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逆天改命最强黄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2章 刘表掌荆州 张泛之远虑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尽管荆州的蛮族叛乱已被平息,刘表并未因此而降低警惕。

他深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目前正处于纷争不断、战乱频发的时期。

为了进一步巩固荆州的地位,刘表开始加强内部治理,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他从武陵郡和长沙郡的蛮族中选拔了两万余人加入军队,与现有的三万余人合并,形成了多达六万人的荆州军。

黄忠统领两万步骑镇守南阳,李通统帅一万步骑镇守长沙郡,沙摩柯统领一万步骑镇守武陵郡,而刘磐则统领一万步骑与刘表一起坐镇南郡,蔡帽和张允分别统领五千水军,保护荆州的各大水道。

看到刘表已经崛起,江夏郡守黄祖也率领一万大军,归顺到刘表麾下。

有了大军的支持,刘表将新投效的陈震、韩嵩、郭澄等人,安置到各个郡成为郡守。

至此,刘表彻底掌控了荆州,成为坐拥一州之地,手握七万荆州军的封疆大吏。

当张泛得知这一消息时,不禁苦笑起来。

历史的轨迹已经彻底转变。

此时的刘表,不仅比历史记载中提前五年进入荆州,其势力范围也显着扩大。要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刘表去世,他也未能完全掌握荆州。

更让张泛感到痛心的是,黄忠竟然能够提前崭露头角,并且担任起一方重镇的主将。

不过,张泛也只是略作感慨,便不做理会了。

张泛长久以来一直心存疑惑:为何拥有四州之地的袁绍会败给曹操?同时,他也不解为何已经统一北方的曹操迟迟未能完成统一天下的伟业。

直到张泛自己掌握了幽、并、冀三州之地,他才逐渐领悟到袁绍失败的原因,曹操所面临的困境。

袁绍之所以败给曹操,部分原因在于他性格上的缺陷,他外表宽厚而内心猜忌,善于谋划,却缺乏决断力。

尽管他礼贤下士,吸引了众多人才,却未能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重用。

尽管袁绍控制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但他未能有效整合这些地区的资源。

在与曹操的对抗中,他试图直接用军事力量消灭曹操,却忽视了自身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以及曹操所拥有的地缘政治优势。

在战术运用上,袁绍也犯了错误。

以官渡之战为例,他将部队驻扎在官渡,与曹操对峙,并采取了持久消耗战的策略。

但他没有意识到,尽管曹操的军队人数较少,却更为精锐;袁绍也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兵力优势,采取有效的进攻策略。

在内部政治方面,袁绍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包括冀州本土势力、颍川士族等不同利益集团。

袁绍未能妥善平衡这些势力间的关系,导致内部纷争不断。

尽管袁绍地盘广阔,但在经济建设方面,他缺乏有效的措施。

他的军队粮草供应在后期出现问题,部分原因是没有像曹操那样重视农业生产和经济管理,导致在长期战争中经济基础逐渐动摇。

至于曹操难以统一天下的原因,除了长江天险的阻碍,还有孙权和刘备势力的崛起。

此外,内部政治平衡的需要和士族势力的制衡也是因素之一。

曹操虽然掌握了北方政权,但面临着士族势力的制衡。

东汉末年,士族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曹操采取了抑制士族势力的措施,如推行唯才是举的政策,这引起了士族的不满。

为了维护内部稳定,曹操不能全力对外扩张,需要投入精力平衡内部各方势力。

曹操集团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利益集团,包括曹氏家族、夏侯氏家族以及其他依附曹操的势力。

这些势力在曹操统一天下后,如何分配利益等问题上存在分歧,曹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避免内部矛盾激化,这也影响了他统一天下的进程。

外部环境的复杂性,特别是边疆问题的牵制,也是曹操面临的挑战之一。

在曹操时期,北方边疆地区面临着少数民族的威胁,如乌桓势力的侵扰。

为了稳定北方边境,曹操不得不分兵抵御。虽然曹操在远征乌桓的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边疆问题始终是一个隐患,需要投入大量兵力和资源进行防御,这限制了他向南统一天下的步伐。

尽管张泛拥有系统的加持,他也不敢断言自己确实比袁绍和曹操更为强大。

因此,袁绍和曹操所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张泛必须面对的挑战。

张泛深知,要想避免重蹈袁绍和曹操的覆辙,他必须在巩固内部的同时,谨慎处理外部关系。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实际上,对于一支军队、一个政权来说,这一点更是至关重要。

只有确保粮草充足,军民才能团结一心,政治才能通达,人民才能和谐相处。

因此,张泛决定从农业改革着手,重视粮食生产,以确保军粮供应的充足性。

谈及农业改革,张泛自然而然地忆及,历史上曾为曹操提出屯田制的两位大才,颍川阳翟的枣祗与河内郡的韩浩韩元嗣。

曹操在历史上运用屯田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确保了粮食供应的稳定,增加了财政收入。

同时,也稳定了军队的后勤保障,强化了边防力量。

此外,屯田制还妥善安置了流民,促进了民族融合,进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固了曹魏的统治基础,堪称治国之良策。

鉴于一事不烦二主,且专业之事应由专业之人担当的原则,张泛决定致书一封,征召枣祗与韩浩,主动提出实施屯田制,旨在利用幽州广袤的无主荒地,推行屯田之策。

屯田之策在组织形式上分为民屯与军屯两类。民屯主要以招募或强制迁移的流民为主体,每五百人设为一屯,设置屯田司马负责管理,其上再设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等官职。

民屯不隶属于郡县,而是隶属于征北将军府,自成管理体系。

军屯则主要由驻扎于各地的征北军士兵负责,以一曲五百人为单位,士兵们在各自军侯的带领下,既需戍守边疆或执行军事任务,又要进行农业生产。

在收成分配方面,民屯中,若使用官牛,则官府与农民按六比四的比例分配;若使用私牛,则官府与农民平分。

即若屯田农民使用官府提供的耕牛,则六成粮食需上缴官府,自身仅留四成;若使用自有耕牛,则官府与屯田农民各得收获的一半。

军屯中,通常情况下,军队屯田所收获的粮食全部归军队所有,作为军粮储备,以满足军队自身的粮食需求,减轻后方运输粮食的压力。

枣祗与韩浩接到张泛的征召令后,自是满心欢喜,随即带领亲眷奴仆北上。

喜欢逆天改命最强黄巾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逆天改命最强黄巾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