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伟光带领的市花鼓戏团刚圆满完成上级安排的演出任务,今天上午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樟木大队,准备献上精彩的上午场表演。
回想起去年,这个舞台上那可是好戏连台,演出了许多场次。在广泛听取观众意见后,演出内容在确保政治正确的大前提下,就像给饭菜调味一样,更加迎合普通观众的口味。如此一来,演出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那热度简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市花鼓剧团原本都快到了撤编合并的“悬崖边缘”,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小船。然而,他们凭借着一年来送戏下乡的模式,硬是“力挽狂澜”,如同凤凰涅盘一般,剧团重新崛起,在群众中的名气更是超过了以往,可谓是“声名远扬”。
华孝义带着金诚在舞台下看得津津有味,一个上午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上午场快演完时,客串主持的卫民生像往常一样,开始给餐厅打起了广告:“观众同志们呐,下午 1:30 分,樟木大队文艺宣传队,还会在这个舞台带来精彩表演,大家可千万别错过咯。”
他稍作停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大队领导为了解决各位观众同志中午就餐的问题,那可是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呐!为了体现樟木大队的热情好客,把大家招待得妥妥帖帖,最后决定给大家办酒席。每桌十个菜,那可都是精心准备的,大队补贴大头,个人只需要拿出区区五毛钱,就能享用这丰盛的宴席啦!”
“金诚,他是在讲五毛钱一个人,就可以吃席?”华孝义眼睛瞪得老大,满脸的难以置信,以为自己听错了。在他原本的认知里,上馆子吃饭,最少也得花个几块钱呢。
“没错,每个人出五毛钱,就可以上桌吃饭。”金诚认真地回答道。
“金诚,你身上有钱没?”华孝义说着,伸手就像老鹰抓小鸡似的,直接朝金诚的口袋掏去。
金诚毕竟年轻,反应敏捷,身体灵活地一闪,就躲开了华孝义伸来的手。对于华孝义这种冒失的行为,金诚心里别提多反感了。虽说从辈分上来说,金诚得喊华孝义一声舅舅,但他俩之前并不熟悉,也就是这几天在樟木大队才有了接触。
还记得初二那天去刘家拜年,华潇春分别给华孝义和金诚发了五十块钱的红包。在当时,这五十块钱那可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就像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结果呢,华孝义回家没几天,就像着了魔似的,把这钱全输在了牌桌上,真是“一毛不剩”,让人哭笑不得。
而金诚呢,回家后就乖乖地把红包交给了母亲。这次离家出来给刘正茂帮忙建房,金诚母亲心疼儿子,给了他五块钱做零用。长这么大,金诚还是头一回拥有属于自己支配的五块钱,他就像守财奴守护宝藏一样,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华孝义伸手就想拿走,金诚当然一万个不愿意。
对于自己的行为,华孝义压根儿就没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他嬉皮笑脸地说:“金诚,你出一块钱,咱们去吃席。”
“华舅妈肯定做了饭,我们不回家吃,肯定得挨骂。”金诚不想出钱,赶紧找了个借口推脱。
“今天大家都休息,咱们出来玩一下,你华舅妈不会骂人的。”华孝义不以为然地讲。
“你出自己那份,借五毛钱给我,我肯定会还给你的。你想想,上馆子吃席,只花五毛钱就能吃到好吃的,别这么抠门嘛。”华孝义继续怂恿着。
