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黄昊答应,伏徽便紧接着淡淡说道:
“承天殿下,据《明义篇》记载,贵国先贤孟嵇曾言——君子怀义,小人怀利。”
虽说《明义篇》出现的时候,大汉还未建国,但伏徽口中孟嵇的祖籍,确实是在如今大汉境内,所以伏徽这么说,并没有什么毛病。
“所以,老朽想问你的是——若是我国正遭蝗灾,田中尽是蝗蝻,百姓挖草根充饥,所以特向贵国求购粮食。”
说到这,伏徽顿了顿,目光扫过殿中,声音陡然加重:
“按市价,贵国可得三成利;按成本价,贵国分文不赚,却能多救我国数万百姓。”
“敢问承天殿下,依《明义篇》的道理,贵国是该做怀义的君子,还是怀利的小人?”
伏徽话一说完,却是瞬间激起朝堂的浪花,惹得众多朝臣纷纷变了脸色。
伏徽这题,分明是用经义架着黄昊,如果黄昊答“利”的话,便是认了“小人”。
而要是答“义”的话,将来大姜要是真闹了蝗灾,那他大汉岂不是必须得慷慨解囊了?
不仅如此,伏徽还偏偏扣着“先贤道理”的帽子,半分转圜的余地,都没给黄昊留下。
黄昊闻言,却是没有大臣们想得那么多。
他见伏徽要他二选一,便心想:这不是逼我钻牛角尖吗?那我就偏偏两个都不选。
“伏大家,在本殿下答复你之前,倒想先请教你一句——依你之见,贵我两国当前的关系,究竟是处于敌对,还是维系着和平?”
伏徽见黄昊对他说话时,一口一个“本殿下”,对自己没有丝毫的尊重,也不恼怒,只当是对方是黄口小儿,根本不知道他在经学界的地位。
他见黄昊如此反问,便想当然以为,黄昊是要根据两国的关系,来答这一题。
于是,他便立马反问道:
“哦?莫非救济百姓,殿下你还需看两国是敌是友?”
说着,伏徽眉峰微挑,语气里添了几分质疑,继续说道:
“《明义篇》有云——义者,不以亲疏论,不以远近分,孟嵇先贤早言,君子怀义当如天地覆载,不分邦国疆界。”
“难道只因两国关系有别,殿下便可坐视,数万生民填于沟壑?”
听到这,黄昊却是并没急着回答伏徽,而是想着——原来所谓‘辩经’,就是换了个壳的辩论。
只是说,辩经是在辩论时,需以“先贤言论”为矛,以“经义字句”为盾而已。
想到这,黄昊却是皱起了眉头,因为他在这个世界读的书太少,又能知道多少名人名言?
而那本《明义篇》,他也只翻过几页,倒也记得那么几句话。
当然,他还懂几句论语,什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啥的。
不过就算如此,黄昊这会儿还暂时没有多么慌乱。
因为辩经说到底,还是一种辩论,而再换句话来说,便是打嘴炮,而黄昊最擅长的,便是这打嘴炮。
“伏大家此言差矣。若是两国处于敌对状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打上仗了,那你之灾祸,又与我何干?”
见黄昊说得直白,也有那么点道理,伏徽却是笑了笑,随后沉声说道:
“《武德论》有载——兵者,伐罪也;战者,止戈也。纵两国交兵,伐的是乱政,止的是凶戈,百姓何其无辜?”
“殿下若是因两国交兵,而弃我国百姓性命于不顾,那岂不是有违贵国先贤所言?”
武德论?
黄昊一听,心想:还有这种书?怪不得他没看过呢,还不是因为——他是年轻人,从不讲武德。
“伏大家此言又差矣了,贵国百姓无辜,那我国百姓就不无辜了吗?”
“要知道,我国的粮食也是我国的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而伏大家你一句‘义字当头’,便让他们让利于你。”
“没有赚头,那将来这地,谁还愿意种?”
说完,黄昊又直勾勾地盯着伏徽说道:
“伏大家,本殿下要是送几亩地给你种,而卖粮食赚的银子都归我,那你种吗?”
闻言,伏徽却是皱了皱眉头,很快便说道:
“若是为义,老朽当然种得,可殿下你分明是为财,所以老朽当然种不得。”
黄昊闻言,却是立马随口接话道:
“哦?那本殿下若是将你种地所得,尽用于救济灾民,这总是为了义吧?那你可种得?”
听到这,伏徽就已经发觉——本来是他问黄昊,怎么问着问着,变成黄昊问他了?
不过,即便他察觉了,也不能不回答黄昊的问题,因为这是辩经的规矩。
但是,说起辩经,黄昊说了这么多,却从未引用过先贤言论,或经义句子。
于是伏徽便想着,等会儿可以从此处入手,向黄昊发难。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得先回答黄昊的问题。
“即是为义,当然种得。”
黄昊一听伏徽竟然真敢应下,立马想也不想,便脱口而出,说道:
“好!那本殿下现在就送十亩地给伏大家,伏大家你现在就可以去种了。”
黄昊此言一出,顿时惹得不少朝臣噗嗤一笑,纷纷心想:
他们的承天殿下,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让一个经学大家去种地?
说好听点,是幽默风趣,说不好听点,那不就是无知者无畏吗?
刘契听黄昊这么说,也是觉得有些好笑,不过为了朝堂尊严,他还是肃声了呵斥黄昊一句——
“刘旭,不得无礼!”
而作为被黄昊教唆种地的伏徽,却是半点恼怒不显,反而还一脸笑呵呵地说道:
“陛下。殿下所言,其实也有几分道理,若是为义,殿下送地让老朽种,老朽若是无别的能耐,不仅会种这地,还定要对殿下说声‘多谢’。”
说完,伏徽又话锋一转,继而说道:
“只是,老朽自诩,还有比种地更能‘义’天下的能耐。”
说着,伏徽目光一抬,语气重归沉稳。
“《明义篇》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种地是本,救济是道,可若只知低头种地,不知抬头观道,那便成了‘困于田亩之小人’,而非‘心怀天下之君子’。”
喜欢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