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投集团指导组的临时办公室里,阳光透过蒙着一层薄灰的玻璃窗照进来,光柱里浮动着细小的尘埃。贾彬站在屋子中央,环顾四周。这间办公室确实够大,但空旷得有些过分。除了三张的办公桌、几把椅子、一个空荡荡的文件柜和一部红色电话机外,几乎一无所有。墙角堆着几箱刚送来的文件资料,散发着油墨和灰尘混合的气味。墨绿色的窗帘垂着,上面落满了灰,轻轻一碰,就扬起一片尘雾。空气里弥漫着一股久未通风的陈腐味道。
贾彬伸手在办公桌光滑的漆面上抹了一下,指尖立刻沾上一层灰。他微微蹙眉。他参加工作就在市委组织部,后来到定丰县挂职县委常委,再回到市委组织部担任副部长,再到平安县委副书记,一路走来,办公条件虽不奢华,但窗明几净、整洁有序是基本保障。眼前这景象,实在有些出乎意料。
正觉得指导组是没有被重视,这个时候,宋清仁就推门又进来,送来了扫把和簸萁。
宋清仁以前在市政府的时候,就认识贾彬,宋清仁知道,贾彬到东投集团来,代表的是市委,搞些基本的后勤保障,即是份内之事,也是向指导组表明态度。
宋清仁笑着道:“老领导啊,这个东投集团啊听着名号很大,但是实际上啊,办公条件很一般,不过等到明年,最快今年年底啊,东投大厦有12层高,到时候条件就好了。”
贾彬知道宋清仁曾经是齐永林的秘书,深得齐永林的信任,就客气道:“啊,这里啊条件不错,收拾一下就可以了。”
是啊,主要是时间太突然了,不然的话,我们安排人收拾。
贾彬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讨论来讨论去:“算了,这点工作嘛,体量不大,这样,清仁啊,你安排一下,去把齐书记交代的材料啊,准备一下。”
宋清仁点头说:“都准备好了,我安排人送过来,我再安排人,送些生活用品来。”
门口的时候,宋清仁低调的陪同贾彬来的连个同志打了招呼。
跟着他来的两个年轻人,一男一女,站在门口,脸上也带着点茫然。男的叫牛蒙,二十出头,穿着件时兴的棕色皮夹克,头发梳得油亮,眼神里带着点漫不经心,看起来有些放荡不羁,这个形象打扮非常时尚,倒是和香港电影里形象差不多,但却不符合大众印象里干部的标准。
女的则是林雪,看起来比牛蒙大年长几岁,穿着也是朴素,扎着简单的马尾辫,眼神清澈,带着点初入大机关的的谨慎。
贾彬认识牛蒙。他是前市人大牛副主任的侄子,当年牛副主任还在位时,费了不少劲把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牛蒙从县里弄到市委组织部党建科,解决了编制。但这小伙子心思活络,不太踏实,在组织部待了好几年也没见长进。至于林雪,贾彬只知道她是市政府秘书二科临时抽调到“三学办”的,具体背景不清楚。这两个人,都是“三学办”协调办塞给他的,并不是他自己挑的人。
贾彬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黑色公文包放在靠窗那张看起来最干净的办公桌上。
林雪看了看满屋的灰尘,犹豫了一下,主动开口,声音清脆:“贾书记,这屋子灰太大了,我去找他们借个扫把和抹布,打扫一下吧?”
在市里,不少人都是喊贾彬为贾部长或者现在的职务贾组长,贾书记是自己在平安县的称呼,贾彬道:“小林是吧,你认识我?”
