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夏:“这里真是青楼。”不可思议的问道,想要再次确认。
方丙生赶紧起身跪下行礼:“陛下恕罪啊!主要是整个县就只有这个青楼的环境好一点,不管是衙门,还是下官的住宅都上不得台面啊!”
他也是没有办法啊!
至少这个青楼里有舞台啊!
环境也比别的地方好得多。
而且就算是酒楼,也没有这里的环境好。
沈夏无语的摸着额头。
什么样的脑子才能想出这种主意啊!
她来这里,地里那么多百姓看见。
就算让不许说出去。
但是总会有流言流出的。
她的一世英名,此刻真的是无比庆幸,自己没有带孩子们来。
不然明天大街小巷的热门话题。
陛下带着太子公子逛青楼。
就是这样想想,都已经气的不知如何说了。
方丙生头已经快低到地上去了。
沈夏生吸一口气。
想着他一心为了百姓,也调查过他,的确为百姓为主,为了让老百们专门去请宋明过来。
当然这个地方也没有多少可以让他贪的。
台上的人看方大人都跪着。
曲也停了,就在上面跪着不敢起身。
沈夏深吸一口气。
看着方丙生一个哀怨的长相。
文化不高。
脑子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想出来的。
“好了,起来吧!有那个功夫将脑子用到正道上。”
方丙生这才起来。
结果就听护卫上前,在涂辰渊耳边说了什么?
涂辰渊马上上前:“陛下,南荒知府携各位大人求见陛下。”
沈夏看了一眼方丙生。
这青楼接见百官。
但愿别被史官知道啊!
不然怎么也得进史书。
这下好了,她进青楼,之前可以说是捕风捉影。
现在百姓都肯定了。
“让他们进来吧!”
然后就进来了一群穿着官服的男子上前。
年龄大大小小的都有。
只见前面的知府带着众人跪下:“下官南荒知府诸长志带下属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夏抬手:“都起来吧!”
“谢陛下
诸大人心里已经在想,怎么才能讨好陛下:“陛下,下官失职,陛下驾临南荒,臣居然没有第一时间接待陛下,真的是下官之错,还请陛下降罪。”
沈夏看着这诸大人:你可别笑了,都笑来看不见眼睛了。
“朕本来就是微服私访,诸爱卿何罪之有,况且朕也不是昏君,怎么不分清红皂白。”
然后诸长志看着方丙生:“方大人,陛下驾临,你怎么能在这种寒酸的地方接见陛下呢!”
方丙生:已经是本县最好的地方了。
方丙生一脸哀怨:“下官的错。”
上司说什么都是对的,不能顶罪。
沈夏看着方丙生那哀怨的样子。
便道:“方大人也是无心的,没事。”
此话一出。
诸长志感觉像是打通的任督二脉。
陛下喜欢青楼。
嗯,肯定是这样,毕竟在皇宫吃好了。
突然遇到野生的,也想尝尝鲜,他懂了。
“陛下,此处荒凉,陛下还是移驾去府城可好,府城虽然比不上京城,可是也总比这里好点吧!”
沈夏摆手:“倒也不用,朕来这里,本来就是因为宋大人到这里指点农业的,诸爱卿不用麻烦。”
诸长志:陛下用不到自己。
那怎么行?
诸长志脸一垮,快要哭出来了:“陛下,一想到您在这种苦寒之地,下官怎么能回去啊!”
沈夏张了张嘴:这把年纪了,怎么说哭就哭啊!
沈夏无奈。
后来一想先前写信让宋谨派皇朝司的人来。
就算有要来,也需要时间。
总不能等到皇朝司的人来了,再开采,所以还是先用本地人吧!
沈夏看着诸大人:“好吧!诸大人就留在这里吧!正好,朕对这个县的发展有安排,看着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朕也寝食难安。”
众位大人跪下:“皇上圣明。”
沈夏:这些年,自己没有在这一声一声的奉承之话失去自我,真不容易啊!
“都起来吧!出门在外,不用一遍一遍的跪,朕不需要大家的奉承,需要的是,能带领百姓走出困境,过上好生活的明臣。”
沈夏看着方丙生:“比如方大人,在知道百姓生活苦难时,就第一时间找到宋大人,根据当地的土地环境,种植适合的粮食。”
别的地方是百姓没有地。
这里百姓有的是地,都没有人买地。
但是干旱不出粮食。
真的是各有各的困难啊!
方丙生听着陛下夸他。
今晚的心情真的起起伏伏。
那脸上的哀怨一下就没有了。
眼睛都变的炯炯有神了。
南荒人口稀少。
所以只有十个县。
他们县可以说是最大的,最穷的,之前每次去府城述职,别提他的地位有多低下了。
可是现在。
就凭陛下这一句表扬。
哈哈哈.......
能显摆一辈子啊!
沈夏看着方大人:“方大人先前不是说,这边盐矿有得是,今天就到这里了,明天上午九点到衙门集合,本地有盐矿和黑土地的县令过来,没有人就不用过来了。”
众人一听,有的县令笑,有得县令哭。
虽然不知道陛下有什么吩咐,但是谁不想和陛下多相处两天啊!
那可是一代明君啊!
沾沾天子的光,未来的路恐怕都不一样。
诸大人还不知道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沈夏就带着小傅和凌珩他们离开了。
留下一群摸不着头脑的大人。
众人恭送陛下离开。
沈夏出来的时候,
就见门口围集着一群百姓。
见沈夏出来。
全体都跪下。
“草民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阵此起彼伏的声音。
很是响亮。
众百姓听说陛下在这里,都过来了,就想着一见圣颜。
毕竟他们还是很喜欢当今圣上的。
虽然他们现在的日子对于沈夏来说,还是算苦。
但是他们以前更苦,现在减少了很多税收。
也不至于饿死了。
还有陛下开放读书。
以前他们大字不识一个。
现在但凡有吃饱饭的,都把孩子送去读书了。
他们虽然在这么一个落后的地方。
但是每个月都知道外面的大事,甚至京城的大事。
国家的进步和发展,陛下每个月都是和大晋百姓分享。
让他们觉得,现在的陛下用行动证明,是真的爱戴百姓的。
所以他们就算现在的日子还不算好的情况,已经非常感激了。
只要日子再变好,慢一点也没事。
喜欢夫君天天酸溜溜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夫君天天酸溜溜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