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秋虽然打小就性格沉稳,不善言辞,但在面对感兴趣的知识时,却能爆发出不同常人的专注和勇气。
负责讲解的这名工人师傅是李龙培养出的第一批技术骨干,名叫李铁柱,原是龟兹城中一名普通的工匠,在李龙的教化下,现如今已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
李铁柱看着慕容秋,眼中满是赞赏:“小伙子,你问得很好。传统水车利用的是水流的冲击力,而蒸汽轮机则利用高压蒸汽膨胀时的反作用力。
叶片的弧度,是为了最大化地将蒸汽的动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减少能量损耗。这其中涉及流体力学和材料学,是极为精密的计算。”
慕容秋飞快地在速写本上勾勒着叶片的截面图,并详细标注着教官讲解的关键点。
他不仅记录形状,更试图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他甚至蹲下身,仔细观察着轮机与发电机之间的联轴器,以及各种管道的连接方式。
“李师傅,这发电机,是如何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这种无形之力的?”
慕容秋又问道,他的问题总是直指知识核心。
李铁柱耐心解释道:
“发电机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产生电流。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内部的线圈高速旋转,切割磁力线,从而产生电流。这电流再通过电缆输送到整个龟兹城,点亮灯火,驱动机器。”
慕容秋听得如痴如醉,他用手触摸着发电机外壳上微弱的震动,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无形之力在内部涌动。
他想起了在书院基础认知考核学到的物理原理,此刻亲眼所见,才真正体会到知识的巨大力量。
他现在终于明白,这种“电”并非什么神仙法术,而是自然规律的体现。
这种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通过精密的机械和科学的原理,转化为照亮世界的光明,驱动万物的动力源泉,确实可以称之为真正的“神迹”,因为它是超越一切旧有认知的伟大力量。
在发电厂的参观学习,对慕容秋而言,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洗礼和实践盛宴。
他不仅学习了具体的机械结构和操作流程,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科技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现实,将抽象的原理具象化为可以改变世界的工具。
他感到自己的知识体系正在迅速扩大,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渴望。
李唐在总控智能星辰显示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了慕容秋在发电厂的身影。
少年的专注、勤奋和那股对知识的纯粹渴求,让他感到很满意。
“这颗小小的种子,正在以最快的速度生根发芽。”
李唐嘴角浮现一抹笑意,喃喃自语道,“这小子将来一定能成为科技教的忠实信徒,也是打破旧世界旧秩序的青年先锋。”
李龙在一旁补充道:“根据数据分析,慕容秋在发电厂的学习效率远超预期。他不仅能迅速理解复杂机械的运行原理,还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进构想。他的天赋,确实令人惊叹。”
李唐微微一笑,点头说道:
“天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那份进取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正是我们船山书院所要培养的核心素质。那些世家子弟,虽然聪明,但往往囿于传统,缺乏亲自动手和深入探究的勇气。他们需要时间来转变思维。”
由他亲手开启的这场“知识与权力”的博弈,远不止于军事和政治层面,更是一场思想的革命。
船山书院,便是这场革命的熔炉。
在这里,旧有的门第观念将被彻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对科学的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
李唐的目光再次投向远方,那里是吐蕃高原,是中原腹地,是浩瀚的中亚、中东、欧洲、非洲。
由他书写的这幅“人类命运共同体”宏伟蓝图,现在可以宣布正式拉开序章帷幕。
“李龙,关于船山书院的课程安排,要确保理论与实践并重,尤其要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
李唐沉声吩咐道:“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学子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的,不是死读书的儒生,而是能够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工程师和科学家。”
“是,校长。”李龙回应道。
李唐转过身,走向图书馆天台的边缘,远眺着新龟兹城,以及更远处的祁连山脉。
山峦叠嶂,白雪皑皑,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厚重。
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力,更有来自内部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然而,他无所畏惧。
他手握超越时代的技术,拥有忠诚高效的仿生机器人核心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燃烧着改变世界、构建一个全新文明体系的宏伟愿景。
船山书院开学,意味着第一批经过系统化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才即将诞生。
他们将如同一颗颗火种,被播撒到西北王府的各个角落,点燃工业革命的燎原烈火。
两个五年计划,看似漫长,实则紧迫。
李唐必须争分夺秒地巩固治下,发展生产力,培养人才。
他需要更多的慕容秋,更多的杨文菁和林昭君。他需要一支庞大的、由科技武装起来的精英团队,来执行他的战略,实现他的抱负。
想到目前王府治下人口严重不足的现状,李唐深知这才是制约西北工业进入快车道发展的根本。
从吐蕃人和回鹘人手中夺取的广阔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开垦、去建设。
而从中原引入移民,并非易事。这涉及到与大唐朝廷的复杂博弈,以及对中原旧有社会结构的冲击。
“李龙,移民计划的推进速度,能否进一步加快?”
李唐沉声问道。
李龙调出数据,即刻回应:
“根据当前政策和宣传效果评估,移民速度已达到最优。进一步加快,可能导致移民质量下降,或引发中原地方势力的过度反弹。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西北王府治下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形成更强的吸引力。例如,把各厂矿工业区的工业产能提高,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科技教’的普及,则能提供精神层面的认同感。”
李唐沉吟片刻,认可了李龙的分析。
他知道,欲速则不达。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苟道”的精髓。
“关于南北天山工业城的扩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我们不仅要生产热武器,更要发展民用工业,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李唐目光坚定,语气郑重地说道:“纺织、冶铁、农具、交通……这些都是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西凉和北凉腹地的矿藏,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他清楚,每一次工业进步,都将带来生产力的跃升,进而巩固他的统治,增强他对外部世界的掌控力。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吐蕃、回鹘残部、波斯和长安方面等周边势力的情报收集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李唐继续指示,“我们需要准确掌握他们的军事动态、政治倾向以及内部矛盾。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目标是和平发展,但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外部的挑战,并做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的准备。”
李唐的战略思维素来清晰而缜密,他将所有的行动和计划都纳入一个宏大的体系中进行考量。
科技教的传播、船山书院的教育、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口的增长、军事力量的维持,以及与外部势力的周旋,这些都不是孤立的事件环节,而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彼此促进的整体。
他深知,要彻底扭转大唐江山日落西山的命运,并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科学与理性为基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漫长而艰巨的努力。
不过,他有信心,也有能力。
船山书院的开学,仅仅是一个开始。
未来,将有无数像慕容秋这样的学子,在这里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掌握新技术的本领,最终成为改变世界的栋梁。
《晚唐:开局一条船》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晚唐:开局一条船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晚唐:开局一条船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