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费无极、阿长、普安、武连、明红、月儿、明浩、怡乐送别子午、余下回终南山去。众人在竹林小道,依依不舍。
费无极深情道:“回去后,要时刻关注京兆府的一举一动。如若有什么大事,千万赶来通报。”看向子午和余下,点头一笑。
阿长也叮嘱道:“到了终南山,代我问候扁头。我很想回去看看!可山上杂事缠身,不得空。”话虽这样说,可心里嘀咕道:“当年离开终南山,就不想回去了。回去就要想师父,睹物思人,如若伤心难过,恐怕这寿命就减损了。”
子午点头一笑,答应下来:“师叔、师伯放心。”
余下也道:“此番前来,师叔与师伯讲的太祖故事真不错,受益匪浅。”
普安道:“什么受益匪浅,能坐下来听就不错了。”
武连有些依依不舍:“你们又要走了,多住上几日也好。”
子午笑道:“毕竟终南山是我们的地盘。”
余下叹道:“这青城山虽好,总是我们的驿站,住多久也不如终南山来的踏实。人在江湖,漂泊总是晃来晃去,让人头昏眼花。”
武连道:“什么话,好似我青城山是空中楼阁,不接底气?”
普安灵机一动,马上笑道:“对啊,我青城山是神仙境界,自然犹如空中楼阁。”
明红看向子午,语重心长道:“到了终南山,要多加保重。如若有空写信,飞鸽传书。我们可以养信鸽的。从青城山到终南山,飞鸽传书,岂不妙哉?”
子午点了点头:“好,这主意不错。终南山和青城山都养信鸽,让鸽子为我等传达深情厚意,未为不可。你也一样,眼下天气一日凉比一日,要加衣服了。”
明红微微一笑:“听说女真人要留下过冬,我就盼望着,明年春暖花开,女真人都走了。”
子午使劲点了点头:“这愿望真好,我想定会实现。”
明红顿时一言不发,背过身,看向远处。心里很是伤心难过,原来哥哥明哲依旧亲挂着自己的心。明年清明时节还想回去给哥哥扫墓,但愿那时女真人都走了。
子午叮嘱月儿:“你们在青城山,要看好明浩与怡乐,这两个小祖宗可不得了,当心他们闯祸。”
月儿破涕一笑:“山上有什么祸可闯,在终南山上明浩可乖的不得了,也没见他闯什么祸。”
子午认真道:“终南山上毕竟就他一个小孩子,眼下却不同,青城山还有怡乐。别小看这两个小家伙,鬼机灵的不得了。”
余下道:“他二人一起玩,想必就不孤单了,也不错。看看我们,总是四人一起行走江湖。他们眼下也有伴了,是也不是?”
明浩看向子午:“哥哥,什么叫做伴?”
子午摸着明浩的小鼻子,道:“就是朋友,朋友就是伴,懂吗?”
余下看向怡乐:“怡乐,你开心吗?”
怡乐点头一笑:“明浩来了,我有伴了,当然开心。”
普安对子午叮嘱道:“看,要走了,有什么话,说吧。别太想我就好!”
子午一怔,伸手拍了一下普安的胳膊,笑道:“没什么可说的,记住,有美女相伴,要怜香惜玉。”
武连看向余下,深情一笑:“下次到终南山,你可要与我一同回京兆府探亲。你又惹二老生气可不好,他们毕竟上了年纪,你若孝顺,就常回家看看,可好?”
余下点了点头:“你我都一样,还好意思说我?要我说,你还不如让你父母搬家到成都府好了,这样你下青城山就可以看他们了,也用不着提心吊胆。你这才是大大的不孝,我可比你好许多,我想他们就可下山。”
明红道:“武连,离开京兆府到青城山,想必你父母很想你。你难道不想他们么?听说你是大户人家里的公子哥,你出门在外,他们一定牵肠挂肚,是也不是?”
武连点了点头,缓缓道:“当然,我也想他们。可他们都让我行走江湖,他们知道我想做什么,故而很顺从我的想法,这便是我很感激他们的地方。遇到这般父母,也是三生有幸。”
明红瞅着子午,笑了笑,缓缓问道:“子午哥,你不想父母么?我一直以为你是个多愁善感之人,可你沉稳的如山一般,我感觉你不会流泪。”
子午突然泪光点点,语重心长道:“我还好,至少终南山下就是京兆府,可时常下山回家看看。常言道:‘男儿有泪,只是轻易不落。’你可知道?”
