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九年的冬天,似乎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
石田三成于十月底抵达北京时,灰蒙蒙的天空已然开始飘洒细碎的雪沫,枯硬的树枝在寒风中瑟瑟抖动,一如他初至这座帝国都城时的心境,冰冷而忐忑。
他被安置在鸿胪寺下属的一处驿馆里,比宁波的待遇稍好,但行动依旧受到严密监视。
最初的十日,仿佛被遗忘了一般,无人问津。
他多次向负责接待的低阶官员询问谈判何时开始,能否觐见皇帝陛下,得到的永远是程式化而冰冷的回复:“天使正在商议,贵使稍安勿躁。”
“陛下日理万机,岂是外臣想见便见?”
焦灼如同毒虫,日夜啃噬着他的内心。
他试图通过贿赂驿馆人员或护送兵士打探消息,却毫无所获,反而招来更严厉的看管。
直到十一月中,礼部才终于派来一名员外郎,进行了第一次非正式的接触,无非是查验国书真伪、确认使团人员身份等琐事,对实质性问题避而不谈。
真正的谈判,拖到十一月十五日才姗姗来迟。
谈判地点设在礼部衙门一处偏厅。
厅内陈设简单,甚至显得有些空旷寒冷,只有中间一张长桌,几把硬木椅子,远不如他在宁波戚继光经略府所见那般威严,
礼部派出的主谈官员是礼部侍郎赵文渊,一个面容清癯、神情严肃的中年官员,眼神中带着惯有的审视与倨傲。
陪同的是精悍干练的礼部主事孙启明,负责记录和具体条款的阐述。
石田三成带着两名副手,恭敬地行礼后入座。
厅内没有火盆,寒意刺骨,但他感觉自己的手心却在冒汗。
赵文渊率先开口,声音平淡得像窗外的冷风:“贵使远来辛苦。贵国国书,陛下已御览。然,空口白话,难显诚意。今日请贵使来,便是要议一议,贵国欲重归贡榜,需如何弥补前愆,以示悔过之诚。”
石田三成心中紧绷,小心翼翼地回答:“回禀侍郎大人,我国关白殿下及举国臣民,确已深知冒犯天朝之过,追悔莫及。”
“但有所命,无不遵从。只求上国念在苍生之苦,允准停战,并允许我方船只前往对马岛,接回那些濒死将士……”
他再次提及了对马岛,声音带着哀求。
赵文渊仿佛没听到他后半句话,直接对孙启明示意了一下。
孙启明翻开一份文书,清了清嗓子,开始宣读,语调清晰而冰冷,每一个字都像冰锥砸在石田三成的心上:“经本部议定,倭国若欲乞和,需满足以下条款:”
“一,倭王去王号,奉大明正朔,称日本国王,世代由大明册封。”
“二,赔偿大明军费及东南沿海损失,计白银一千五百万两。”
“三,割让九州岛以南之种子岛、屋久岛及其附属岛屿,予大明驻军、通商。”
“多少……”石田三成几乎是从椅子上弹起来,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声音都变了调:“一千五百万两,还要割让种子岛、屋久岛?!”
“侍郎大人!这……这绝无可能!我日本国小民贫,便是倾国之力,也绝拿不出如此巨款!割让国土,更是……更是……”
他激动得语无伦次,浑身发抖。
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最坏的想象,简直是天文数字!
至于割让岛屿,更是触及了底线……
赵文渊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失态,待他稍微平息,才慢条斯理地说:“贵使稍安勿躁。此乃天朝损失之粗略估算,已是陛下开恩,网开一面。若按实际损耗及阵亡将士抚恤,远不止此数。”
孙启明在一旁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讥诮:“若是现银一时筹措不及,亦可变通。或可以九州岛作价抵偿。譬如,九州岛作价七百万两,抵偿一半赔款。剩余八百万两,可分十年偿付,每年需支付……”
石田三成几乎要崩溃了,九州岛作价七百万两……
“侍郎大人!主事大人!此等条件,绝非求和,实乃亡国之约!外臣万万不敢应允,我国关白殿下也绝不会接受!恳请大人体恤下情,奏明陛下,减免些许……”
赵文渊冷哼一声:“体恤?贵国兴不义之师,犯我属国,屠我军民时,可曾想过体恤?如今势穷力蹙,便来求饶,天下岂有如此便宜之事?”
他顿了顿,语气稍缓,却更显冷酷:“此乃天朝底线。允与不允,贵使自行斟酌。”
这话如同最后通牒,又精准地戳中了石田三成最痛的软肋……
实际上,这个条件也是大明内部磋商了许久。
要价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赔偿,是内阁首辅申时行提出来的……
接下来的几次谈判,几乎都是在类似的僵局中度过。
石田三成竭尽全力,卑躬屈膝,陈说日本国之困苦,哀求减免赔款,反对割地。
他反复强调日本愿永世称臣的“诚意”,甚至提出增加朝贡频率和数量。
但赵文渊和孙启明就像两尊冰冷的石像,寸步不让,只是反复强调那一千五百万两和割让岛屿的要求,顶多在支付方式和年限上稍作“讨论”,将每年偿付的数额稍稍降低一点,但总额度纹丝不动。
每一次会谈结束,石田三成都会拖着疲惫绝望的身躯,用最后一丝希望询问:“侍郎大人,外臣……能否有幸觐见皇帝陛下,亲呈我国关白殿下之悔过之心?”
而每一次,赵文渊的回答都大同小异:“陛下圣心独运,非臣子可揣测。贵使先拿出诚意来,将条款议定,或有转机。”
走出礼部衙门,北京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刮在脸上。
天空阴沉,雪花渐渐变大,覆盖了街道和屋顶,一片肃杀的白。
石田三成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
他怎么敢答应这个条约。
丰臣秀吉给他的底线,是三百万两白银,这是底线,若是能不给的话,是最好的。
可人家要一千五百万两……不仅如此,还要靠近九州岛的诸多岛屿,这是要把水军驻扎在自己家门口,这个丰臣秀吉,九州的大名也都不会同意…………
………………
第四章…………
喜欢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