林雪态度诚恳:“书记,我以前在平安县公安局政工科工作,您过年的时候去慰问过我们,还到了我们办公室。”
在平安县,贾彬是抓群团和组织的副书记,是县里名副其实的三把手,对于公安局,他只知道班子里的几个干部,对于一个政工科实在是没什么印象,但看林雪主动提出打扫卫生,再加上那句久违的书记,让贾彬对林雪印象不错。但是贾彬脸色并无变化,毕竟这个从县公安局政工科直接调到市政府办二科这个跨度实在太大,这说明林雪的背后,绝对是有复杂关系的。
贾彬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嗯,去吧。”他当了这么多年领导,早就习惯了有人打理这些琐事。
牛蒙则撇了撇嘴,双手插在皮夹克口袋里,探出头朝外打量着这个东投集团的机关大院,并没有听清楚里面两人的对话。
林雪很快端着一个搪瓷脸盆回来了,盆里放着抹布。她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始干活。先是用扫帚扫去地面厚厚的浮灰,灰尘扬起,呛得她咳嗽了几声。接着打湿抹布,仔细擦拭桌椅窗台。窗台上散落着一些废弃的文件,林雪好奇地拿起一份,上面印着“光明区革命委员会”的抬头,纸张已经泛黄发脆。
灰尘实在太大,她忍不住又咳了几声,对贾彬说:“贾书记,灰尘太大了,要不您先出去透透气?我很快就好。”
贾彬也觉得这环境确实没法待,点了点头,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嗯,我出去转转。你们忙。”他走出办公室,在空旷的走廊里踱了几步,想了想,又折返回来,对林雪说:“我去趟胡晓云副总经理办公室,你们收拾好了,等我回来开个短会。”
按说贾彬是没必要对林雪这么客气的,但是他实在搞不清楚林雪的背景,搞组工出身,知道该在什么样的人跟前说什么话,对于不清楚背景关系的人,多客气几句没有坏处。
贾彬刚走,后勤的两个小伙子就又送来满满两大箱文件资料,“哐当”一声放在墙角。
两人也不打招呼,牛蒙探头看了一眼,撇撇嘴:“我的天,这得看到猴年马月去?齐董事长这是给咱们下马威呢?”
牛蒙看着林雪忙活,丝毫没有帮忙的意思。他打量着林雪,眼神带着点探究:“哎,林雪同志,你是哪个部门抽上来的?以前在‘三学办’没见过你啊?”
三学办有七八个组,每个组都有四五个人,加上组长有四五十人,平日里相互之间也很少串门,认识和不认识倒是都属正常。
林雪知道,人在外面自然是要学会自己抬举自己,一边用力擦着桌子,一边回答:“我是市政府秘书二科的。”
“秘书二科?”牛蒙眼睛一亮,语气顿时热络了几分,带着羡慕说道“哟!那可是好地方啊!市委大院里都知道,秘书二科除了比市委一科低调些,比市政府一科还吃香!王瑞凤副市长?她真是省委赵道方书记的儿媳妇啊?”他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带着八卦的兴奋。
林雪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她想起刚到二科报到时,晓阳特意叮嘱过,秘书工作首要就是口风紧,涉及领导的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她含糊地笑了笑:“牛哥说笑了,我就是个新人,刚去没多久,领导的事哪能知道那么多。”
牛蒙见林雪不接茬,打量着林雪,说道:“能去二科?你是谁的关系?”
“没有关系!”
林姐,没有关系你能去二科?不可能!
林雪只是当牛蒙是个不懂事的年轻干部,就没在搭话。
牛蒙有些无趣,又倚回门框,开始抱怨起来:“唉,说起来真倒霉!我本来在‘三学办’干得好好的,跟着周海英组长多好!周组长你知道吧?那可是省委周鸿基秘书长的公子!跟着他,机会多的是!谁知道这次被发配到东投来了,跟着贾彬……”他瞥了一眼正在擦窗台的林雪,声音更低了,“东投这地方,水深着呢!齐永林那是啥人物?以前当过市长的人!咱们工作组夹在中间,能干啥?纯属吃力不讨好!”
