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9章 战或降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龙椅之上,刘禅脸色阴沉。

殿内鸦雀无声,气氛压抑,群臣默然。

目前留给蜀汉君臣的选择空间不大了。

首先投奔东吴这个方案首先就被否决。

如今诸葛恪刚刚遭遇西塞大败,属于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而且经此一败,换谁都能看出东吴朝堂的局势将发生动荡,此时投吴显然不靠谱。

再说了,荆州路绝,想投也无路可走。

又过了半晌,才有大臣再次开口打破沉默,此人乃鸿胪寺的官员,只见他持着笏板,说道:

“启奏陛下,南中七郡,高山险阻,容易守御,可以南奔,避其锋芒,安定之后再作长久之计。”

话音刚落,就有人发出苦笑:“邓艾就在城南,此举是教我满朝公卿被一网打尽吗?”

这种“朝廷搬家”必然是王公大臣携老扶幼的场面,这很容易复刻历史上司马越死后,王衍带着“朝廷”被石勒于苦县一锅端的结局。

毕竟刘备那样的运气不是谁都有的。

然而那官员又反驳道:

“此言差矣。贼不过万人,且骑卒不多,若调动城中军民一同南奔,只要妥善安排,不见得无法突围。”

这名官员虽然没有明言,在场的聪明人却一下就懂。

单凭邓艾的一万人,根本无法围得住一座成都城。

所以只要让一部分军民充作诱饵,刘禅和一众公卿大臣便有机会浑水摸鱼地逃出生天。

刘禅默然不语,思考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他上次从万军丛中突围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吧....

就在这时,谯周出列,站到大殿中央,放声言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逃奔南中,甚为不妥。”

“有何不妥?”刘禅问。

谯周举着笏板,说道:

“且不提突破魏军封锁有几胜算,真到了南中又能如何?”

“南中远夷之地,平日对朝廷无所供为,时常杀官造反。亏得丞相在时,以武力压制才勉强使其顺服。”

“而今穷迫去投,恐必复叛!”

群臣相顾无言,心里各自有一杆秤。

谯周接着又用汉光武邯郸之战举例,继而又引经据典地搬出《易经》以尧、舜、微子启故事来讲述道理。

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意思:先贤都做个类似的选择,陛下投降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不得不说,谯周确实博学多才,换了一般人还真不一定说得这么头头是道。

说到最后,谯周终于说出了那句话:“陛下,恕臣直言,臣以为大汉气数已尽,愿陛下早下决意。”

此言一出,群臣神色各异。

别看此前那鸿胪寺的大臣侃侃而谈地提议南奔,实则只是随便提个建议,内心其实更倾向于顺应天命的。

但这话一般人开不了口,也不敢开口,必须有人牵头。

此这一刻起,这场朝会的“遮羞布”就被拉了下来,什么投奔南中、东吴等等一系列曲线救国都是虚的。

其实只有战与降这两个选择。

然而就这时,向充走出队列,他是故左将军向朗之侄,中领军向宠之弟,如今官至尚书。

“魏军翻山涉水,师久必疲,成都城高池深,非重器不能破。”

“城中尚有余兵,府库充盈,粮米富裕,足足能支撑一年有余,只要我固守不出,召卫将军回师来援,邓艾必败!”

“向尚书所言极是。”射声校尉樊建亦是出列,“剑阁、江州、甚至汉中各军都在苦苦支撑,我成都岂能不战而降?”

“不战而降?”尚书杜祯嗤笑一声,指着此前一言不发的领军赵统,嘲讽道:

“樊校尉不如问问赵领军,魏军战力几何?到底是不是你口中的那般不堪。”

“你!”

饶是有些内向的赵统此刻也是面红耳赤,青筋暴起。

但家门口的仗打成这样,他的确无法推卸责任,故而只能捏着拳头,不敢言语。

接着,杜祯趾高气昂地看着向充、樊建二人:

“尔等不过书生意气,到最后最多登城送命,于陛下何益?于百姓何益?”

“你们倒是痛快了,与成都共存亡,搏得千古流名,史书却鲜会记载全城百姓之命运。”

说着,他看向皇帝刘禅,进言道:“陛下,国弱兵孱如同以卵击石,何必听此二人谗言自取灭亡!”

“王朝更替,天理循环,自古有之....臣以为,陛下当降!”

还没等刘禅说话,向充直接将手中笏板扔到杜祯脸上,破口大骂:“杜太常(杜琼)怎么生了你这个么不忠不孝的东西!”

杜祯也五十多岁的人了,岂能让人当小辈一样教训,当即撸起袖子,要跟向充比划比划。

眼看事态不对,刘禅着急地出言制止:“都给朕住手!”

接着看了看周围,下令道:“杜祯、向充君前失仪,左右,将二人哄出去!”

尚书令陈祗见此情景闭上了眼睛。

向充、樊建是他的嘴替,他们的态度就是他的态度。

但杜祯这厮在君前说这么大逆不道之言,陛下非但没有治罪,却是拉起偏架,各打五十大板?

说实话,这种行为已经能代表了陛下心中的倾向,故而陈祗也不打算再劝。

这个时候,殿中督刚叫来两名士兵准备动手,却见谯周清了清嗓子,上前一步,似乎想快点结束这场闹剧。

“陛下,如今吴国尚存,邓艾又是孤军深入。迫于形势,魏国必然会乐意受降,而受降之后也不得不对陛下最高的礼遇。”

“陛下放心,若陛下降魏却不被裂土封爵,臣定会亲至洛阳,以古义争之!”

闻言,刘禅若有所思。

老实说,去洛阳做个富家翁过完余生也不错啊。

话说张皇后有夏侯家的血脉,朕跟魏帝或许还攀得上亲戚。

日后到了下面,阿父要是问他的后半生在哪里度过,他还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在洛阳!

阿父指不定还得夸他呢!

刘禅看向谯周,缓缓点了点头。

谯周深吸一口气:“臣请陛下顺应天命。”

话音落下,大半文臣迈着小步站在谯周身后,齐声附和:

“臣等附议!”

刘禅看向台下的刘璿,唤道:“太子。”

刘璿正在走神,直到第三声“太子”他才反应过来,赶忙拱手:“儿臣在。”

“太子以为如何?”

刘璿突然感觉时间流逝得异常缓慢,胸口砰砰直跳,五弟的那些话在耳边不断回响。

“汉贼不两立!”

“若不胜,我刘氏君臣当自刎殉国,自刎殉国.....

以不辱先祖之名!”

“太子?”刘禅的声音再次传入耳蜗。

刘璿抬眼看向龙椅上的父亲,终于说道:“为了阖城百姓,陛下应当早降。”

说完这句话,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是放下了。

对不起,大兄没有你那份勇气。

喜欢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重生夏侯,从街亭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