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版】
说着,吴浩放下筷子,语气认真起来讲道:“我们做过调研,基地员工里,80%来自一二线城市,不少人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和便利。
怎么留住他们?
光靠理想信念不够,得让他们觉得‘值得’。
就说这餐厅,我们的标准是‘顿顿有肉,天天有海鲜,周周换花样’,早餐有二十种粥品,午餐晚餐各六十道菜,夜宵还有烧烤火锅,不进如此,我们还对餐费进行补贴,吃的多,补贴的也就多。”
“补贴?”几位专家同时抬头,脸上写满惊讶。
“对,补贴。”吴浩点头,“不光吃饭补贴,住宿也补贴,水电费补贴,上下班有班车,看病有内部医院。
有孩子的员工,他们的孩子上学有合作的名校分校。
我们算过一笔账,一个员工在基地工作,每年能比在一线城市节省至少十万块的生活成本。”
汪良工正啃着一只龙虾,闻言含糊道:“你们这哪是办企业,是办社区啊。”
“差不多这个意思。”
吴浩笑了说道:“这里就是个小社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社会打理好,让员工不用为柴米油盐操心。
去年有几个华清的博士来考察,本来打算只待一周,结果在餐厅吃了三顿就决定留下,他说‘连食堂都这么用心的企业,对科研肯定更上心’。”
这话让众人都笑了起来,气氛愈发轻松。
一位来自高校的教授放下筷子,认真地问道:“吴总,你们花这么多心思搞福利,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才吧?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构建人才体系的?”
吴浩擦了擦手,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缓缓说道:“其实很简单,就十六个字——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共同发展。”
“吸引人才,靠的是平台和诚意。”
他先解释第一点道:“我们在全球顶尖高校都设了奖学金,每年资助两百名博士,毕业后来基地工作的,直接给五十万安家费,项目启动资金上不封顶。
去年从麻省理工挖来的那位材料学专家,我们不仅给他建了专属实验室,还把他父母从米国接了过来,安排在安西市区的养老公寓,配套医生护士都是三甲医院退休的。”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自豪道:“现在我们公司里,有三十多位院士级别的顾问,两百多个国家杰青、长江学者,还有近千名海外归国人才。
他们来这儿,不全是为了钱,更因为这里能做他们想做的研究,比如电磁炮项目,在别的地方可能要层层审批,在我们公司,只要方案可行,三个月内就能看到原型机。”
“那培养人才呢?”周院士追问,相比之下,他最看重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
“培养人才,靠的是放手和容错。”
说着,吴浩举了个例子说道:“我们有个‘青苗计划’,刚入职的年轻人可以申请一百万以内的创新基金,就算项目失败了也不追责。
去年有个刚毕业的硕士,想用3d打印技术做炮管,试了十几次都失败了,花了八十万,最后虽然没成。
但他在过程中摸索出的金属粉末配方,反而用在了无人机发动机上,现在每年能省几千万成本。”
他看向在场的年轻专家继续说道:“我们不搞论资排辈,实验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全凭本事说话。
前年有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因为在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上有突破,直接被提拔为能源中心副主任,手下带着十几个博士,其中还有两位是他当年的导师。
刚开始有人不服,但看到他搞出的成果,没人再说什么了。”
“至于留住人才,”吴浩指了指餐厅,接着讲道:“除了刚才说的福利待遇,更重要的是尊重和归属感。
我们有个‘家庭日’,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员工可以带家属来基地,孩子能去实验室参观,配偶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甚至连宠物都有专门的托管区。
去年春节,有三百多个家在外地的员工留守,我们请了专业的剧组来拍全家福,还让每个人给家人录了拜年视频,用无人机送到家里去。”
一位来自于军工企业的领导忍不住问道:“你们鼓励竞争,又强调归属感,这两者怎么平衡?会不会有人觉得不公平?”
“我们的竞争,是‘阳光下的竞争’。”
吴浩的语气斩钉截铁说:“项目竞标全公开,评审专家随机抽取,谁的方案好就给谁资源。
绩效考核看成果不看资历,专利数量、技术突破、市场转化,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打分标准,结果公示三天,有异议随时可以申诉。”
他举了个例子道:“去年电磁炮团队内部搞竞争,老专家李教授和年轻的王博士各带一队,最后王博士的方案在能耗控制上更优,我们就用了他的方案,但也给李教授的团队发了‘创新鼓励奖’,因为他们的结构设计很有启发性。
最后两个团队合并,李教授心甘情愿当顾问,王博士当项目负责人,合作得非常好。”
“那要是有人跟不上进度呢?”张副总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锐利。
“能者上,庸者下,不行者淘汰。”
吴浩的回答很直接,也非常直接。
硬着众人的目光,吴浩认真讲道:“我们每年有末位淘汰制,连续两年考核不达标的,会调岗培训,还不行就只能辞退。
但我们给的补偿很到位,N 3的薪资,还帮忙推荐工作。
去年有个研究员因为身体原因跟不上项目节奏,我们帮他联系了安西的高校当老师,现在过得也很好。”
周院士点了点头,又问道:“你们的科研人员,有多大的自主权?”
“几乎是‘我的实验室我做主’。”
吴浩笑着说道:“只要不违反大的原则,采购设备、组建团队、安排进度,全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
我们有个生物实验室的主任,为了研究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带着团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住了大半年,期间没向总部要过一分钱额外经费,全靠自己申请的科研基金。
回来后,我们不仅给他记了大功,还把他的事迹拍成了纪录片,在基地循环播放。”
说着,他望了众人一眼,然后接着补充道:“我们还鼓励‘跨界创新’,机械专业的可以去生物实验室帮忙设计设备,材料专业的能参与无人机项目,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跨部门组队。
去年那套磁流变减震技术,就是电磁炮团队和汽车实验室的人一起搞出来的,现在已经用到了军用越野车上。”
喜欢军工科技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军工科技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