贾彬走后,牛蒙还在喋喋不休地抱怨自己运气不好,错过了在“三学办”例会上见到市委书记的机会。林雪只是听着,手上动作不停。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办公室总算有了点样子。桌椅窗台擦干净了,地面也拖了,虽然角落里那几大箱文件还堆着,但至少能坐人了。
林雪没接话,走到箱子前,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码放整齐的文件夹,标签上写着“东投集团党委会记录(1991年度)”。她抱起一摞,放到自己桌上,开始一本本翻阅起来。纸张有些泛黄,带着陈年的油墨味和淡淡的霉味。记录本很厚,字迹工整,但内容多是学习传达上级文件、研究人事任免、讨论经费使用等常规议题。
牛蒙磨蹭了一会儿,也拖过一个箱子,随手抽出一本翻看,没看几页就哈欠连天。他凑到林雪桌边,压低声音:“哎,林雪,你以前在市政府二科,天天跟着大领导,多风光啊!怎么被发配到这儿来了?这东投集团,各个都是关系户!你看贾书记,以前在平安县当副书记,多舒服,现在被弄到这来坐冷板凳……”
林雪头也没抬,一边快速浏览着记录,一边淡淡地说:“牛蒙,工作就是工作,在哪都一样。贾书记说了,我们是来帮忙的。”
“帮忙?”牛蒙嗤笑一声,“帮倒忙还差不多!你是不知道,我在‘三学办’待过,跟着周海英组长多好!走到哪里都是党政一把手陪着,现在你再看看,这不是明显的那咱们这些小豆芽不当菜嘛。不是我不帮你打扫卫生啊,这明明就是东投他们该干的活,只是东投牌子大,齐永林根本没看上贾彬……”他瞥了一眼门口,声音更低,“我听说啊,上次市委常委会上,于书记想动齐永林的党委书记位置,结果被张市长他们联手给否了!咱们贾组长,就是于书记硬塞进来的一颗钉子!齐永林能给他好脸色看?等着瞧吧,有咱们受的!”
林雪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但很快又恢复了翻阅的速度,依旧没接话。牛蒙自觉无趣,又晃悠回自己座位,继续翻他那本旧杂志去了。
林雪翻看着1992年的党委会记录,内容大多中规中矩。翻到年初一次会议记录时,她的目光停留在一行字上:“会议研究决定,同意下属东投建筑公司承建市计划宾馆二期工程,由集团提供全额担保,并向市建行申请专项贷款叁仟万元。”后面有齐永林龙飞凤舞的签名。她心里微微一动,拿出笔记本,记下了这个议题和决定。
贾彬来到集团副总经理胡晓云的办公室。胡晓云是集团领导班子中唯一的女性,分管人事和行政,长相出众,精明干练,在齐永林担任市长的时候,是大家口中经常提到的干部。
见到贾彬,胡晓云热情地起身相迎:“贾组长!欢迎欢迎!快请坐!”亲自给贾彬倒了杯茶。
“胡总客气了。”贾彬坐下,开门见山,“胡总,工作组刚进驻,对集团情况还不熟悉。想跟您了解一下,集团近期有哪些重点工作在推进?特别是‘三学’活动方面,集团党委下一步有什么具体安排?”
胡晓云笑容得体,语速不快不慢:“贾组长,您来得正好。集团目前重中之重,就是全力推进几个大项目:一个是东投大厦,这是市里的重点项目;一个是跟光明区政府合作的雨污排水管网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当然还有客运、建筑、水库和水厂,还有就是高粱红酒推向全国的事,本来啊我是打算出差的,这不,因为我在抓三学,所以啊我也就没去。齐董事长这段时间主要精力都扑在这几个项目上,经常出差。”
贾彬说道:“是啊,东投是东原第一大国企啊承担的社会责任不一样啊。”
胡晓云将话锋转到“三学”活动,“‘三学’活动,集团党委一直高度重视。齐董事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前期也组织了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下一步嘛,主要还是围绕‘学用结合’,把学习成果体现到推动项目攻坚、提升管理效能、加强风险防控上。具体的深化整改方案,党政办正在起草,齐董事长要出差几天,等他回来审定后,再向工作组详细汇报。”
贾彬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嗯,围绕中心工作抓学习,这个思路是对的。项目推进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市里或者工作组协调的?”
胡晓云摆摆手:“暂时没有大的困难,都在可控范围内。有贾组长和工作组在,我们心里就更踏实了!”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集团的组织架构和干部队伍情况,胡晓云介绍得滴水不漏。贾彬感觉像一拳打在棉花上,获取的信息都是公开的、表面的。临走时,胡晓云热情地说:“贾组长,晚上齐董事长设宴,给您和工作组的同志接风洗尘,您可一定要赏光啊!”
贾彬知道,和东投集团打交道,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需要长期做准备的,就道:“一定,一定。谢谢齐董事长和胡总。”贾彬告辞出来,心里沉甸甸的。东投集团就像一个运行严密的机器,齐永林是绝对的核心,外人很难轻易窥探到内部的真实运转。
回到工作组办公室,顿时感觉办公室清爽了起来。看着干净整洁的办公室,贾彬问道:“牛蒙啊,垃圾丢在那个地方了啊。”
牛蒙一时语塞,林雪马上说道:“书记,在一楼拐角,有什么垃圾,我去处理!”
