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54章 春节花市与乡村巡演里的促销计划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连续几日,小洋楼里都静得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偶尔夹杂几声翻书的轻响——凌晨正沉浸在这种无人打扰的节奏里,一边啃着古代文学的考点,一边赶画《萍踪侠影录》的分镜。

这天午后,院门外突然传来熟悉的脚步声,伴着几句爽朗的招呼,他抬头一瞧,竟是大伯公和创辉舅舅并肩走了进来。

“阿晨,躲在这儿享清福呢?”大伯公嗓门洪亮,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炒好的花生,还带着热乎气,“你创辉舅舅特意从靖远石坎老家过来,说有桩事得跟你聊聊。”

创辉舅舅刚坐下,就从随身的布包里往外掏东西——几个巴掌大的青瓷花瓶,釉色莹润,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山水纹;还有两个敞口花盆,边缘捏着精巧的云纹,看着就透着股雅致。

“阿晨,你瞧瞧,”他把样品往桌上摆,语气里带着点自豪,“这是我们石坎老家陶瓷厂新出的样式,师傅们的手艺没得说,就是在广州没门路,销路一直打不开。”

他顿了顿,眼神里满是期待:“你在广州人面广,又是搞文化街、做传媒的,能不能帮衬一把?这些瓷器要是能进你的文化街店铺,或者借着你的活动露个脸,说不定就能打开局面。”

大伯公在一旁帮腔:“是啊,这厂子是石坎的老招牌,多少乡亲指着它吃饭呢。你舅舅为这事跑了好几趟广州,就盼着能找个靠谱的路子。”

凌晨赶紧放下画笔,泡上茶,拿起一个花瓶细细端详。指尖抚过冰凉的釉面,纹路细腻,手感扎实。他想起广府文化街里正缺些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陶瓷,倒正好能填上空缺。

“舅舅,这些样品我留下了,”他抬头笑了,“广府文化街的店铺可以先上一批货试试,我再让风雅颂传媒那边策划个‘非遗手作展’,把陶瓷厂的工艺也加进去。销路的事,您放心,我来琢磨。”

创辉舅舅眼睛一亮,猛地一拍大腿:“好小子!就等你这句话了!老家的师傅们要是知道了,保管高兴!”大伯公也跟着笑起来,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欣慰。

楼里的宁静被这桩实在事填满,倒比先前的独处多了几分人情暖意。凌晨看着桌上的陶瓷样品,忽然觉得,自己在广州闯的这些路,能帮衬到老家的人,才更有意义。

创辉舅舅拿起一个青瓷小花盆,摩挲着边缘的云纹,语气里带着股干劲:“晨仔,说起来还得谢谢你。你带头设计的那些艺术陶瓷,还有工业陶瓷的瓷片、瓷砖,香港那边的订单稳得很,东方博程公司不停地加单,我索性扩了两条生产线——一条专攻艺术陶瓷,另一条就做工业装修用的瓷片瓷砖。”

他顿了顿,眼里闪着光:“公社周书记一听是你的主意,拍着胸脯支持,说要多少地、多少人力都给协调。只是生产线扩了,工艺陶瓷这边就得增加品类才行。先前你提议过做花瓶、花盆,我记在心里,这才赶制了这些新样品,特意带来让你多参详参详,看看款式、纹样还得怎么改,才能更合广州、香港那边的胃口。”

说着,他又从布包里掏出几个样式更精巧的样品:有带缠枝莲纹的笔筒,有绘着鱼虾图案的小瓷盘,“你是搞文化的,眼光毒,给把把关,咱们争取让石坎的陶瓷,不仅能铺进高楼大厦,还能摆进寻常百姓家。”

大伯公在一旁捻着胡须,慢悠悠地接话:“文化街能展示是好,但最好再跟文艺界搭搭线,让这些瓷器多露露脸。”

他话音刚落,凌晨忽然一拍大腿,眼里亮得惊人:“舅舅!我想到了!今年春节,羊城要重启春节花市了!”

他转向创辉舅舅,语气里满是笃定:“咱们去花市抢个摊位,把石坎的工艺陶瓷都摆出来——花瓶、花盆、陶瓷艺术公仔,还有你新做的陶瓷背景画,连建筑瓷片、瓷砖地板的样品都带上。就借着这花市的势头,保准能让石坎陶瓷火起来,以后订单绝对源源不断!”

创辉舅舅有些迟疑:“春节花市?能有这么大用场?”

