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进行了一个月后终于在疏通了河道后,平静了下来。
裴寂身心疲惫了一月,也病倒了,可效果还是非常显着的。
一月后的早朝。
“陛下,江南水灾基本已经平定,河道也已经疏通。此次受灾百姓高达数十万之多,伤亡百姓高达数千人,不过还好有太子殿下开仓放粮,避免了江南饿殍遍野的现象,如今已经进入了重建,有大唐福利机构的帮助下,相信一年时间,百姓们重新有自己的房屋和田地。”协助裴寂的一名年轻官员阐述道。
这一消息十分的振奋人心。
如此的大水灾,才伤亡了数千人。
百官们看向李承乾的时候都带上了尊敬。
李世民也是非常开心,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一次救灾,充分的证明了他上位以来的震惊。
古往今来,水灾哪一次不是死伤无数百姓。
甚至一城的百姓都没有几个活口,还会爆发瘟疫。
可这次救灾,才死了千人,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唯独只有李承乾叹息着摇头。
似乎不太满意这样的结果,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在古代什么都缺乏的情况下,这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想想两千多年后,每一次大水灾发生,能够及时转移,还死伤数十人呢。
“太子,此时救灾有功,你想要何赏赐?”李世民的笑意是怎么也遮不住,都开始主动让李承乾提赏赐的事情。
这可是很少有的。
唯独一次,就是上次受了委屈。
李承乾听见这话,出列拱手道:“父皇,儿臣做这一切不是为了赏赐,而是为了天下百姓。如今百姓水灾虽已解决,可是灾后的重建依然非常重要。江南水乡是大唐重要的地方,更是纺织生产重要的地方,朝廷应该考虑这次水灾过后,明年布匹丝绸的价格是否会有波动,贫穷的百姓是否能够买得起过冬的衣衫才是。”
本来挺高兴的一件事,可李世民听出了教育的味道。
但这一点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李承乾比自己考虑的要周到。
从未有人跟他提过这件事。
想明白这点,李世民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诸位臣工,太子所说之事,你们可知?”
连十岁孩子都能想到的事情,满朝文武竟然没有多少人提出来。
这让李世民有些生气。
王珪这个时候站出来道:“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所提之事,确实有可能发生,江南盛产丝绸和纺织,此次水灾如此严重,恐怕会影响到来年丝绸和布匹的价格,可这些都是商贾之事,朝廷只需要下旨即可。”
一直跟李承乾对着干,这时候怎么可能让李承乾好过。
当然是要站在对立面。
李承乾扭头看见是王珪在说话,嘴角露出了冷笑道:“难道商贾之事就没有百姓民生了吗?朝廷下旨,难道商贾就要赔钱做买卖了吗?如此一来,大唐南来北往的货物如何流通?流通不了,你知道大唐税收少多少吗?不止是大唐的税收少了,百姓辛辛苦苦种的果蔬,还有那些蚕丝又卖给谁?”
劈头盖脸的一顿指责,说的王珪面红耳赤,反驳不了。
本就是不占理。
李世民瞪了眼王珪,挥挥手道:“太子所言有理,朕也不怪商贾抬价,但也不能让百姓买不起御寒的冬衣,此事诸位爱卿回去后,每人都提出一份章程。”
“喏。”满朝文武都苦涩的拱手应道。
本来是喜庆的日子,怎么就变劳苦命了?
商贾一事大家都不懂,怎么拿出章程?
李承乾却冷笑不已。
如今朝堂的风气都变了,没有谁提到商贾一事就开始喷了。
也意识到行商的重要性。
可这些个读书人,又有几人知道这事如何解决?
下朝后。
不少的大臣们都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商量此事。
唯独李承乾一脸轻松。
快要走到宫门口的时候,便被房玄龄和杜如晦给拦住了去路。
“拜见太子殿下。”
“拜见太子殿下。”
“哦?邢国公,莱国公可有何事?”李承乾皱眉不解的问道。
他还打算说去裴府看看裴寂呢。
房玄龄看了眼四周三三两两的官员,尴尬的笑道:“太子殿下,今日陛下说要拿出一个章程,您看这......商贾一事,我们也不懂,特意来请教太子殿下。”
“对。”杜如晦也跟着说道。
如今朝堂的变化明显,都看得出来陛下重视太子。
只要太子提出来的,陛下基本都会答应。
而且太子也是人中龙凤,就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能够提出问题,那肯定是有解决之法。
李承乾皱着眉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沉吟片刻道:“邢国公,莱国公你们手上的事情也不少吧?锦衣卫都一个月了,怎么还没有成立?莱国公,你不是在调查崔家一事吗?都过去一个月了,调查到了什么没有?”
