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晚唐:开局一条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 这是一份足以撼动天下格局的招生简章!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马蒙的留下,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李唐最初的预料。

阿巴斯使团返回巴格达后,带回的不仅仅是西北王府的盟约,更是关于“科技教”和“格物致知”的震撼报告。

马蒙王子自愿留下求学的消息,更是如同惊雷般,在大食帝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即将继承哈里发之位的王子,竟然放弃荣华,甘愿在一个东土大唐边陲之地为学徒,这本身就蕴含着某种颠覆性的力量。

消息传到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的反应最为激烈。

他曾亲身领教过西北王府热武器的强大,深知其军事力量已远超吐蕃王朝的巅峰时期。

然而,相较于可见的刀剑火炮,马蒙所言的“科学”与“科技教”更令他感到不安。

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足以改变文明根基的信仰。他痛定思痛,意识到单纯的武力对抗已不足以维系吐蕃的霸权,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衰落。

“去!告诉藏玛,让他立刻启程,前往新龟兹!”

赤德松赞在布达拉宫中,对侍卫下达了旨意,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藏玛,他的长子,未来的吐蕃赞普,必须亲自去探寻这股力量的奥秘,无论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洞悉其弱点。

这既是卧薪尝胆,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吐蕃的未来,或许就维系在这场看似求学的行动之中。

远在长安的大唐朝廷,唐宪宗李纯同样坐立不安。

西北王府的崛起,对大唐而言,既有收复河西故土的欣喜,更有边疆出现一股强大到难以掌控势力的隐忧。

李唐所展现的工业奇迹,以及其独特的“科技教”理念,让李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看到了大唐衰落的根源——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他需要了解,需要学习,甚至需要驾驭这种力量。

“传朕旨意,命长子李桓,即刻启程,前往西北王府,入船山书院求学。”

李纯的决定,无疑是向天下宣告,大唐天子也承认了西北王府在知识领域的领先地位。

李桓作为皇太子,其地位之尊贵,远超马蒙与藏玛,他的求学,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对未知力量的试探与融合。

五姓七望,这些传承千年的门阀世家,对权力与知识的嗅觉向来敏锐。

他们深知,时代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新的权力洗牌。

当马蒙和李桓两位储君都选择前往西北求学,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正在构建,而谁能率先掌握这套体系,谁就能在未来的权力格局中占据先机。

“去吧,将家族中最聪慧的子弟送去船山书院。无论付出何等代价,也要让他们带回‘科技教’的精髓。”

各大家族的族长们纷纷下达了指示。

他们不惜重金,甚至动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只为争取到一个船山书院的入学资格。他们深信,这并非简单的求学,而是一场关乎家族未来兴衰的豪赌。

南昭王国、天竺诸邦,乃至更远的埃及、希腊、罗马等地,也都陆续收到了关于西北王府的传奇信息。

铁甲蒸汽机船在里海的航行,火车头在戈壁上的轰鸣,以及“科技教”在西域治愈疾病的“神迹”,无一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在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这些奇闻异事被添油加醋,最终演变成关于一个拥有“神明之力”的东方王国的传说。

面对这股席卷天下的求学热潮,李唐并未故作姿态,而是果断下达了船山书院面向全社会的招生简章。

他深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打破旧有的阶级壁垒与地域限制,建立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全新秩序。

“船山书院,广纳天下英才,不设门槛,不问出身,唯求进取之心。”

李唐的招生简章,以最快的速度刻印成册,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到新龟兹城内外,乃至整个西北王府治下各个城镇,并随着商队和使者,传向更远的东方与西方。

这份简章一经发出,便在整个中原大地掀起了滔天巨浪。

它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学院重门第、讲师承的陈规陋习。贫苦的牧民子弟、流离失所的农夫后代,乃至被旧有体系排斥的异族青年,都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船山书院的入学考核,并非传统的诗词歌赋或经史子集。李唐亲自参与设计,旨在筛选出具备“格物致知”潜质的学子。

船山书院学堂体系(一级学徒阶段):

1. 格物学堂: 专注于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理论研究者。

2. 工匠学堂: 专注于工程技术实践,包括机械制造、建筑营造、水利灌溉等,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3. 医科学堂: 专注于人体生理与疾病治疗,包括解剖、药理、外科等,培养未来的医师和卫生工作者。

4. 农科学堂: 专注于农牧业生产技术提升,包括作物改良、畜牧养殖、土壤管理等,培养未来的农业专家。

5. 军事学堂: 专注于军事理论与武器研发,包括战术、战略、火器制造等,培养未来的军事指挥官和武器专家。

入学基础认知考核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观察与记录”。

考生被带入一间摆满了各种新奇物品的考场,有简单的机械装置、特殊的矿石标本、甚至还有一些经过初步处理的植物样本。

他们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详细观察这些物品的构造、纹理、颜色、气味,并用图画和文字尽可能精确地记录下来,不加任何主观臆测,只求客观描述。

这部分考验的是学生的专注力、细致程度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第二部分是“逻辑与推理”。

考题不再是简单的算术,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的现象,要求考生推导出可能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给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要求解释其差异;或者展示简单的杠杆原理,要求预测在不同支点和力臂下的平衡状态。

这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质。

第三部分是“动手与实践”。

考生被分配到简陋的工坊,提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要求他们根据图纸或口头指示,组装一个简单的装置,或修复一个有轻微故障的机械模型。

这部分直接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机械原理的初步理解。

考核持续了整整三天,新龟兹城内外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摩肩接踵,其中不乏衣衫褴褛的寒门子弟,也有锦衣玉食的贵族少年。

船山书院的教官团队,由李龙、李虎带着三百名仿生机器教官组成,肩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有条不紊地组织好这场史无前例的入学考试。

最终,在数万名考生中,共有三千人脱颖而出,获得了船山书院的入学资格。

其中,西北当地的学子凭借地理优势和对西北王府体系的初步了解,占据了绝大多数名额。他们才是李唐推行“科技教”最坚实的基础。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非那些来自显赫家族的王族宗室和贵勋世家子弟,而是一名来自吐谷浑的寒门学子——慕容秋。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晚唐:开局一条船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