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老龙口。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安阳河两岸却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成千上万的民夫、轮休的边军士兵、甚至还有不少自愿前来出力的归附部落青壮,如同蚁群般聚集在这片峡谷之中。
号子声、夯土声、凿石声、以及监工官吏的吆喝声,混合着奔腾的河水咆哮,奏响了一曲充满力量与希望的建设交响乐。
叶明、周廷玉、顾慎等人亲临现场督工。格物院水利小组的徐师傅拿着绘制的图纸,在一处高地上指挥若定。
“先清理坝基!所有淤泥、松散石块必须清除干净,见到坚硬岩层为止!”
“水泥搅拌区设在上游!注意比例!砂石要过筛!”
“开挖引水渠先锋队,按照标定的石灰线前进!遇有坚硬岩层,先用火煅水激之法(热胀冷缩破碎岩石)!”
工程的艰难远超想象。清理坝基时,冰冷的河水浸透了民夫们的衣衫,不少人手脚冻得开裂;开挖引水渠更是遇到了坚硬的青石岩层,进展缓慢。起初,全靠人力用锤凿一点点啃,效率极低,士气也受到了一些影响。
顾慎看着焦急,挽起袖子就想带兵上去硬砸,被叶明拦住。
“蛮干不行,损耗太大,也容易出危险。”叶明沉声道,他找到徐师傅和格物院的匠人,“之前提议的省力工具,进度如何?”
一位木匠师傅连忙引着叶明来到工棚旁,那里摆放着几件新打造出来的古怪器械。
一件是巨大的、带有多个滑轮组的“起重葫芦”,需要十余人拉动,却能轻易吊起数人合抱的巨石;另一件则是类似跷跷板的“杠杆撬石机”,利用长木杆和支点,可以撬动人力难以撼动的岩块;
还有一件则是利用水流冲击力带动旋转钻头的“水力钻岩机”原型,虽然还很不稳定,但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好!立刻将这些器械投入试用!”叶明下令。
当那“起重葫芦”第一次将一块巨大的岩石从河底吊起,当“杠杆撬石机”轻松撬开一片顽固的岩层时,工地上一片欢呼!民夫和士兵们看着这些“神器”,眼中的疲惫被惊奇和兴奋取代,干劲陡然提升!
其其格也组织部落民众,利用他们熟悉地形和野外生存的优势,负责物资运输和后勤保障。
他们赶着牛车,驮运着水泥、木材,穿梭在临时开辟的道路上;妇女们则架起大锅,烧煮着热腾腾的姜汤和食物,供给辛勤劳作的工人们。
“其其格头人,你们送来的肉干和奶疙瘩,可真顶饿!”一个满身泥污的民夫接过食物,感激地说道。
其其格笑着回应:“大家都是为了安阳的未来出力,应该的。”
技术的介入和高效的组织,使得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坝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清理出来,水泥浇筑的第一层基础开始在河床上凝固,如同给奔腾的巨龙套上了一个坚实的笼头。引水渠也在各种新式工具和人力配合下,顽强地向安阳城方向一寸寸延伸。
然而,挑战依然不断。一日,上游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汹涌的洪水冲垮了部分临时围堰,险些将刚刚浇筑的水泥基础冲毁。
危急时刻,顾慎亲自带着一队水性好的边军士兵,跳入冰冷的激流中,用沙袋和身体加固险段;民夫们则冒着大雨,拼命排水抢险。经过一夜奋战,终于保住了来之不易的成果。
望着在洪水中屹立不倒的坝基雏形,所有参与抢险的人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种与天斗、与地斗的艰辛与成就感,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一个月后,老龙口水坝的主体已然初具规模,一道灰白色的水泥巨物横亘在峡谷之间,虽然还未完全合龙,但已然显露出磅礴的气势。
主干引水渠也挖通了十余里,清澈的河水开始顺着新开的渠道,欢快地向安阳城方向流去。
叶明站在新筑的坝体上,看着脚下被约束的河水,又望向那条如同玉带般延伸向远方的水渠,心中豪情激荡。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道水坝,一条水渠,更是安阳走向更强盛未来的动脉。
“等水渠通到城下,西边的工坊区就可以动工了。”周廷玉在一旁规划着,“届时,水力纺纱机、水力锻锤一响,我安阳的产出将不可同日而语。”
顾慎则更关心军事:“这水渠挖得好!以后咱们沿着水渠运兵、运粮,也方便多了!而且这大坝一修,上游形成水库,必要时还能蓄水放水,也是一道防线!”
其其格看着汩汩流入草原方向的渠水,已经开始憧憬:“有了这稳定的水源,附近几个部落的草场都能得到灌溉,明年一定能长出最肥美的牧草!”
老龙口的号子声,传遍了安阳的每一个角落。它不仅仅是在修筑一个水利工程,更是在凝聚一种精神,一种相信人力可以胜天,相信技术可以改变命运,相信团结可以创造奇迹的安阳精神。
叶明知道,基础已经打下,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安阳这艘大船,正乘着这水利的东风,向着更广阔的天地,稳健起航。而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下一站——那座规划中,位于草原边缘、象征着融合与未来的新城。
喜欢打造最强边关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打造最强边关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