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说晋国公失踪了!?”
朱棣一双龙目死死瞪着纪纲,似乎想要把他吃了一般:
“你是干什么吃的,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那么大的一个活人就这么不见了?”
龙颜大怒。
伴君如伴虎的纪纲瑟瑟发抖,满腹的委屈不敢申诉,哆哆嗦嗦的跪伏在地:
“回陛下,自伦敦唐宁街一战后,晋国公就杳无音讯,英国的军情局也查不到丝毫消息,
臣已经将潜伏在英国的密探全部启用,可也查不到晋国公一点的消息,只知道他应该是安全逃出去了。”
“应该?”
朱棣冷笑看着纪纲:“朕不要听到什么‘应该’,朕要的是苏谨的确切消息!生要见人,死...”
朱棣忽然不说话了。
谨弟本事那么大,应该死不了吧?
不,肯定死不了!
“滚下去继续查,再查不到,这指挥使你也不用干了,朕换人来做!”
“臣遵旨!”
如逢大赦的纪纲连滚带爬的退了出去,额头的冷汗涔涔而下。
这指挥使他早就干够了,可却不能不干。
锦衣卫和文官武将不一样。
人家干够了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可锦衣卫说白了就是陛下养的狗,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
就算陛下允许他告老,但这么多年得罪过的人,绝对不会让他好好活着。
锦衣卫是荣耀,但也是一条不归路。
赶走了纪纲,朱棣沉着脸窝在龙椅上,任由照在屋内的光线一点点变暗,直到彻底陷入漆色。
“狗儿,宣郑和来见朕。”
“奴婢遵旨。”
临走之前,狗儿轻轻将灯点亮,暖色的橙光缓缓映在朱棣的脸上,却没法将他的心情映的好一些。
没多久,郑和接到旨意匆匆进宫。
“臣郑和,叩见皇爷。”
因为统帅西洋舰队的缘故,朱棣早已下旨让郑和以臣自称,而不再是奴婢。
这对一个太监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甚至在他的老家云南,朱棣也下旨让沐家帮忙给他修建府邸,便于郑和将来归乡养老。
虽然‘臣’和‘奴婢’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却不知羡煞了多少宫人。
虽然太监也能对食,甚至能收养义子,但这大都是偷偷摸摸私底下搞的。
哪怕朱棣信任太监,对这些行为也很反感。
可一旦称‘臣’就不一样了。
虽然郑和已经没有了生育能力,但他收养的养子,是可以将他这个宗族延续下去的。
而且将来郑和再立新功,是很有可能被封爵位,他的子嗣也可以继承。
换句话说,哪怕小郑和不可能再长出来,但他的身份已经和其他官员无异,不再是伺候人的下人。
不过郑和虽然改了自称,但这么多年也习惯称呼皇爷,而不是陛下。
朱棣对此不以为意,笑了笑让狗儿给他搬了个锦凳:“坐。”
“谢皇爷赐座。”
屁股小心挨着凳子坐下,郑和望着朱棣,不知宣自己进宫是有什么要紧事。
“西洋舰队如今操练的如何?”
一听是问练兵的事,郑和立马松了口气:“回皇爷,现在舰队招了不少新兵,有老兵带着已经初具战力,远航不是问题。”
“嗯,你办事朕还是放心的。”
“只是皇爷...”
犹豫了一下,郑和还是小心开口:“不知铁甲舰何时能下水?听说英国人那里已经开始量产,臣怕一旦遇上,咱们的宝船会吃大亏。”
“不急”,朱棣笑笑:“该下水的时候自然会下水。”
“是。”
郑和不敢多问,甚至不敢打听。
如今铁甲舰的生产主要在龙江宝船厂,那里现在是大明一级保密军事基地,所有造船工匠都许进不许出。
外围更是有京营、五军营、三千营重重保卫,无陛下谕旨,任何人不得靠近。
外围还布满了锦衣卫南北镇抚司、东厂的探子,一旦发现可疑之人,先拿后问、先斩后奏。
就连郑和这个西洋舰队统帅,都不敢瞎打听。
前段时间有个不开眼的户部主事,联合御史上书,要求陛下公开宝船厂账目,直接就被罢官夺职,丢到诏狱去了。
到现在人都没出来,不知是死是活。
朱棣忽然笑着问道:“你最近身体怎么样?”
郑和一愣,马上起身:“臣身子骨还行,皇爷但有差遣,愿粉身碎骨!”
“没那么严重”,朱棣笑笑:“周王最近要在应天成立新学太医院,在朝官员定期都会去体检,你没事了也去看看。”
“周王?”
周王朱橚是陛下的五弟,和陛下同是一母所出,是马皇后的幼子。
不过周王醉心医学,喜扶赈济灾,从不喜宫中争斗。
当年皇爷登基的时候,甚至主动提出将周王卫交回朝廷,以示无私心。
他有点不明白,皇爷是怎么说通淡泊名利的周王,弄什么新学太医院的。
他却不知道,这件事和朱棣还真没什么关系,朱橚完全是被苏谨骗来的免费劳动力。
朱橚虽然不喜政事,但他可是明朝难得的大医。
扶赈济灾就不说了,为了百姓能吃得饱,老五学着神农边尝百草,最后写下多本着作。
比如《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尤其《救荒本草》以开拓新领域见长,成就也最突出。
《救荒本草》是一部植物图谱,并非传统的医书,而是一部专讲地方性植物,并结合食用方面以救荒为主的植物志。
其目的就是在灾年的时候,告诉百姓什么能吃,什么东西能救命。
在这些植物中,除米谷、豆类、瓜果、蔬菜等供日常食用的食物外,还记载了大量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以便荒年时借以充饥。
它描述了植物的形态、功能,以及对植物的利用、加工炮制,是一部难得的,全面总结过的医书。
原本的《救荒本草》分为上下两卷,因为周王封地在开封的缘故,大部都是开封附近的植物。
边缘也就接近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太行山、嵩山的辉县、新郑、中牟、密县等地的植物。
但在苏谨的‘忽悠’下,又新增了很多其他地域的植物。
也就是时间和王爷就藩的缘故,其藩王不许擅离封地的规矩所限,朱橚来不及遍走各地,但也对苏谨十分拜服,惊为天人。
苏谨也正是看中了他的‘德’,才费尽口舌忽悠他出山,发展新医学。
喜欢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