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时间为九月十五。
而参加报名考试的就有一万多人。
比春围和秋围考试的人还多。
因为春围和秋围都只有一个等级的读书人考试。
可是这个不一样。
秀才以上,所以秀才举人和进士都可以考。
参考人数就远远增加了。
最重要的是,京城人满为患。
沈夏将秦少川的防城营都调回京城了。
为了百姓的安全。
就武城司的人巡逻肯定是不够的。
毕竟人多事非就多。
因为这工作是住宿的,所以大家都想要来试一试。
尽管看不上商业的发展,也来了
沈夏让吏部在外面安排了临时安置房。
不要钱的,只要凭文书和学历文书就可以。
住宿不要钱,但是吃食得自己买。
报名时间是九月初一到初十。
终于在十一这一天。
统计完了。
宋谨将参考的人数报给了沈夏。
“陛下,一共参考有一万三千四百人。”
“这么多?”沈夏也有点惊讶,原来以为有个几千人就不错了。
原本只想要一百人的。
现在看来,完全可以多要一点人。
想着未来要全部所有县城成立皇家书肆。
成立皇家书肆的目的是减少读书成本。
因为现在的书太贵了。
沈夏当然就得让人安排活字印刷术。
全国的书统一安排。
就能减少成本了。
只不过这样会影响一些开书肆的人。
沈夏之前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被有得官员说,这样让那些靠抄书的学子,没有活路。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
他们之前要靠抄书来挣学费,以后读书的所有成本都实惠了,那么不再需要靠几个人养一个读书人,生活就不会那么窘迫了。
所以对读书人来说,并不是很大的事情。
还得全国成立公立书院,现在就可以养点人了。
原本沈夏只需要一百人的,现在可留五百人了。
这些人就算录用了,也得先统一培训。
然后再加上统考,只要四百人。
这期间包吃包住。
沈夏看着宋谨:“最后录取五百人。”
宋谨点头:“好,那考卷?”
“朕出。”
其实沈夏已经想好了题。
第一关就是考大家的文科知识。
比较简单。
考试是有分的,只录取九十分以上的。
第二关是心理测试。
看似最简单。
但是却最容易淘汰人。
心理测试还是很重要的。
也是只录取九十分的。
前面两关做不了假,都有标准答案。
它不像写观点和文章,不同的人改卷,看法不一样,这个分数就会有出入。
但是这个不行。
然后最后一关,策论。
论:商业发展的好处。
一个两个读书人,他们从骨子里就看不起商业的。
所以看似简单的问题。
却最难。
因为在他们眼里,恐怕商业并没有什么好处。
这个看着比科举简单多了,可不一定能考过啊!
而最后一关,沈夏会亲自阅卷。
当然也会安排另外的人。
考试年年都是吏部的人负责。
所以这中间的事情都是吏部尚书和宋谨责债。
吏部尚书刘大人。
自从沈夏登基后,那简直就是一个缩头乌龟一点都不敢冒头。
生怕陛下像长公主那般雷力风行,罢了他的官。
而刘大人,就是当初在博览书院受伤的刘泽锋他爹。
他们可是和陛下有过矛盾了。
最后儿子还是被博览书院开除了,这中间,刘夫人肯定记恨沈夏了。
沈夏看着旁边的刘大人。
然后从自己的书案旁边拿出来试卷。
放在桌子上:“这是这次的考卷,吏部印出来,之前不是跟你们说了或者印刷术正好可以试试。”
“是,陛下。”
沈夏看着旁边的孙公公:“去将宋江大人请来。”
孙公公点头:“是,陛下。”
刘大人恭敬的拿着试题:“陛下,那臣可否告退。”
“等着。”
“是。”
一个小时,宋江才着急的赶进来。
沈夏看着宋江吩咐道:“这次统考的考题,已经交给刘大人了,你安排人送刘大人直接回吏部。加急印刷考题。这期间,参加印刷的所有人员,吃住都在吏部,你安排人送东西进去。”
“只有送东西进去,里面的东西不能带出来,十五日中午考试完毕,他们才能回家。”
宋江:“遵命。”
刘大人:这么严。
这就跟现代一样。
但是参加出题的老师。
考试没有结束,全部都统一安排住宿,不能回家,有人严加管。
宋江跟着刘大人离开。
沈夏看着宋谨:“如果安排五百人,皇朝司能不能安排下这么多人。”
沈夏说的是吃住。
毕竟西城的皇朝司是商业总部一开始可要不了那么多人。
到时候培训一年,安排到各地。
宋谨点头:“完全没有问题,当然买的地方就大,而且修建的挺宽敞的,没有问题。”
“好,那就辛苦三哥了。”
宋谨上前:“不辛苦,陛下才辛苦。肚子里的孩子怎么样?有没有闹你。”
“还好,比较安静,很少动。”
这时沈夏有跟顾子妍分享过。
顾子妍说像顾子湛,因为顾子湛从小就比较安静,沉默寡言。
沈夏都可以想象一下,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了。
“对了,展销会时间是什么时候?”
宋谨:“九月二十六。”
“好。”
九月十五。
统考开始。
地点是在贡院。
贡院根本容纳不了那么多考试。
最后只有在各院子摆着桌子板凳,中间间隔着距离考试。
每隔十米就有一个巡逻的。
虽然没有科举严但是想要作弊还是不可以。
其实第一关,真的很简单,但凡过了秀才的,八成都能过。
题全是四书五经的。
中间只有几道题是沈夏自己出的。
考试时间一个时辰。
一万份考眷。
还好是统一答案。
不然改卷都等改几天。
这样,就只需要两天就能出结果。
考完试,沈夏直接将答案给刘大人。
这个考试,沈夏跟刘大人说了,不行抄答案再改。
浪费时间。
只需要将名字密封。
分数出来后,将九十分以上人的名字,抄下来,参加下一轮考试。
这次第二轮的考题。
是宋江亲自送去印刷的,刘大人自己都看不见。
所以就不用管他了。
十七日下午就出了结果。
过关的就有八千多人。
喜欢夫君天天酸溜溜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夫君天天酸溜溜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