二人顿了顿,有些不好意思。
真是有苦说不出。
锦衣卫是房玄龄在督办,可李承乾就给了一个章程,很多细节需要他自己去想,哪有这么简单。
而且还不能用五姓七望,光删选人这一块就非常费时费力。
加之朝中事情繁多,房玄龄感觉自己都快老了十岁了。
杜如晦更加愁得慌。
说是查崔家的事,可谁不知道这是五姓七望和太子斗法,他有心想帮忙,可现在连崔敦礼和崔仁师都见不到,怎么查?
查什么?
“太子殿下......”杜如晦正要开口说这件事。
不料被李承乾抬手阻止道:“好了,其实解决此事并不难,既然布匹的价格上来了,那么就说明存货量少,找到能够代替布匹的东西不就行了?”
“比如......”
就要说出答案的时候他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房玄龄和杜如晦便凑的更近了,生怕听不清楚。
“比如草原上的羊毛,之前因为需要跟突厥做交易,如今整个草原都是大唐的,那么羊毛的价格我们是不是可以压一压?不需要比之前的布匹便宜,只要能够压到以前从未有的价格,百姓自然而然就会认可。而且羊毛可比布匹御寒效果好,百姓肯定也知道这一点。”
“对啊。”房玄龄眼前一亮,看向李承乾喜色更甚:“谢过太子殿下。”
“不谢不谢,记得你们领赏的时候,给孤留一份就行了。”
李承乾跟两人挥了挥手,便转身离开了。
在二人看不见的地方,他的笑意差点憋不住。
前几日陈管家那边就在跟自己说,弄了这么多羊毛过来,不是很好卖,想要少进一些。
这不机会来了。
水灾过后,布匹价格肯定飞涨,这个时候压低羊毛的价格,肯定可以大卖特卖。
不止赚了钱,而且还赚了名声。
一举两得。
李承乾心里美美的想着,刚走出宫门口,就看见两道身影迎了上来。
抬头一看,他面上顿时出现了喜色。
除了王泉之外,还有一个让李承乾惦记了好久的人。
“卫规,你好了?”
看李承乾满脸喜色,卫规心头一软,拱手道:“多谢太子殿下牵挂,末将已经完全好了。”
说着,还拍了拍胸膛。
砰砰砰!
响声听的李承乾都有些疼。
“好了就好,孤还说准备让王泉给你送些山参什么的,看你久久未能痊愈,还真是有些担心。”
能不担心嘛。
古代医疗技术落后,稍微有点感冒发烧的就会要人命。
卫规更是感激涕零:“太子殿下有心了,这一个月王泉已经送了不少东西,家中都快堆不下了。”
“怎么,东宫校尉住的地方连这点东西都堆不下?”李承乾紧皱眉头。
“这......”卫规有些难以启齿。
这可是长安城,哪有这么容易买到房子。
王泉看卫规尴尬,连忙站出来解围道:“太子殿下,其实今日卫规来找您是有事。”
“有事?”李承乾更疑惑了:“现在都好了,有何事随时都能说呀,孤最近身边没有人,正好你回来了。”
“太子殿下......”卫规有些欲言又止。
知道太子殿下器重他,可圣命难违啊。
看卫规这副样子,李承乾本要上马车的身子顿住,不解的问道:“怎么了?是发生了什么吗?”
“没有。”
卫规连忙摆手,看了眼王泉,深吸了一口气道:“太子殿下,其实臣今日来,是跟太子殿下告辞的。”
“告辞?你要去哪?”李承乾一愣,感觉事情有些不对。
怎么好端端的就要告辞?
难道是待在他身边太危险了?卫规准备跑了?
还是家中老小不同意?
想想,确实。
这一年卫规也算是出生入死了。
既然开口了,卫规也就索性说了:“太子殿下,前几日末将接到了圣旨,让末将去统领锦衣卫,说是一个新的衙门,实在是圣命难违。”
李承乾傻眼了。
什么时候的事?
怎么没人告诉他?
李承乾瞪了眼旁边王泉,眼神中全是询问的意味。
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