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的梧桐叶刚落满研究所的青砖路,计算中心的恒温机房里就响起了齿轮转动的咔嗒声。“大夏” 计划首席科学家周明远摘下老花镜,用袖口擦了擦主机外壳上的冷凝水 —— 这台庞然大物占据了整整三间办公室,数千个电子管像蜂巢里的蜂房般排列,散热风扇的嗡鸣盖过了窗外的秋蝉声。
“再测一次弹道参数。” 他对着操作台前的年轻研究员喊道,手里的计算尺在图纸上划出一道弧线。实习生小李迅速拨动面板上的旋钮,指示灯组成的矩阵突然亮起,像黑夜里的星星。纸带穿孔机开始吞吐淡黄色的纸带,打出的圆孔组成一串摩尔斯电码般的图案。
隔壁房间的打印机咔嗒作响,五分钟后,一卷绘着抛物线的图纸被送了出来。周明远用红铅笔在顶点处打了个勾:“比上一代快了四倍,火箭集团军要的东风 - 2 弹道模拟,这下有保障了。” 他指着图纸上的曲线解释,“你看这里,以前用继电器计算机算一次需要七个小时,现在一个半小时就能出结果,还能同时跑三个不同射角的模型。”
小李摸着主机侧面发烫的散热片,金属表面的温度烫得指尖发麻:“周先生,昨天调试时烧了三个电子管,仓库里的备用管只剩最后一箱了。”
“去跟器材处说,让他们优先调拨。” 周明远重新戴上眼镜,镜片后的眼睛盯着示波器上跳动的绿线,“这批电子管是熊国专家帮忙调试过的,能承受 180 伏电压,比咱们自己生产的耐用三成。等下个月洛阳的电子管厂投产,就不用再看别人脸色了。”
走廊尽头的新材料实验室里,高温炉的红光映在研究员陈静的白大褂上。她戴着石棉手套,将一块巴掌大的合金放进炉膛,观察窗上立刻蒙上一层白雾。实验室主任老杨正往记录本上抄数据,钢笔尖在粗糙的稿纸上划出深深的刻痕:“这是第七次配方调整,加入了钨粉和铼丝,看看能不能扛住三千度。”
测温仪的指针缓慢爬升,水银柱在 2800 摄氏度处抖了三抖。陈静突然按住老杨的胳膊 —— 她听见炉膛里传来细微的爆裂声,像除夕夜捏碎的鞭炮纸。老杨迅速转动降温阀,黄绿色的冷却气体嘶嘶地冲进炉腔,观察窗上的白雾渐渐散去,那块合金表面依然泛着暗银色的金属光泽。
“拿出来看看!” 老杨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陈静用长柄钳将合金夹到石棉板上,放大镜下能看到细密的裂纹,但整体结构并未崩坏。她立刻用游标卡尺测量厚度:“比入炉前只减薄了 0.3 毫米,这说明……”
“说明咱们的导弹能打一千公里了!” 老杨突然拍了下桌子,搪瓷缸里的茶水溅在记录本上,晕开一小片墨渍,“发动机喷嘴要是用这种材料,燃烧温度能稳定在 3000 度以上,推力比现在提升两成。”
窗外传来自行车铃铛声,通讯员举着铁皮文件夹冲进实验室:“西北试验基地来的加急电报!火箭集团军说他们的导引头试验遇到了麻烦,陀螺稳定时间达不到设计要求。”
陈静接过电报,指尖划过 “误差范围 0.5 密位” 的字样。她想起上周去金陵无线电厂的所见 —— 那里的工人正在手工缠绕线圈,漆包线的直径误差全凭老师傅的手感控制。“得让精密仪器厂赶制一批线规,” 她在草稿纸上画出线圈结构图,“误差不能超过 0.01 毫米,不然导引头的陀螺仪没法稳定工作。”
计算中心的纸带已经堆成了小山。周明远盯着最新打印出的弹道曲线,眉头拧成个疙瘩:“东风 - 2 的再入段参数还是不对,大气阻力的修正系数肯定哪里算错了。” 他突然想起昨天新材料实验室送来的合金数据,“把耐高温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输进去再算一次,导弹弹头在大气层里摩擦产生的温度,会让外形发生微小变形。”
小李迅速在穿孔机上打孔,纸带穿过读入器时发出沙沙的声响。三个小时后,新的弹道曲线被绘制出来,抛物线的落点比之前精确了整整五公里。周明远立刻抓起电话,听筒里传来总机接线员的声音:“周先生,要接火箭研究院吗?他们已经等了您两个小时了。”
暮色降临时,新材料实验室的高温炉再次启动。这次测试的是加入了稀土元素的新配方合金,测温仪的指针稳稳地停在 3050 摄氏度。老杨看着记录仪画出的平滑曲线,突然想起十年前在米国留学时,导师说过的话:“材料科学就像盖房子,每一粒原子都得码放整齐。”
计算中心的电子管突然集体闪烁了一下,机房的灯光跟着暗了暗。周明远抬头看向窗外,研究所的操场上站满了人 —— 他们正围着一台刚运来的发电机,那是从上海机床厂调拨的柴油机组,为了保证 “大夏” 主机 24 小时运行,后勤处特意申请了这台当时最先进的设备。
小李举着刚收到的消息跑进来:“周先生,精密仪器厂来电,他们用新研制的光栅尺,已经能把线切割的误差控制在 0.005 毫米以内了!”
周明远的目光落在墙上的进度表上,“大夏” 计划的完成日期被红笔圈在明年春天。他想起三个月前在人民大会堂,刘铮握着他的手说:“国家的腰杆子硬不硬,就看你们这些搞科研的了。”
实验室的高温炉终于冷却下来。陈静小心翼翼地取出那块通红的合金,在冷水里淬火时发出滋啦的声响。蒸汽散去后,金属表面泛着暗金色的光泽,像极了傍晚时分,金陵长江大桥上亮起的第一盏灯。
深夜的研究所依然灯火通明。计算中心的主机还在不知疲倦地运算,纸带穿过机器的声音与实验室的钟表滴答声交织在一起。周明远站在走廊里,看着两个实验室透出的灯光在地面汇成一片光晕 —— 那是硅与铁碰撞出的光芒,正照亮着一个国家科技腾飞的轨迹。
第二天清晨,第一批用新合金制作的导弹喷嘴被装上卡车,运往西北的试验基地。同时出发的还有计算中心的弹道参数报告,纸卷被仔细地裹在防潮的油布中。卡车驶过研究所大门时,门卫老陈抬起头,看见朝阳正从紫金山顶升起,金色的光线穿过梧桐树枝,在路面上织出一张闪烁的网。
喜欢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