明红听了,眼里带泪:“不错,回家要勤快,如若不然,家就成房子了。”
普安与武连面面相觑,心里一怔,说不出半个字,只是低下头,叹息不住。子午对明浩、怡乐挥挥手:“再见了,两个小可爱。”
余下也回过头挥挥手:“下次哥哥再来看你们。”
“哥哥,别走!”明浩追上前去,抱着子午、余下不放手,哭个不住。
怡乐靠近明浩,安慰道:“明浩,有我陪你玩,你还不开心么?”
明浩转过脸,泪光点点道:“可是子午哥哥与余下哥哥,我也舍不得。”
子午、余下二人背过身去,也是嘘唏不已,头也不回,下山而去。只留下明红带着明浩,站在山林小道上,发起呆来。但见棵棵绿树,鸟雀四起,流水潺潺,叮咚作响。一片墨绿,仿若人间仙境。
子午、余下辞别众人下了青城山抵达成都府,在街市上流连忘返。这成都府,眼下更是热闹非凡,茶肆里男女老少,说说笑笑。杜甫草堂附近的竹林,墨绿而淡雅。一道红墙蜿蜒而来,映入眼帘。潺潺流水,叮咚作响,美不胜收。
子午走在路上,时不时回过头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余下也闷闷不乐,四下张望,看着成都府的街市更是恋恋不舍。这街边的招幌随风轻轻摇曳,米黄的旗子上写着大大的“茶”字。
二人走进茶肆,坐下来喝茶。人头攒动,许多人捏着扇子摇了摇,已是秋高气爽,却也热的令人烦躁。不时袭来微风,才觉神清气爽。可蜀中湿气太重,故而湿热难耐,让二人不堪其苦。
子午见余下闷闷不乐,就问道:“你在想什么?”
余下寻思,子午有明红,普安遇到黄叶,武连还有一个赵香云可以惦记,我却没有。如若说出来这番心思,恐怕子午会笑话,干脆就装傻充愣好了,想到这里,马上言不由衷道,喃喃道:“没什么,就是觉得要离开了,有些舍不得。你看看,明浩在终南山,有些欢颜笑语,也是热闹非凡,眼下青城山热闹了,终南山就寡淡了。”
子午道:“不错,终南山是寡淡了,可这也没什么不好。终南山下还有许多人受苦受难,难道你不知道?”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余下冷笑一声,马上反驳:“这话就不对了,女真人虽说占据了京兆府,可黎民百姓的赋税少了,并不比朝廷官员在时差。难道扁头师伯的话,你忘记了?”
子午无可奈何,尴尬一笑:“说的也是,不过京兆府的黎民百姓毕竟没成都府的黎民百姓这般惬意。”
余下道:“那是自然,毕竟成都府眼下是‘天府之国’,京兆府已是‘昨日黄花’。”
子午叫来店小二,追问道:“小二,你可知成都府眼下可有什么人来么?”
店小二笑道:“眼下没什么人来,不过是过往客商,南来北往。还有许多文人墨客、游客也慕名而来。”
余下饶有兴趣道:“成都府的夜市可热闹?”
店小二喜笑颜开,介绍道:“固定的大夜市,如灯市、蚕市、酒市、药市等,又有东西南北四门的集市,称为东市大东市、西市南市、新南市和北市。”
子午微微一笑:“不得了,比当年的东京要多。”
店小二娓娓道来,摇头晃脑:“‘予尝观四方,无不乐嬉游。惟兹全蜀区,民物繁他州。春宵宝灯燃,锦里香烟浮。连城迷奔骛,千里穷边陬。’此乃当年的成都知府田况所言。你们自然就明白了,我成都的繁华,可是在靖康耻之前就有的。”
余下赞不绝口:“不错,这田况说的令人身临其境。”
店小二笑道:“范百禄也说过:‘成都,蜀之都会,厥土沃腴,厥民阜繁,百姓浩丽,见谓天府。缣缕之赋,数路取赡,势严望伟,卓越他郡。’”说话间店小二文思泉涌,没曾料想,他这般见多识广,看来也是个读书子弟。如若不是迫于生计恐怕不会做店小二,毕竟大宋的文人墨客太也多了,况且高手如云,想靠舞文弄墨生计并非易事。
子午笑道:“这成都府人真是厉害,自古富裕者从不露富,可范百禄居然对此并不忌讳,反而喜乐无比,居然用文章予以赞扬,实为罕见。”
余下也道:“不错,成都如此繁华,想必世人也会心向往之。”
店小二洋洋得意道:“吐蕃、大理、交趾需要的茶叶、丝绸、瓷器,无不从成都府转运,靖康耻之前如此,眼下更是如此。自此京兆府被女真人占据,成都府就是我大宋屈指可数的大都会了。”
子午道:“大理国喜欢我大宋的茶叶,不过大理国也有茶叶,恐怕他们喜欢我大宋的瓷器多一些。”
余下也笑道:“丝绸当属成都为最,想必成都的丝绸也够了。”
子午笑道:“江南丝绸也不可小觑,尤其杭州丝绸贵为极品。”
店小二低声细语道:“从太祖皇帝以来,成都就与众不同。朝廷给予成都知府‘便宜行事’的特权,‘奉诏条之外,事有大可革者,奏后始行;其有从权而合议者,先行后奏。’我可听说了,成都知府的权利很大。”
子午一怔,马上追问道:“成都知府比京兆府知府还厉害?”