贾彬没说话,只是觉得这个牛蒙,老牛都退休了,还在自己这里摆架子。贾彬看到林雪桌上摊开的笔记本和旁边几份做了标记的记录本,问道:“林雪,有什么发现吗?”
林雪连忙站起身:“贾书记,我正在看以前的党委会记录。暂时没发现‘三学’活动方面特别的问题。就是觉得资料还是很多。”
贾彬接过记录本看了看,眉头微蹙。他点点头:“嗯,东投集团啊下属企业比较多,资料多事正常的,但是要搞清楚,资料多是一方面,资料的质量嘛,是另一方面?至于业务上的事,原则上我们不插手。”
“暂时就这个比较特别。”林雪回答。
“好,继续看吧。”贾彬放下记录本。
大约半个多小时后,办公室整理了资料,总算有了点样子。贾彬目光在林雪身上停留了一瞬,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她的工作,“行,咱们开个短会。”
三人围着茶几坐下。贾彬翻开笔记本,神情严肃起来:“市委派我们工作组进驻东投集团,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更是考验。东投集团情况特殊,齐永林同志是老领导,级别高,资历深,企业也是他一手带大的。但再特殊,它也是市属正县级国有企业,必须接受市委的领导!”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指导、协助东投集团党委深化‘三学’活动整改提升,核心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记住,我们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添乱的!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这是市委于书记反复强调的原则!”
“具体怎么做?”贾彬看向那几大箱文件,“第一步,就是吃透情况!林雪,牛蒙,你们俩分工,把这些文件资料分类整理好。重点看三学活动之后的党委会记录、总经理办公会纪要、‘三学’活动所有材料,还有集团和各分公司的经营分析报告。特别是党委会记录,要仔细看,看党委是怎么研究重大问题的,看‘三学’活动是怎么部署落实的。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向我汇报。”
“是,贾书记!”林雪立刻应道。
牛蒙也应了一声:“知道了。”
“好,那就开始吧。”贾彬合上笔记本。
下午,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学武来到市委书记于伟正办公室汇报工作。
“书记,‘三学办’那边力量还是需要加强啊,特别是像东投集团这样的大企业,我与贾彬交流了,工作组人手有点单薄。我考虑,从下面县区抽调几位有基层经验、熟悉企业情况的同志上来充实一下?”李学武建议道。
于伟正靠在椅背上,手里把玩着一支红蓝铅笔,沉吟片刻:“可以。人选要精挑细选,政治素质过硬,能力要强。另外,”他话锋一转,语气平淡,“东投集团那边,工作组刚进去,齐永林同志经营企业多年,经验丰富,工作组要多学习,多请教。那个邹新民,还在‘三学办’吗?”
“在的,他是林华西书记推荐过来的。”李学武回答。
“让他回东投集团吧。”于伟正放下铅笔,“他是东投的老人了,熟悉情况。让他回集团,把精力用到集团工作上,配合好贾彬同志。‘三学办’这边,就不要两头跑了。”
李学武心里清楚,于伟正上午要了邹新民的档案。邹新民是纪委书记林华西的老乡,上次常委会上林华西投了反对票,于书记这是借机调整,似乎有剪除林华西在“三学办”的触角的意味。他不动声色地点点头:“好的,书记,我马上安排。”
“还有,”于伟正继续说道,目光变得深邃,“‘三学办’不能只满足于搞活动,要提升站位!要把它建设成一个具备综合研究能力、能够掌握前沿动态、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经验的平台!要成为培养年轻优秀干部的摇篮!白鸽同志那边正在和中央和省理论刊物对接,争取推出一批高质量的‘三学’理论成果和实践案例。你们组织部要配合好,把人才储备好,把成果提炼好!要围绕‘学讲话、学经验、学典型’的核心,深入研究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总结提炼我们东原在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思想解放方面的鲜活经验!要有拿得出手、叫得响的东西!”