金诚刚从农村出来,看什么都觉得新鲜,就算樟木大队同样也是农村,但这里比自己家热闹多了。被华孝义这么一鼓动,金诚心里也开始痒痒的,像有只小猫在抓挠,最终还是心动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拿出一块钱去买了两张餐票。
这边华孝义他们在为吃席的事儿折腾,另一边,开放日这天,大队里所有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各司其职,唯独熊浩像个没事儿人一样,悠闲得很。他第一次发出的举报信,都过去八天了,却如石沉大海,毫无动静,这让熊浩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心有不甘。
在熊浩心里,不扳倒大队支部和刘正茂,他是“誓不罢休”,就像一头倔强的公牛,认准了目标就不回头。昨天,他偷偷躲在山上,又重新写了两封信,内容和上次的如出一辙。
这种举报信他可不敢在大队寄出去,生怕被人发现。今天早上,他找其他知青借了辆自行车,趁着开放日人多眼杂的机会,骑上车就往城里赶。他心里盘算着,人多的时候不容易引起注意。到了城里,他鬼鬼祟祟地把新写的两封举报信丢进街边的邮筒。
其实,他本来可以坐送菜的拖拉机进城,但为了掩人耳目,不被别人发现他出过大队,他宁愿辛苦点,踩上十几公里的单车,真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市里把举报信投进邮筒后,熊浩又像个做贼的一样,悄悄地回到大队,一个人继续躲在山上,像只缩头乌龟似的“苟”起来,静静地等待着县革委会或者公社革委会收到举报信后,派人到大队来抓人,那模样就像守株待兔的农夫,满心期待着兔子上钩。
再说序伢子家,就算华孝义和金诚没按时回来吃饭,华潇春也不能为了等这两个人就推迟开餐。因为在序伢子家里搭餐的老王、冯婷、刘子光、肖长民、李娟等人,下午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做,华潇春可不能耽误了他们。
“孝义和金诚没回来?”吃饭的时候,许二娃疑惑地问道。
“这两个人就知道贪玩,也不知道跑到哪儿撒野去了。我给他们留了饭菜,你们先吃吧。”华潇春无奈地摇了摇头,感觉自己这个幼弟实在不懂事。许二娃和王再进,人家都知道主动找事情做,可自己这幼弟华孝义还带着金诚出去玩。如果不是因为十多年没见,华潇春真想把华孝义找回来好好训一顿。
刚吃完中饭,刘正茂打算去宅基地瞧瞧,顺便散散步消消食。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自行车的声音,紧接着,何富营就迈着大步走了进来。
只见他今天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列宁装,左上口袋里整整齐齐地插着两支钢笔,脚蹬一双擦得锃亮的三节头皮鞋,那模样,真可谓是“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当了这几年干部,加上大队发的工资不少,他又舍得在自己身上花钱打扮,整个人在精气神方面,与过去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刘知青,我专门来找你汇报工作的。”何福营站在门口,一脸恭敬地对刘正茂说道。
“何哥,吃饭没?先坐下来吃点?”刘正茂热情又客气地招呼着。
“刚在厂区食堂吃过了。我是专门过来找你有事儿。”何福营回答道。
“何干部,坐下来喝杯茶。”华潇春也热情地给何福营泡了杯茶。
“谢谢,婶子。”何福营自己找了张板凳,大大方方地坐下。
刘正茂好奇地问:“今天是开放日,这么忙,你还能抽空出来?”
“上午古支书跟我说,县供销社准备在大队设代销店,我就专门来找你请示一下,这代销店放在哪个位置比较好。”何福营喝了口茶,缓缓说道。
序伢子一听大队要办代销店,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兴奋地喊道:“好啊,以后再也不用跑那么远去公社买东西了。”
刘正茂却不紧不慢地说:“何哥,这个代销店啊,主要得看你是想让它服务社员,还是面向外来的参观者。”
何福营听了,一脸茫然,没听懂刘正茂话里的意思。刘子光也跟着问道:“这有啥区别吗?”
