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奋斗在洪武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13章 原来给别人添堵,让别人头疼的感觉是这么爽!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朱皇帝傻傻地看着李善长。

只是越看就越像是看到了自家那个“好”女婿影子。

先抛出点儿甜头。

然后再给咱添堵。

这对劲吗?

这他娘的不对劲啊!

早知如此,咱当初就不该同意让李善长去宁阳县,更不该让他去辽东!

现在好了,李善长也跟着那个狗东西学坏了!

李善长可不管朱皇帝的心里在想什么,只是皱着眉头说道:“全科大学也好,专业类的大学也罢,这些都可以慢慢地从登州大学拆分出来。”

“依托已经拆分完成的国子监,这方面的问题倒也不大。”

“真正让人头疼的,其实还在于生源。”

“光有大学,没有足够的学生也不行。”

“据臣在登州大学观察,大学所教授的内容,不是社学、县学、州学里的生员们所能明白的学问。”

“原本府学里所教授的内容,也不太符合登州大学的内容。”

说到这儿,李善长脸上的神色又变得更加愁苦:“按照驸马爷的说法,就是原本的县学、州学和府学所培养生员,都属于偏向于做官的全科人才,而大学里面的分类性质更强。”

“像物理系和工程系、医学系的生员,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就很少涉及到文史类的东西。”

“而文史类专业的生员,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也基本不会涉及到物理、医学等内容。”

“而这些不同的专业所学,又基本上不会涉及到怎么做官。”

“驸马爷说,怎么做官的学问,其实早在县学、府学这两个阶段就已经教授完成。”

李善长特意补充了一个声明:“驸马爷说的县学和府学,指的是宁阳县学、登州府学,以及登州府下辖十个县的县学。”

朱皇帝和刘伯温等人都忍不住啧了一声。

合着要抄大学的作业,还得先把府学、县学的作业抄一遍。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社学的作业都已经抄了,甚至连社学的教材都已经抄了一遍,再多抄一个府学、县学的作业,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一想到这些,朱皇帝的脸色不禁又黑了三分。

礼部!

要不是礼部那些个混账东西,咱抄作业的速度原本能更快一些的!

现在可倒好,咱抄作业的速度慢了,咱大明十几所大学的进度也跟着慢了!

真是杀光他们都解不了咱的心头之恨!

对了,礼部的重建也是个麻烦事儿。

这回挑选的礼部人手,可不能再出现教材案的情况。

朱皇帝在心里胡乱着礼部的事儿,李善长则是继续说道:“除了县学、州学和府学以外,社学更是重中之重。”

“根据工部、户部和礼部所统计出的数量,大明现在有社学一千五百三十八所,基本上做到了每个州县都有一所社学。”

“但是宁阳县、登州府所辖十县,以及燕云一带二十五个县,却都各自有好几所社学。”

“以宁阳县为例,因宁阳县下领八社,县城内被分做十六闾,故而就有十六所社学,其中外八社每社一所社学,内十六闾每两闾一所社学。”

“登州府府治蓬莱,基本上与宁阳县的情况差不多,也是有十几所社学。”

“随着这几年一直在往宁阳、登州两地迁移百姓,这十一个县的社学数量也在逐年递增。”

“基本上就是以社学代替义学、私学、族学,并逐年禁之。”

朱皇帝嗯了一声,随后也皱起了眉头。

大明的社学数量一直在增加。

但是不可否认,民间也一直存在大量的义学、私学、族学。

义学的数量不多,基本上不用考虑。

私学大多是科举不第的秀才们所办,这是他们赖以养家糊口的生计所在,也是民间百姓读书的主要途径。

而族学则是那些乡贤士绅或者豪商巨贾们自己所办。

相对而言,族学里所教授的学问,要比私学所教授的学问更加高明。

尤其是在涉及到为官之道这方面,因为很多乡贤士绅本身都读过书甚至做过官,所以,族学明显比私学更有优势。

也就是说,私学和族学在不知不觉中就拉开了差距,这一点在科举的策论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也是“家学为官”这四个字的根源。

但是吧,要增加社学的数量,逐渐禁止掉私学和族学,就意味着要增加钱粮的支出——盖社学要钱,教书先生的俸禄也要钱,社学孩童的衣裳、笔墨纸砚、餐食更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哪怕现在的大明不依靠国库支出军队的钱粮,也依然难以承受全面推开社学的成本。

毕竟大明还要修路,铺桥,要给百姓盖房子,要搞养济院,要搞慈幼局,要搞漏泽园,要搞惠民药局,方方面面都需要花钱……

除此之外,全面推开社学还有一个更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教书先生。

如果教书先生的心思不正,他教出来的生员能是什么好的?

如果要仔细筛选教书先生……大明现在哪儿有那么多心向大明的读书人?

就是把整个宁阳县和整个登州府的所有读书人全拉过来,也照样不够用!

朱皇帝越想越是头疼,忍不住叹息一声道:“社学的事儿,慢慢推开吧,争取明年能有更多的社学。”

办学不易,朱皇帝叹息。

李善长却感觉舒坦了许多。

理解驸马爷。

成为驸马爷。

超越驸马爷!

难怪驸马爷有事儿没事儿就想着给上位和朝堂上的一众官老爷们添堵。

原来给别人添堵,让别人头疼的感觉是这么爽!

……

正当朱皇帝和李善长、刘伯温、徐达、常遇春等人开着小会的时候,杨少峰也在鸿胪寺里跟一众官老爷们开着小会。

毕竟黑芝麻汤圆大婚之喜,大明的众多藩属国都要派遣使节前来庆贺。

怎么安置这些使节,怎么招待这些使节,可都是鸿胪寺的本职工作。

杨少峰好歹还拿着鸿胪寺少卿的俸禄,自然而然地要做好鸿胪寺少卿的工作。

当然,身为鸿胪寺少卿,自然也要提前想好,该怎么样才能从这些藩属国的身上刮下一层油水。

《奋斗在洪武元年》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奋斗在洪武元年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奋斗在洪武元年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