“明白!书记放心,我一定落实好!”李学武郑重表态,记录下要点。
李学武离开后,市委秘书长郭志远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书记,这是第一季度各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初步分析报告,请您审阅。”
于伟正接过报告,翻开仔细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的眉头越皱越紧。报告显示,一季度全市经济增长乏力,Gdp同比增幅仅3.1%,工业增加值增幅1.8%,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3%,在全省排名靠后。更让他意外的是,在“三学”活动开展情况评估中表现突出、多次被点名表扬的滨城县和定丰县,经济指标竟然排在了倒数后三名!滨城县Gdp负增长,工业增加值下降5.2%;定丰县也好不到哪去。而几个“三学”活动搞得不太积极,甚至被市委“三学办”通报批评的县,如平安县、曹河县、临平县,经济指标反而排在前列!平安县Gdp增幅达8.7%,工业增加值增长12.3%,高居榜首!
“滨城、定丰……倒数后三?”于伟正指着报告,声音带着冷意。
“成绩倒是很稳定!”
一直倒数,不思进取,当然稳定了!”于伟正把报告“啪”地一声拍在桌上,“郭秘书长,讲话材料要改!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要直面问题!一季度经济形势严峻,数据难看就是难看!要深刻反思,找出症结!不要遮遮掩掩!特别是滨城、定丰这两个‘三学’先进县,经济搞成这个样子,怎么解释?学用结合体现在哪里?光喊口号能当饭吃吗?”
郭志远连忙解释:“书记,‘三学’活动是二月份才全面铺开的,这才一个多月,成效显现还需要时间……而且滨城、定丰底子薄,产业结构单一,转型也需要过程……”
于伟正摆摆手,打断了他:“成效需要时间,但态度不能含糊!东洪县为什么能上去?东洪的工业园区为什么就有大企业来投资!经济下行压力大,这是客观事实,但主观上有没有问题?工作有没有做到位?必须深挖根源!”他略一沉吟,“这样,你把市委常委、副市长臧登峰同志请过来,我要听听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
郭志远应声而去。不一会儿,臧登峰敲门走了进来。他穿着一身深色中山装,步伐沉稳,脸上带着惯有的温和笑容,但眼底深处藏着一丝谨慎。上次常委会上,他带头反对调整齐永林党委书记职务,虽然于伟正事后没有明确表示不满,但两人之间难免有些微妙。
“伟正书记,您找我?”臧登峰在沙发上坐下。
于伟正示意郭志远给臧登峰倒茶,然后拿起那份经济分析报告,开门见山:“登峰同志,一季度数据出来了,形势不容乐观啊。增长乏力,在全省排名靠后。你是分管经济的副市长,又是计委主任,对全市经济情况最熟悉。今天请你来,就是想听听你的真知灼见,把把脉,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下一步该怎么走?”
臧登峰接过郭志远递来的茶杯,道了声谢,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又一次认真翻的看着报告。片刻后,他才放下报告,抬起头,语气沉稳地分析起来:
“书记,惭愧啊,我在抓工业经济,这份报告,我看了都很脸红啊。”
“现在不是做检讨的时候,来吧,谈问题!”
\"从数据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效益下滑明显。这并非东原独有,全国普遍如此。但东原国企包袱重、设备旧、冗员多的问题更突出,加上市场转型冲击,不少企业陷入亏损,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第二,民营经济活力不足。缺乏有竞争力、能带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小、散、弱问题突出,抗风险能力差。第三,乡镇企业萎缩严重。在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冲击下,过去依靠‘船小好调头’的乡镇企业,很多已经停产倒闭。第四,缺乏支柱产业支撑。东原工业门类不少,但真正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竞争力、能形成集群效应的支柱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第五,”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些,“地方财政紧张,为了保运转,一些地方存在过度罚款、乱收费现象,客观上增加了企业负担,形成了恶性循环……。”
于伟正听着,不时点头,手指在报告上轻轻敲点:“登峰同志分析得很透彻,和我的判断基本一致。问题摆出来了,关键是怎么解决?不能只开药方不抓药啊。”