“您放心!”凌晨笑得胸有成竹。作为重生而来的人,他太清楚羊城花市的分量了——更何况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届重启的花市,憋了这么多年的市民,对这份年俗的期待早已满得快要溢出来。到时候人山人海,只要瓷器够亮眼,还愁没人识货?

他拿起一个绘着喜鹊登梅的花瓶:“您看这纹样,配着年花摆在家里,多应景。花市上买花的人,见了这些陶瓷,保准愿意捎带一件回去。”

创辉舅舅看着他眼里的光,又瞅了瞅桌上的样品,先前的顾虑渐渐散了,脸上露出兴奋的红:“好!就听你的!花市摊位的事,我这就回去安排,让厂里赶紧备货!”

大伯公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还是晨仔脑子活!这花市一闹,石坎的陶瓷怕是要供不应求喽!”

小洋楼里的暖意更盛了,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那些莹润的陶瓷上,仿佛已经映出了春节花市里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

刚送走大伯公和创辉舅舅,凌晨立刻找到阿勇的联系方式——他知道阿勇在广府文化街摸爬滚打,最懂市场里的门路。

“阿勇,急事!”电话接通,他直奔主题,“今年春节花市重启,你想办法订四个连在一起的摊位。”

他掰着手指细数:“一个给石坎陶瓷,摆花瓶花盆那些样品;一个给千色服装,春节新款正好借着花市造势;飞图娱乐和音像电器也占一个,把新出的唱片、收音机样机摆出来;最后留一个做广府特色小吃,就卖煎堆、油角、老婆饼这些手工货,把文化街的老字号都凑齐。”

阿勇在那头听得精神一振:“晨哥,这主意绝了!花市可是万人空巷的场面,四个摊位连起来搞成‘石坎+广府’特色区,保准显眼!我这就去跑管委会,就算托关系也得把摊位拿下!”

“越快越好,”凌晨叮嘱道,“摊位位置别太偏,最好能挨着主通道。费用不用省,咱们要的是人气。”

挂了电话,他看着桌上的陶瓷样品,嘴角忍不住上扬。这重启的花市,不仅是石坎陶瓷的机会,更是把手里这些生意串成线的好时机——从瓷器到服装,从娱乐到美食,热热闹闹凑成一台戏,才对得起这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红火的春节。

刚挂了阿勇的电话,凌晨立刻又拨通了姨妈何静茹的号码。

“姨妈,跟您说个事,”他语气轻快,“今年春节花市重启,我们订了摊位,千色服装也得占一个。您那边得加把劲,多生产些太空褛和运动服,尤其是适合秋冬穿的款式。”

他解释道:“花市人流量大,肯定有不少市民趁着热闹买新衣服过年。太空褛一直抢手,运动服轻便实穿,都是刚需。多备点货,搞个花市专属的促销,比如买赠或者折扣,保准能卖得火。”

何静茹在那头爽快应道:“没问题!厂里的机器正好能连轴转,我这就安排加单,保证花市前备足货。太空褛的颜色要不要多添两种?年轻人可能喜欢亮点的。”

“您看着定就行,”凌晨笑着说,“您经验足,知道大家喜欢啥。关键是尺码要全,别到时候断货了。”

挂了电话,他琢磨着花市的热闹场面,仿佛已经看到千色服装的摊位前挤满了挑衣服的人。这春节的商机,可得牢牢抓住。

凌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心里盘算开了:风雅颂文化传媒组织的靖远乡村文艺巡回演唱会,正好能和服装、录音带、陶瓷这些产品的促销结合起来。乡村里的乡亲们就爱热闹,得多搞点抽奖活动调动气氛。

他忽然眼睛一亮——刮奖活动!这法子在城里试过,效果不错,放到乡村里说不定更受欢迎。而且年底了,正好借着活动清一清库存。

但转念一想,春节将近,要组织足够的刮奖礼品可不是件易事。他立刻想到了一个人——靖远县供销社的林主任,也就是他未来的老岳父。供销社门路广,货源足,找他帮忙再合适不过。

“就这么办,”凌晨自语道,“先让邹瑜和谷老师把演唱会的流程再细化下,把刮奖环节嵌进去。然后我给林主任打个电话,说说货源的事。”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江水,心里已经有了谱:乡村演唱会搭台,刮奖促销唱戏,既让乡亲们看得高兴、玩得开心,又能把太空褛、录音带和石坎陶瓷推出去,顺便清了库存,这才是一举多得。

喜欢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到1976年成痞儒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