还是李娟脑子转得快,她白了刘子光一眼,怼道:“你还是外联部主任呢,这点都不懂?代销店要是只为了方便社员买东西,那就建在村子里。要是想赚参观者的钱,那肯定得建在显眼的地方啊。”
“到底是大队出纳,天天和钱打交道,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何哥,我建议你先去江麓机械厂看看,他们新开的商店说不定能给你一些启发。”刘正茂认真地说道。
其实,让钱岱在樟木大队设代销店,刘正茂只是想给这个新商店弄个合法的身份。在刘正茂心里,理想中的商店应该像后世的大卖场一样,五花八门的货物都能卖,可不是那种传统农村代销店的模式。江麓商店虽说规模不算大,但在当时那可是不多见的综合商店,里面百货、肉食水产、蔬菜、五金交电、烟酒糖果等各类商品一应俱全。让何福营去看看,对他办好代销店肯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啊,那我明天早上就跟着送菜的拖拉机去。”何福营这人听劝,执行力也很强,马上就做出了决定。
古大仲交给刘正茂的任务是誊写宣讲团的演讲稿,可刘正茂一转背,就像甩包袱一样,把这事儿推给了卫民生和张林去做。他又不想去会战工地劳动,下午便和何福营一起,打着为代销店找合适地址的幌子,在大队内部四处转悠起来。
刘子光呢,和刘正茂一样,也打心眼里不想去工地干活,便也厚着脸皮跟在刘正茂和何福营后面,还美其名曰是为代销店寻找合适的位置。
这三个人在村子里转悠,那可就像明星出行一样,只要被社员瞧见,必定会热情地请他们进家里喝茶。要知道,刘正茂可是副大队长,何福营和刘子光也都是生产队长级别的干部。虽说他们三人之间可能对某些社员不太熟悉,但社员们对他们可是“如数家珍”,一个都不陌生。
尤其是刘正茂,在大队里流传着一种说法,就好像他身上带着某种神奇的魔力,谁家要是被刘正茂瞧上了,那简直就像中了彩票一样,必定会走好运。这样的例子那可不少,像吴喜闻家、郭明雄家、马会计家、张庆有家等等,都是活生生的见证。
所以啊,社员们都盼星星盼月亮,想结交刘正茂这个“福星”。可刘正茂平日里事务繁忙,经常不在大队,就算在大队,也很少有机会下到生产队里,以至于社员们能和刘正茂说上话的机会简直少得可怜。
樟木大队有个特别的风俗,一旦家里来了贵客,必定会煎两个糖心荷包蛋来招待,这可是当地表达热情的一种方式。这不,刘正茂在村子里才溜达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先后被三户社员热情地拉到家里喝茶,然后顺带着吃了六个荷包蛋,而且每个都是放了白糖精心煮制的,那甜味简直能把人给腻歪死。
当第三家社员笑容满面地端出两个糖水荷包蛋时,刘正茂心里那叫一个叫苦不迭,脸上却还得强颜欢笑。这荷包蛋实在是吃怕了,腻得慌,可人家的好意又不能不领,真是“有苦难言”,最后只能咬着牙,像完成艰巨任务似的忍痛吃了下去。
从第三家社员出来后,刘子光凑到刘正茂身边,悄悄地问:“茂哥,你中午在家没吃饱吗?”
刘正茂一听,没好气地回怼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刘子光撇撇嘴,说道:“你想想啊,你是副大队长,进社员家里,人家肯定得给你煎荷包蛋表示热情。我现在只要一看到荷包蛋,胃里就直犯恶心,那甜得发齁,你居然还能若无其事的样子。”
何富营也在一旁附和道:“是啊,我也实在是吃腻了。”
刘子光接着补刀:“茂哥,下面还打算去社员家喝茶吗?你要是再进社员家,那我可就不奉陪了,现在就回知青点睡大觉去。”
“算了算了,不在村里转了。社员们太热情,我实在是怕了,再去又得吃荷包蛋。”刘正茂无奈地摆摆手,实在是不想再经历吃荷包蛋的“折磨”了。
中午,华孝义和金诚在大队餐厅吃席,可算是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那桌上五荤五素十个菜,摆得满满当当,而且大米饭还随便吃,两个人一共才花了一块钱,吃得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吃完饭,华孝义和金诚随着外来参观者的人流,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销售大棚区。只见几个长长的队伍排得老长,一下子就引起了他俩的兴趣。华孝义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拉着金诚就想往队伍前面挤,想去看个究竟。
排在队伍里的人可不乐意了,大声抗议道:“不要插队,听到没,说的就是你们两个,要点脸吧,别插队啊!”
金诚被这一吼,吓得不敢出声。华孝义却仗着自己外侄是副大队长,不但不收敛,反而瞪了喊话的人一眼,没好气地怼道:“吼什么吼,我们又不买东西,就只想看看这里卖什么。”
“不买东西你们挤什么挤?这是卖香干和面条的队伍。那边的队伍是卖小吃的,现在知道了吧?别挤了。”对方可不吃华孝义这一套,同样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
金诚可不想无缘无故地跟别人起冲突,赶紧拉着华孝义退出了卖货大棚。
大棚外面摆着许多简易餐桌,旁边围了好多人,正热热闹闹地吃喝着。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味,尤其是麻辣红薯粉和烤面包的香味,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就勾起了华孝义的好奇心。
喜欢花开春来晚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花开春来晚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