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寻幽探异实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32章 再等个专家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鼎羽坏笑着问道:“咋的?这回不提挖坟掘墓的事儿了?”

左冷将自己的证件甩出来,得意的说道:

“老子是持证上岗!”

“考古!考古懂不懂?不懂别瞎哔哔!”

第二天一早,左冷叫醒了鼎羽准备出发。

谁知鼎羽却不紧不慢的说道:

“别急!还得等个‘专家’。”

“咱要去的地方现在可是已经‘关闭维护’的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你以为有个证件就能进去随便开挖了?”

“必须得有专人跟文物部门打交道,还得有个好‘借口’,不然就算咱们能进去,也不能随便动土。”

“靠,早知道我在家多待几天再出来。”

知道事情不急在一时,四个人痛快的在银川周边玩了一圈。

爽了一星期后,才来到高铁站接站。

丁瑞铭灰头土脸的从高铁站里走出来,看见优哉悠哉靠坐在车头上抽烟的鼎羽脸都绿了。

“我去你大爷的!”上来就给了鼎羽一拳。

“我说怎么突然接到命令,让我带队组织一次阿尔寨石窟深度考察呢!”

“一个人没给配,还说有专家团队在银川等着。”

“原来是你小子搞的鬼。”

知道鼎羽有些“特殊”门路,丁瑞铭也没多问。

狠狠地发了一通牢骚,开始诉苦:“你小子随便动动嘴,老子差点跑断腿。”

“在京城就开始忙前忙后的跑手续,又去鄂尔多斯的文物主管部门报备。”

“地方上的‘有关部门’这个效率实在是‘一言难尽’,愣是拖了我一个礼拜才把手续办好。”

“你小子要是不给我个说得过去的交代,这事儿咱没完。”

估计是想起自己实在没什么可以拿捏鼎羽的,又很没底气的补了一句:“回头我让丁铛去找你算账!”

鼎羽愣了一下随口问道:

“前些日子回燕京,跟丁铛在一起好几天,她没跟你说?”

丁瑞铭本来的绿脸直接黑了,眼瞅着要爆发:

“你跟丁铛在一起?”

“你小子把丁铛怎么着了?”

“我早就觉得你俩有点不对劲儿!”

这次轮到鼎羽脸绿了,满头黑线赶紧解释道:“合着您一句话就听半截呗?!”

“我找李老和丁铛帮忙办了点事,哪儿有你想的那么龌龊。”

“再说,您跟亲闺女有啥磕磕绊绊,也别找我出气成么?”

丁瑞铭被鼎羽挤兑的有点不好意思,搓了搓手道:

“丁铛挺长时间没理我了。”

“你要是能抽空帮我教育教育,这次哪怕是挖坟掘墓我也豁出去帮你。”

鼎羽从车机器盖上跳下来,干脆的说道:

“免了,你们父女俩的事儿少把我掺和进去。”

“这回咱干的也不是偷偷摸摸的事儿。”

“我是给你送‘业绩’来了,你爱干不干。”

“能弄到‘上面’的批文,你觉得我还找不到人帮忙‘考古’?”

丁瑞铭大半辈子都扑在了“考古事业”上,一听有“业绩”可以拿,立马把自己亲闺女抛诸脑后。

满脸兴奋地问道:“说说什么情况?”

“你小子是不是在阿尔寨石窟有什么牛逼的发现?”

这时候左冷、罗莉和小七从另一辆越野车上下来。

鼎羽给左冷介绍道:“京大考古研究所的丁老师,主持过多次各种遗迹的发掘。”

“这位是左冷,‘民俗顾问’了解各种宗教、民俗。”

丁瑞铭看了看左冷和他身后的罗莉、小七,下意识往车里看了看,问道:

“胖子呢?就这几个人?”

听丁瑞铭的意思有点小瞧自己,罗莉不满意的挥了挥小拳头,威胁道:

“看不起谁呢?要不要我给丁铛打个电话投诉一下?”

“我错了!”丁瑞铭连忙举手投降。

已经耽误了好几天,鼎羽直接拉着丁瑞铭上车问道:

“要不要先休息一下?”

丁瑞铭显然也是做过功课的:“不用,从这里过去两百多公里,到地方在休息也来得及。”

两辆车离开银川,一路沿着京藏高速向北。

在乌海补充了一些必要物资之后,就向东拐上了x615,进入茫茫的戈壁。

……

“什么?……哎呦卧槽!”

丁瑞铭一激动差点站起来,脑袋撞在了车顶棚上。

开车的左冷被丁瑞铭吓得差点将车开出柏油路。

“你说阿尔寨石窟下面有个地宫?”

“这不可能!”

“目前只在西北侧地下发现几间用途未知的石室。没有任何考古资料显示下面有未发现的空间。”

鼎羽安抚了一下丁瑞铭:“别瞎激动成么?”

“阿尔寨石窟才开发出来多少年?”

“还是个位于荒漠的‘小景点’。”

“这种规模的‘古迹’放眼全国,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你不知道地方上对于这种食之无味的‘古迹’态度都是听之任之?”

“从九十年代发现到现在,又是挖掘又是修复的搞了三十多年,还不是老样子?”

“说白了,只有考古价值,没有旅游价值的地方,谁也不会上心。”

“能评上个文物保护单位,弄点拨款就完事了。”

“你以为地方上会在意这个?”

“要不是怕牵扯出其他麻烦,我才懒得走官方渠道,搞得又欠了个人情。”

丁瑞铭叹了口气,默认了鼎羽的说法。作为“圈子”里的老人,对于这种现象早就习以为常。

另一辆车上。

小七看着窗外一片戈壁和零星分布的小草问罗莉:

“鼎侍卫的记录不是这样啊?!”

“应该是一片黄沙才对吧?!”

罗莉解释道:“我跟羽哥讨论过这个问题。”

“在更早的时期,这里也是一片水草丰茂的地方,大肆砍伐、过度放牧加上河流改道让这里变成了一片荒漠。”

“乾隆年间,这地方已经是一片沙海的荒漠,百眼窟被黄沙掩埋在地下。”

“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情况估计也好不到哪儿去。不然牧民口中的百眼窟早就被发现了。”

“近代水土保持的不错,黄沙退去才慢慢变成如今的荒漠草原。”

“地质的变迁咱没什么研究,不过地貌变成现在这样,让咱们寻找‘地宫’的入口难度大了不少。”

“你带的设备能行吗?”

小七肯定的回答:“有你配合,绝对没问题。”

喜欢寻幽探异实录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寻幽探异实录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