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西两路四川军不同,中路军由于山道,路途,以及火器与辎重较多等原因,行军速度也是最慢的一支,在知道东西两路军都战败后。】
【四川总兵刘承嗣,也不自命不凡,连夜撤军。】
【战后不久,万历二十一年(1593),礼科给事中徐成楚上疏参劾王继光,在任四川巡抚期间,到任仅一个月左右,就滥行权利进行交际,浪费帑金,收敛财物等罪状。】
【并弹劾王继光,初任四川巡抚期不久,就利用职务之便与权势,逼迫播州百姓激起民变与官府对抗,折损大明朝廷威严。】
【弹劾王继光不懂军事,且又盲目自大,使明军将士遭受无端损失,更使大明火器遭到损失。】
【十二月,王继光被革任回籍听勘。】
【而王继光回到老家山东黄县(山东龙口),其所行之事,与之前大为不同,如变了另外一个人一般。】
【回到了家乡黄县后,王继光先是把自己的家产让给弟弟们,并拿出自己的钱财周济同族氏之人。】
【同时还修建学堂与资助与鼓励族氏子弟读书与考取功名。】
【此外,还对族中生活艰苦的几十家同族亲属,以及侄子们进行资助,让他们可以依靠自己的产业得以生火做饭,过活日子。】
【另外,王继光还把靠近外城的土地,捐出作为其王氏家族的义冢。】
【除了同氏家族人的资助外,王继光也资助与救济外人。】
【怜悯那些当初,因贫穷把自家祖业卖给他的家产或祖产,将其归还给对方,并且不索要原本卖出的钱财,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小钱,算是完成了双方之间有买卖交易。】
【每当遇到天灾大寒或干旱等灾情时,又或者是百姓粮食减产,生计难以维持之时,王继光出资建造了一座救济院。】
【有灾情时,会在救济堂施粮救济,无灾情时,亦让流民百姓,行人旅客,暂住歇脚。】
【被救济的百姓,为王继光建造的救济院,献上一块“高义”的匾额称赞王继光的善义之举。】
【这样的生活,王继光持续了将近三十年,最后年老善终,享年六十九岁,在大明天启五年,被乡里百姓供奉入乡贤祠中。】
【而王继光本就出身于名门望族,其祖父王时中在嘉靖年间曾任兵部尚书,王继光又在万历四年(1576)丙子科乡试中考取举人。】
【到了历五年(1577)丁丑科第三甲第五名进士,正式踏入仕途,至万历二十一年(1593)因兵败等多种因素被弹劾革职,为官时间约为16年。】
【有人说,王继光为官16年,最高的官职也就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提督军务(正三品),却在革职归乡后,能行善三十年,不愁钱财,其家产何来?】
【也有人说,王继光的王家是名门望族,其祖父王时中更是兵部尚书,能积累一些家产也不足为奇。】
【还有人说,他王继光为何在被弹劾革职归乡之后,才行善?他王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为何其弟弟与同族亲属的生活过得如此艰辛?】
【怕是他王继光,在对播州动兵之后,才真正认识到,只有家族强大起来后,个人的私益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所以他王继光,应该是在被革职归乡之后,才想通了这一点。也才有了他后面想要建造一个更加稳固,更加根深蒂固,实力强盛,并且有足够财富的望族的原因。】
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冷言道:“行善三十年,这后世的王继光,真是一个大善人啊。”
百姓乙:“被他救助的百姓,只知道到王继光行善三十年,是个大善人,却不知道,也不清楚他的家产是从何而来的,呵呵。”
百姓丙:“天道怕是故意,没有把王继光行的钱财来源盘点出来,就是给无数人留下了无限遐想与猜想的空间。”
百姓丁:“这还有猜吗?天道不是一早就盘点了,大明的朝廷之中,没有几人是正常清廉的。”
“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那个与海端齐名,并抄了张居正家族,之后以诬陷戚继光,其极爱好自己名声的丘橓了?”
“老子看这王继光,也是和丘橓一样的人,并且在官场之中,还没有丘橓混得好的人。”
百姓甲:“不管他王继光是不是真的大善人,是不是真的一身清白之人。”
“但从他想剿灭杨应龙不成之后,自己却想建造一个像杨氏一族那样的想法,是肯定没有错的。”
百姓乙:“所以,这就是虚伪的伪善吗?”
......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喃道:“若我是能有命为官十六年,即便背负骂名,但到最后我要能将我姓氏一族兴旺起来,我估计换成是谁,都会这么干的吧。”
百姓乙:“所以,大明朝廷就是这样因贪污腐败而亡的。”
“大明王朝亡不亡无所谓,只要自己的家族能因此而兴旺,自己能成为家族特别一页,死后能进入乡贤祠,受后人供奉,就是拼了老命也要这样干,万一真能成了呢?”
......
大明太祖界。
明太祖朱元璋皱眉:“世上的名门望族,不都是这样而来的吗?天道为何要把这一段内容盘点出来?”
“难道,天道是想鼓励更多人,向这王继光,向那杨应龙学习吗?”
.....
大明成祖界。
明成祖朱棣:“以大明的钱财与国力,养起自家一族,这不是个例。估计是在后世的世界里,只要有官场的存在,这种现象是绝对杜绝不了的。”
“若是其家族忠于朝廷,忠于国家也就罢了。”
“否则,最低连坐,最高九族。”
对于天道,把王继光的事迹盘点出来,明成祖朱棣认为没有什么不可的。
就像他当初自己,要杀那方孝孺时,就说他明成祖朱棣灭绝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但是事实吗?误大明江山者,不就是这帮腐儒吗?
连腐儒吗都杀之不尽,这种事情又如何禁止的了?
所以在明成祖朱棣看来,这种以一人之贪腐,来兴旺一个氏族之人,只要不叛国,不出卖王朝利益。
罪不及全族。
轻者可赦免,重者那就一起下去。
......
【播州方面,在杨应龙知道,四川东西两路军兵败,中路军又主动撤军之后。】
【杨应龙那是一边欣赏着收缴大明火器,一边思量着接下来的对策。】
【经过一夜的深思之后,杨应龙决定主动向大明朝廷认错,并且把这次四川兵败的原因,全部都要归咎到四川巡抚王继的身上。】
【于是,杨应龙修书向大明朝廷认错,并且在奏书言明播州百姓与军民,没有任何反意,但皆是被人所逼迫,才不得不反抗,以保祖宗千年基业。】
【同时,杨应龙还在奏书表明,愿意归还四州落在播州的所有火器与物资。】
喜欢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