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上并不知道其它两个船上发生的一切。赵顼照旧赏赐一些重臣上船同游,意味普天同庆、百官共鉴天下。
虽然官员们平日里在朝堂上一副剑拔弩张的模样,在除夕这样欢乐祥和的日子里,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的模样。
此时王安石刚从赵顼身边领了赐酒,手中还捏着琉璃盏。指尖因常年握笔批阅奏疏,覆着一层薄茧。他抬眼就瞧见司马光站在对面,身形清瘦,鬓边的白发比去年又多了些。
二人本是旧友,早年在地方为官时,常彻夜长谈吏治民生。司马光曾叹“介甫胸有丘壑,当为大宋栋梁”,王安石亦赞“君实心怀仁厚,乃古之直臣”。
可自熙宁变法启动,一个力主破旧立新,认为“祖宗之法未必尽善”,要以新法革除积弊;一个坚守“藏富于民,稳中求进”,担忧变法操之过急会扰了民生。因着对变法的理念截然不同,且利益相悖,终究走向了朝堂的两端,成了处处针锋相对的敌人。
“故人”与“敌人”,也就是多了一笔而已。
“介甫兄,新年顺遂。”司马光率先抱拳,语气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只是那拱手的姿势规规矩矩,没有半分昔日旧友间的熟稔随意,只有常年居于朝堂练就的沉稳。
王安石亦抬手回礼,指尖因常年批阅奏疏磨出的薄茧轻轻蹭过袖口,眼底闪过一丝转瞬即逝的复杂:“君实兄,同贺。”他顿了顿,示意宫人添酒,将一杯满得几乎要溢出的屠苏酒递过去,“除夕当饮屠苏,辞旧迎新。”他的声音比平日在朝堂上少了几分锐利,却依旧带着不容错辨的沉稳。
司马光接过酒杯,目光落在杯中晃动的酒液上,却没有立刻饮下,反而缓缓开口:“介甫兄,新政推行大半载,河北三路虽显成效,却也有州县奏报,官吏借青苗法苛扣息钱,百姓怨声渐起。今日除夕,不谈朝堂纷争,只盼兄台日后推行新政时,能多念几分民生疾苦。盼新岁政通人和,四海清平。”他特意加重了“清平”二字。
王安石心中了然。司马光这分明是借着除夕的场合,再次敲打他。他端着酒杯,指尖微微收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君实兄所言,某已知晓。州县官吏徇私之事,陛下已下旨严查,开春后更会派专人巡查春耕放贷,绝不容许官吏扰民。只是新政初行,如医人治病,难免有药力过猛之嫌,但若因些许纰漏便停了药方,大宋积弊何时能除?青苗法本为解百姓春荒之困,绝非为官吏谋私之具,某定会堵住漏洞,让新政真正惠及万民。”
“可若以百姓生计为代价,便是舍本逐末。”司马光的语气沉了沉,目光直视着王安石,“介甫兄,你我相识多年,我知你心怀天下。可变法之事,当循序渐进,而非急功近利。若强行推进,恐生祸端。”他袖中的手悄悄攥紧,想到高滔滔意味深长的笑容,也不便多说。
王安石自然听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也猜到他或许握有新政弊端的证据,抑或将有所动作。他摇了摇头说着:“君实兄多虑了。我推行新政,并非‘急功近利’,而是深知大宋积弊已久,若不及时革新,日后更难挽回。”他加重了语气继续说着:“至于民生,我比谁都清楚其重要性——青苗法本为解百姓春荒之困,水利法本为兴农富民,只要堵住官吏徇私的漏洞,新政定能惠及万民。”他语气笃定,眼神里满是变法的决心,没有半分退让的意思。
喜欢大宋宠妃陈三娘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宋宠妃陈三娘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