臧登峰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书记,我认为核心还是要靠学习,靠解放思想,靠深化改革!也就是您大力推动的‘三学’活动!要深入学习特区经验、苏南模式,但不能生搬硬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东原和苏南、特区相比,有几个明显的短板:一是区位劣势,既不靠海也不沿江,交通物流成本高;二是缺乏城市群依托,孤军奋战;三是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市场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我们的优势在于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充足,农业基础尚可。”
于伟正慢慢听着,感慨不愧是抓经济的副市长,不愧是齐永林一手带出来的经济干部。
“下一步,我认为要重点在几个方向发力:一是深化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盘活存量;二是大力优化环境,扶持民营经济,培育市场主体;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型加工业;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增量;五是,五是……”
五是什么啊,不要犹犹豫豫。
第五还是要加强学习,让咱们的干部提升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臧登峰本来想说第五是取消三学活动,让干部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来,觉得这样是激化矛盾,也就转换了话题。
于伟正听完,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登峰同志思路清晰,对策务实!很好!思路决定出路,咱们班子里有懂经济的行家,我就放心了!”他转向郭志远,“志远同志,这次经济运行分析会,我和市长的讲话时间要压缩,控制在五分钟以内。把更多时间留给登峰同志和做经验交流的县区同志。另外,”他指了指报告,“滨城和定丰两个县,这次就不要安排交流发言了。成绩垫底,你安排他们发言,是丢人显眼嘛。”
“好的,书记!”郭志远立刻记录。
晚上,市委家属院小楼里,灯光温暖。晓阳说:“对了,今天周卫华的媳妇,林雪,被抽调到‘三学办’,又派到东投集团工作组去了。”
我闻言一愣:“林雪?她之前不是被‘三学办’退回来了吗?不是说平安县干部暂时不宜借用?”
晓阳坐下说道:“‘三学办’那边要秘书二科出个人,其他人手里都有急活,正好林雪在跟班学习,王市长就给李学武部长打了个电话,就把她派过去了。”
我摇摇头,笑了笑:“这世界,有时候真像个草台班子。市委常委会上讨论得那么激烈,结果具体干活的人,就是一个电话临时抽调的林雪。这事啊,我看太不严肃了。不过对林雪来讲,说不定是个机会!”
晓阳若有所思地说:“是啊,现在机会很多,市委副书记,也是个机会,这次副书记空缺,是外调还是本地产生?如果是外调,并且能和于书记一条心,那于书记在市委的话语权就大了。如果还是本地产生,或者新来的副书记不认同于书记的做法,那于书记的处境就有点尴尬了。”
正说着,桌上的大哥大突然响了起来,声音刺耳。我放下筷子,拿起这个沉甸甸的“砖头”,按下接听键:“喂?哪位?”
“朝阳县长吗?我是省报的老胡啊!”电话那头传来胡强磊主任爽朗的声音。
我立刻热情回应:“哎呀!胡主任!您好您好!您回省城我都没来得及送您,失礼失礼!这个周末我正好要去省城办事,有机会一定登门拜访!”
胡强磊笑道:“拜访就不必了,打电话是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们东洪县‘三学’活动的报道,反响非常好!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上讲台这个点,非常有新意,有深度!省报编委会已经定了,要上头版!这可是咱们省报第二季度第一次刊登县里的新闻上头版啊!分量很重!”
我心头一喜,连忙道谢:“太感谢胡主任了!感谢省报对我们东洪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这都是您指导有方啊!”
胡强磊说:“指导谈不上,是你们工作确实有亮点!不过啊,朝阳,我得提醒你一句,这个系列报道才刚开始,后面还有几期。你们东洪是打头阵的,开了个好头!以后有什么好经验、好做法啊,一定要及时跟我们通气!省报会持续关注你们的!对了,”他话锋一转,“这次报道,重点在‘学用结合’上,你们东洪的实践,特别是如何将特区经验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如何通过思想解放推动具体工作,比如你提到的解决农资价格问题、推动电厂项目这些,都是很好的切入点!要深挖!要提炼!”
放下电话,晓阳也听到了内容,脸上露出欣喜:“上头版了?这可是大事!省报头版,省里领导每天必看!这对东洪,对你个人,都是极大的肯定!”
我点点头,心里也明白这份报道的分量,能登上省报头版,无疑是巨大的政治资本。
“胡主任最后提到要深挖‘学用结合’,特别是电厂项目……”我沉吟道,“这是个机会。得让刘志坤他们抓紧时间,把电厂项目前期工作的进展、遇到的困难、我们的解决方案,好好总结一下,形成一份详实的材料,尽快报给市委!”
喜欢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