余下看向店小二:“还望赐教?”
店小二掷地有声道:“成都州府可主持类似于朝廷礼部的省试,这般科举考试,便来笼络读书人。你们去问问京兆府知府有这本事么?”
子午道:“听说过,京兆府知府的确没成都府知府厉害。”
余下感慨万千:“这巴蜀自古就与众不同,也难怪。”
店小二抱拳而立,仰天长叹:“世人都说,都江堰建好之后,四川才开始繁荣。恐怕此乃谬误!小可素闻早在秦代之前,我蜀中就很富裕,秦国攻打巴蜀正是看中了此间的富裕、人多,更有助于灭六国。之后,秦国又派李冰来治理都江堰,让成都平原更加富得流油,成为天府之国。难道不是我成都府的福分么?”
子午笑道:“你知道的真多,令人佩服有佳。”
余下也笑道:“可不是,没想到蜀中人才济济,成都实乃锦衣玉食,锦绣文章之乡。”
店小二破涕一笑:“成都知府田况喜欢写诗记录自己与民同乐,他的诗作,我倒记得几句,正道是:‘连城迷奔骛,千里穷边陬’。这成都府,太守与民一同遨游,已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田况在《成都遨游诗》二十一章中记载了不同节日里遨游的故事,其中正月玩得最多,初一登安福寺,次日出城去耍,初五去南门看蚕市,上元节去闹花灯,二十三日去圣寿寺前的蚕市,二十八日又去拜谒生禄祠,好多日都在外面玩,真是个不务正业的太守。”
子午若有所思,笑道:“与民同乐也是很好,不过也是太平时节。”
余下道:“欧阳修不是有篇文章,叫做《醉翁亭记》么,便是与民同乐。”
店小二喋喋不休的介绍道:“要说这与民同乐,当属小游江和大游江最为热闹,成都太守率领众人一起游江,老百姓在河两岸观看,非常壮观。其中,四月十九日浣花大游江为一年四季里最为盛大之事,杜甫草堂、浣花夫人祠、浣花溪那一带都要玩耍一趟。这太守带着老百姓登彩舟,观看军队骑射,接着游百花潭,又看水上竞渡,晚上官府还搭一个帐篷给大家赏酒,其乐融融,好生了得。”
子午好似身临其境,笑道:“说的我都动心了,这当年东京州桥夜市,我们也算见多了,可这几年很少见,很是怀念。可惜,再也不回去了。”
余下喜乐无比道:“可不是,与民同乐就对了。这事看来也只能在成都府有!我素闻成都府逍遥自在惯了,中原多少年,都不曾叨扰到西蜀之地。如此看来,成都府便是神仙境界了。世外桃源也算得上,独立王国嘛,也勉强算。”
店小二笑道:“世人皆知,李唐之际,各州府实行宵禁制。晚上可不能走夜路,不能肆意妄为,如若喝小酒,天色一黑就要赶快回家,倘若半夜还在街上走就麻烦了,被抓到就要赏二十军棍。夜市最早从唐末有之,但仅限于少数几个城池。如今我成都府的夜市最为热闹非凡。好了,你们自在说话,我就忙去了,好在店家不在,我可自便,再说今日众人都去游山玩水了,街上就没什么人,如若放在往日,我这茶肆就人满为患了,哪有空闲和你们闲聊。”说话间,微微一笑转身离去。
片刻,子午、余下起身离开,店小二收了铁钱擦了桌子,端走茶碗而去。
《两宋传奇》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两宋传奇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两宋传奇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