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王语嫣受惊后,我成了天龙大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3章 聚义殿议新政 贤才路启宏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聚义殿的檀香袅袅升起,缠绕着梁柱间悬挂的白莲旗。

李枫端坐于主位,指尖轻叩案几,目光扫过阶下众人。

殿外晨光初露,映得檐角铜铃泛着金辉,却照不进这殿内半分慵懒——今日与会者,皆是白莲教与麾下势力的核心人物。

“夫君召集我等,可是为了南方诸路的吏治?”

开口的是白莲教圣母凤舒云,她身着素白道袍,发髻仅用一根木簪固定,语调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前日她刚从广南路巡查归来,见惯了地方官吏鱼肉百姓的乱象,此刻眉宇间仍凝着几分忧色。

而且欧阳修在扬州的遭遇,她已听说了,白莲教是时候该整治一番了。

李枫颔首,将一卷账册推至案前:

“广南路三个月内,因贪墨赈灾粮被莲卫拿下的官吏共二十七人,其中十六人是教中老人。”

账册上的墨迹尚未干透,每一笔都浸着血泪。

有灾民卖儿鬻女凑齐的赋税,有商户被强征的货物,甚至有军饷被克扣导致地方军哗变的记录。

银钩祖婆拄着大银钩,重重顿在金砖地上:

“这群蛀虫!”

年初起义时喊得比谁都响,如今有了权位,倒忘了教规里“济世安民”四个字!

她银丝如瀑,眼神却锐利如钩,起义时正是他们天、地、人三位护法一起拟定的白莲教教规,此刻见教众堕落至此,气得指尖发颤。

不过想想也正常,就连天护法金棍妖僧和地护法都叛教了。

乔峰一身玄甲未卸,甲片上还沾着夔州路的尘土。

他刚平定当地土司叛乱,闻言沉声道:

“南方诸路初定,百姓本就对我教心存疑虑。若官吏如此胡为,用不了半年,恐怕会再起民变。”

他手掌按在腰间刀柄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黑风军将士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后方却有人中饱私囊,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

阶下左侧,折可适抚着花白胡须,目光落在账册上久久未动。

这位沙场老将自被李枫救回后,便以“监军”身份辅佐乔峰,此刻忽然开口:

“老夫在西北为官时,见惯了科举出身的官员空谈误国,也见过草莽出身的将官苛待百姓。可见吏治好坏,不在出身,而在制度。”李枫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折可适不仅能带兵,更懂民生,这番话恰好点中要害。

“岳父所言极是。”

他起身离座,走到殿中悬挂的舆图前,手指在两浙、广南、夔州等路的疆域上重重一点。

“如今我等已控南方半壁,沿用旧吏则贪腐难绝,全靠教众治理则缺懂民生、通文法之人——若想长治久安,必须另辟选才之路。”

银钩祖婆的大银钩又顿了顿:

“圣王是想效仿科举?可那些酸儒多与宋廷藕断丝连,未必肯为我教效力。”

“非是效仿,而是革新。”

李枫转身,目光灼灼,“我要设贤才科,不论出身、不看出身,只考三样——治民策、实务算、廉耻心。”

此言一出,殿内鸦雀无声。

乔峰眉头微蹙:

“治民策考经世济民之法,实务算考钱粮刑狱之能,这廉耻心该如何考?”

“廉耻心考......”

李枫走到折可适面前,取过他案上的卷宗,凝重地说道:

“比如夔州路五月的盐税案,主官将盐价抬高三成,百姓怨声载道。若让应试者断此案,是选择包庇同僚,还是严惩不贷?是想着如何中饱私囊,还是如何安抚百姓?一言一行,便是廉耻。”

凤舒云轻轻颔首:

“广南路多山地,蛮族与汉民杂居,常有冲突。若应试者能提出分田而治,互通商路之策,便是有治民之才。若只知剿杀立威,纵有满腹经纶,亦是祸根。”

折可适抚掌道:

“好一个廉耻心!老夫在军中,见多了靠裙带关系上位的纨绔,打战时缩在后方,分赏时冲在最前。若早有此科,何愁军无良将?”

“但选才之后,如何安置?”

银钩祖婆仍有顾虑,“南方诸路现有官吏中,教众占了七成,若大批寒门士子涌入,恐生内斗。”

李枫早有打算,抬手示意侍从展开一幅新的舆图,图上用朱砂圈出了数十个州县:

“两浙路富庶,可先设试政县,让新选之才与教众官吏共同治理,半年为期,以民生改善程度定优劣。优者擢升,劣者罢免——教众若有怨言,便让他们看看,谁才是真正为圣教办事的人。”

乔峰忽然想起一事:

“昨日收到密报,宋廷在江南东路重启恩荫制,凡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可直接入仕。此风若长,百姓只会更恨宋廷,倒是我教招揽人心的良机。”

“正是如此。”

李枫目光扫过众人,“宋廷用恩荫养蛀虫,我便用贤才科育栋梁。”

传我圣令:

其一,命苏轼牵头,联合南方诸路的寒门隐士,制定贤才科考题,务求精简务实,杜绝空谈。

其二,乔峰将军从黑风军中抽调百余名识字的老兵,充任试政县的“监考官”,只记政绩,不涉政务。

其三,银钩祖婆与云儿共同拟定《廉耻律》,凡贪墨超过十贯者,不论身份,立斩不赦。

其四,折老将军负责筛选军中识字将士,送入临安书院进修,待贤才科开考后,亦可参与选拔——文武本就同源,能治军者,未必不能治民。

众人起身领命,声音整齐划一,震得殿外铜铃轻响。

散会后,折可适特意留下,看着李枫笑道:“你这法子,比当年王安石变法更彻底。只是……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

李枫望着殿外初升的朝阳,笑道:

“若怕触动利益,又何必揭竿而起?岳父当年在西北,为了推行军屯,不也斩过克扣粮草的旧部?”

折可适朗声大笑:

“好小子!老夫没看错人。需用兵时,只管开口。”

待众人离去,李枫独自站在舆图前,指尖划过江南的水乡、岭南的山地、夔州的险滩。他知道,这贤才科不仅是选官,更是在为这个即将诞生的新王朝,埋下一颗“以民为本”的种子。

忽然,殿外传来轻叩声,欧阳婵捧着一碗热茶走进来,见他望着舆图出神,轻声道:

“义父说,当年父亲离开朝堂,便是因反对恩荫制。若他泉下有知,定会支持你的新政。”

李枫接过茶碗,暖意从指尖蔓延至心口。

他看着欧阳婵眼中的坚定,忽然想起在扬州灵堂前,她挡在自己身前的模样。

“等贤才科开考时,你也去试试。”

李枫笑道,“我记得你说过,你能算账,懂民生。”

欧阳婵脸颊微红,却用力点头:“好。”

茶香袅袅,缠绕着两人的身影。

殿外的朝阳越升越高,将聚义殿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路上有刀光剑影,有风雨兼程,却也有无数双期待的眼睛,正望着这即将到来的新政,望着这或许能改变天下命运的贤才之路。

而远方的汴京,宋哲宗正对着奏折上“白莲教在南方选才”的消息冷笑:

“一群草寇,也想学朝廷选官?真是贻笑大方。”

他不知道,此刻在临安的聚义殿里,那碗尚温的热茶旁,已埋下了动摇大宋根基的震天雷。

喜欢王语嫣受惊后,我成了天龙大佬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王语嫣受惊后,我成了天龙大佬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