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像一层薄纱,轻轻笼罩着江南造船厂。江面上水汽氤氲,远处的塔吊在雾中若隐若现,只露出模糊的轮廓。海军司令部赵杰上将站在观景台上,身上的将官礼服被晨风吹得微微飘动。他双手扶着栏杆,目光紧紧锁定在船坞中那艘庞大的舰艇上。
“南昌” 号驱逐舰静静地卧在船坞里,舰体上的油漆在微弱的晨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工人们正忙碌地拆除固定舰艇的缆绳,随着一声悠长的汽笛声响起,舰艇开始缓缓滑入水中。水花四溅,在江面上激起一圈圈涟漪,仿佛是这片水域对这位 “钢铁巨人” 的欢迎。
赵杰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身后的参谋轻声介绍:“上将,‘南昌’号配备了最新研制的火箭发射装置和新型雷达系统。这雷达采用了脉冲多普勒技术,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距离比之前的型号提升了近一倍,我们现在在世界上绝对是领先水平。”
赵杰微微点头,目光落在舰桥顶部的雷达天线上。那旋转的天线仿佛是舰艇的眼睛,正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空域。“这标志着我们华夏海军在驱逐舰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了。” 他语气中带着自豪,又有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随后的工作会议在造船厂的会议室举行。会议桌是用厚实的实木制成的,上面铺着一张巨大的全国造船业分布图。
赵杰坐在主位上,手指在地图上轻轻点动:“沿海造船集群不能只盯着军用舰艇。”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民用运输船订单要优先保障,尤其是中东航线的石油运输船,这关系到国家能源安全。”
参会的造船厂厂长们纷纷点头。一位厂长翻开手里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各种数据:“赵上将,我们厂目前接到了三艘民用运输船的订单,其中两艘是为中东航线准备的石油运输船,预计半年内可以完工。”
“很好。” 赵杰满意地点点头,“要加快进度,但质量绝不能含糊。石油运输船的船体焊接要严格按照标准来,每一条焊缝都要经过水压测试,不能有丝毫马虎。”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国家正在大力发展经济,能源是命脉,这些运输船就是保障命脉畅通的关键。”
会议进行到一半,通讯员匆匆走进来,递给赵杰一份电报。赵杰看完后,脸上露出了笑容,对众人说道:“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渤海湾造船基地传来消息,为非洲国家定制的万吨级货轮即将完工。”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这意味着军民融合的造船模式正在逐步释放产能红利,既能满足国家军事需求,又能为国家创造外汇收入,还能帮助友好国家发展航运事业,可谓一举多得。
散会后,赵杰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来到了造船厂的技术车间。这里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部件,工人们正在埋头苦干。一台老旧的铣床发出 “哐当哐当” 的声响,师傅们正用它加工着船用齿轮。赵杰走到一位老工匠身边,看着他手中的活儿问道:“李师傅,这齿轮的精度能保证吗?”
李师傅缓缓地抬起头,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滑落,他迅速用手擦去,然后露出了一个自信的笑容,说道:“上将请放心,我们所使用的工具虽然不如国外的先进设备那般高科技,但我们凭借着这精湛的手艺,完全能够将精度控制在 0.02 毫米以内。”
他边说边顺手拿起一个刚刚加工好的齿轮,小心翼翼地递给赵杰,仿佛手中捧着的是一件稀世珍宝。赵杰满心期待地接过齿轮,将其放在手掌心,仔细端详着。他能感受到这个小小的齿轮在手中的重量,也能触摸到它表面的光滑质感。
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齿轮,实际上却承载着整个造船业的希望,更承载着国家海洋事业的未来。它虽然微小,却在整个船舶的运转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夜幕降临,南海的海面上波涛汹涌,海浪拍打着船舷,发出阵阵轰鸣声。就在这片波涛汹涌的海域上,“南昌”号驱逐舰正在进行首次夜间实弹演练。
舰桥上的指示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勉强照亮了周围的环境。然而,这微弱的光线却无法掩盖住官兵们坚毅的脸庞。他们站在各自的岗位上,神情专注,严阵以待。
舰长站在指挥台前,他的目光如同火炬一般,紧紧地盯着雷达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他深知这次实弹演练的重要性,也明白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整艘舰艇以及全体官兵的安危。
“各单位注意,准备进行实弹射击。” 舰长的命令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达到各个战位。炮手们迅速就位,调整着舰艏的 130mm 舰炮角度。
随着一声令下,舰炮猛地喷出一团火光,130mm 炮弹带着呼啸声划破夜空,拖着长长的弹道轨迹飞向目标。在远处的海面上,靶船被准确击中,发生了剧烈的爆炸,火光映红了一小片海域。
与此同时,舰上的通讯兵正忙碌地操作着电台。他戴着耳机,手指在按键上快速敲击,将炮弹的弹道轨迹数据实时传输至海军指挥中心。电台发出 “滴滴答答” 的声响,在这寂静的海夜中显得格外清晰。
海军指挥中心内,巨大的地图墙上标注着 “南昌” 号的位置和弹道轨迹。参谋们围在地图前,认真分析着传来的数据。一位参谋拿着铅笔,在图纸上快速计算着:“根据数据显示,炮弹的落点偏差在规定范围内,这次实弹演练非常成功。”
赵杰也在指挥中心,他看着地图上的弹道轨迹,心中感慨万千。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实弹演练,更是远洋作战体系化建设的关键一环。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能实现这样的实时数据传输和精准打击,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官兵们的辛勤付出。
演练结束后,“南昌” 号缓缓返航。舰上的官兵们站在甲板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和海面。海风拂过他们的脸颊,带着咸咸的味道。他们知道,这艘钢铁巨舰的启航,只是华夏海军走向深蓝的开始。
而在江南造船厂和渤海湾造船基地,灯火依旧通明。工人们还在加班加点地工作,为了更多的 “南昌” 号,为了更多的民用运输船,为了国家的海洋事业,他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在那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正是这份执着和坚守,推动着国家一步步走向强大。
喜欢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亮剑:从苍云岭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