见……”

你刚才可不是这个样子……李氏也是服气,只好闭了嘴。

见她如此,朱载坖挑了挑眉:“还是不服?”

“……服了。”

“朕不信!”

……

受父皇点拨,朱载坖的心态发生了极大转变,愁还是愁,却没有之前那般多愁善感了,转而专攻当下。

如父皇所说,未来的困难,现在愁也没用,做好现在的事就好了,未来……就只能选择相信儿子了。

‘虽然我远不如父皇,可我儿子比他儿子聪明多了……’

朱载坖如此想着,人也逐渐燃起斗志,充满干劲儿……

继承者税很快掀起轩然大波,可却没人叫板锦衣卫,也无人对陆炳如何。

这其中,有忌惮陆炳的成分,不过更多却是因为叫板陆炳,没有叫板皇帝划算。

就比如说,同样是挨板子,因得罪皇帝挨板子,才更有价值,更能体现自己的忠心为国,高尚品德……

要是因得罪锦衣卫……挨了板子,也不好拿来炫耀。

一群人绕过锦衣卫,直接对皇帝开火。

诸如:富绅也是皇帝的子民,皇帝搞针对,就是厚此薄彼。

诸如:继承者税的推行,会严重打击到商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工商业,进而影响到商税收入……

群臣有理,有据,有情绪……

好一通火力输出。

起初,朱载坖并不生气,只认为挨一顿骂也就过去了。

反正大明朝的皇帝就没有不挨骂的,霸道如太祖,仁爱如孝宗,亦被臣子弹劾过,他一个仁爱不及孝宗,霸道不及太祖的皇帝挨骂……这太正常了。

怎奈,群臣这次是追着杀……

一日复一日的骂,坚持不懈的骂,变着花样的骂……到底还是给朱载坖整破防了。

为此,不少人的屁股都遭了老罪……

不过,板子之后,群臣仍是热情不减,甚至情绪更为高涨。

还好,江南那边的舆情很快就起来了,接着,在锦衣卫、东厂的推波助澜下,没多久就给吹到了京师……

至三月初,这场新税制风波,才得以平息。

自洪武朝开始,李青就坚定不移的站队皇权,如今虽不再坚定的拥护了,却还没有去主动削弱,近两百年的惯性之下,大明皇帝的权柄,仍是如日中天。

隆庆皇帝虽然有些弱,可只要铁了心,且道义上过得去,大多事都还是能做成的,下面人最多也就是会出现阳奉阴违。

可话说回来,这项国策根本就不怕阴违,因为现阶段,甚至当下这一代人,就没想过收这个税,只是在为未来做铺垫。

只要阳奉,未来就是铁一样的事实!

这期间,李茂拿着堆积如山的银券走了,李家大几十口拿着真金白银来了。

京城外的郊区,一下子热闹起来,千万级的财富短期集中释放,其能量之大,实令人咋舌。

百姓笑哈哈,朝廷也笑哈哈……

就这,还只是前期的投资,七十余口人所拥有的财富,又何止千万?

其实,李家人也不觉吃亏了,这不是白白撒钱,这是投资,投资总会有回报的,咱李家人,天生就是做生意、发大财的命……

大规模的投资建设,给京师上下带来的正面影响,上至庙堂,下至百姓,都清晰的感受到了。

收入的提高,消费的提升,赋税的增加……所有人都充分享受到了利好。

这千万两的投资,带动的经济流量,翻上一番都不止。

直至这时,朝廷才真正认识到李家的恐怖之处,同时,也理解当初南直隶为何那般跳脚了。

李家人有钱,这是公开的秘密,可今时这些大员才真正意识到,李家人究竟多有钱。

不过几十口子人,甚至只拿出了一小部分,就能给大明京都带来如此变化,如若再多来些人,再多投些钱……

那还不得起飞了啊?

李家人花起钱来着实不小气,朝廷自然也予以了方便,李家人所提出的要求,基本都给予了满足……

如此一幕,落在李家众人眼中,自然是活祖宗的面子。

与有荣焉的同时,自信心也更加膨胀。

时至今日,李家人也明白了,李家之所以能起来,除了经商天赋外,还多赖活祖宗的能量。

如今自己等人也一样可以沾活祖宗的光,简直与长房一脉无异,那岂有不成功之理?

数月之后,一座座作坊拔地而起,与此同时,李家人又开始了第二波的投资……

朱载坖嘴都快笑歪了。

这是他自登基之日起,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了。

李家当真是……太仁义了。

开心不只是他,百姓一样开心,因为李家给开的工钱真不低,且还有干不完的活……

时光悠悠,转眼已至夏末。

关西。

李青、朱翊钧往返于总督府、西州府、河西走廊,期间,李青带小家伙充分了解这边的军情,民情,同时,小家伙的学业,李青也没落下……

自正德朝起,常用简化字就开始推广了,从官员奏疏开始,上行下效,再加上普及教育,半个世纪下来,早已渗入到了方方面面。

小家伙自打出生起,学的就是简化字,故才进步神速,再加上这半年来的刻苦学习,除了经史子集中的生僻字,日常使用的文字,小家伙基本都认全了。

半年的关外生活,让朱翊钧白白嫩嫩的小脸变得粗糙,人也瘦了些,加之长高了不少,以及长时间的故作老成,整个人都透着远超这个年龄的成熟。

外表如此,内里更是如此。

一土坡上,朱翊钧居高临下,望着远方忙碌的人群,问道:

“先生,再有一个月左右,这些草原部落的近距离迁徙就基本完成了,之后,咱们就要回京了吗?”

“想回京了?”

“也不是,回去也没事儿可做,我可不想听翰林之乎者也……”小家伙摇头,接着讪笑道,“说一点不想,也是假的,我不想翰林,可我想皇爷爷,想父皇母妃了。”

李青笑了笑,道:“你要实在想回去,回去也成。”

朱翊钧怔了下,诧异道:“先生的意思是……这次历练还未结束?”

“嗯,你要不太想回去的话,之后我会带你去西域。”

“去西域?”朱翊钧眼睛一亮,当即说道,“我……我也没那么想回去,呃呵呵……先生,咱都去哪儿啊?”

“都去!”李青说,“哈密,吐鲁番,叶尔羌;如今你对草原部落有了一定了解,可对西域的认知,还是白纸一张,这些地方这些人,都将是大明的疆域、百姓,你身为储君,自要多了解一下。”

“原来先生说带我来关外,竟有如此大的图谋……”

“什么叫图谋?!”李青当即赏了他一巴掌,没好气道,“我这是用心良苦!”

“是是是,用心良苦,我用词不当……”小家伙连忙承认错误,兴奋道,“不回京了,咱们去西域耍耍。”

接着,又一本正经道:“谁让我是大明储君呢,我不吃苦受罪,谁吃苦受罪?”

李青揶揄:“我看你就是为了玩儿!”

“不不不,我是为了见世面。”小家伙老气横秋道,“如此大明,孤,怎敢懈怠?”

李青:“……”

这时,胡宗宪缓步走上来,躬身道:“太子殿下,永青侯。”

朱翊钧问道:“什么时候迁徙完成?”

胡宗宪略一思忖:“一月之内。”

“嗯…,那还好。”朱翊钧眯眼而笑,心情好极。

“殿下,杨彩来信说,您方便的话给去封信,他好跟关内的税官解释清楚。”胡宗宪笑道,“主要是马上就要向朝廷递交赋税了,他又不好意思特意来一趟说与殿下……就托我告知殿下。”

《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