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1章 太子诏令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事情愈演愈烈,京兆府和长安县衙都接到了消息。

可就是没人去阻止,因为他们也听说了背后鼓动之人。

甘露殿。

李世民刚下朝回来准备用早膳,便听见了张阿难的汇报。

“陛下,有一群人围住了崔府。”

“嗯?”李世民边喝着皮蛋瘦肉粥,边皱眉问道:“怎么回事?”

“听说是太子殿下安排了那些苦主上门去围堵崔府,如今在崔府门前聚集了千余人。”张阿难如实说道。

李世民喝完最后一口粥,擦了擦嘴,神情严肃。

“这事没人管吗?”

“这......”张阿难不敢吭声。

谁敢管?

如今崔府被东宫六率的人围着,那些苦主还能找上门,明显都是受到了太子殿下的授益。

而且京兆府和长安县衙,也只是派人过去看了看,并没有管的意思。

同样是不想得罪太子殿下。

“糊涂。”

李世民瞪了眼张阿难道:“不管如何崔仁师和崔敦礼都是朝廷官员,被百姓如此围着,传扬出去,这不是丢了朝廷的脸面吗?”

“是。”张阿难瞬间想通了。

对啊。

崔仁师和崔敦礼还没有被定罪,再不管外面的流言如何,他们也是朝廷的官员,大唐的官员。

如今被人堵住了门,不是就在暗示大唐的官员腐败无能吗?

“臣这就让人去处理。”

张阿难说完就准备告退。

不料被李世民给拦住了:“等等。”

顿住的张阿难回头有些疑惑地看着李世民,半弓着腰等待着新的旨意。

李世民来回走了走,看了眼龙案旁的箱子里装满了弹劾李承乾的奏折,长叹一声道:“太子是何用意?”

弹劾太子的奏折,李世民专门都用一个箱子装了起来。

没办法,实在是太多了。

几乎日日都有。

也就是他这个皇帝压着这些奏折罢了。

这一点张阿难是知道的,便回道:“太子殿下是想让崔家赔偿那些苦主,可崔敦礼死咬着不肯松口,这件事崔家也没有任何的态度,所以太子殿下才出此下策。”

“赔偿?”李世民蹙眉,从未听过,这事情还要赔偿的,愣了愣问道:“如何赔偿?”

以往都是犯了律法的官员受到严惩,从未有人提过需要赔偿什么的。

而且唐律之中也未写明有赔偿的一项。

张阿难把在东宫听到的消息如实复述了一遍:“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寻找到苦主,如若人被迫害了,那就要崔家赔偿百余贯,如若人还在,将其放回原籍,赔偿十余贯即可。”

“呵~”

听见这个赔偿,李世民忽然冷笑了一声,觉得挺有意思。

人没了赔百贯,人还在的赔十贯。

这是要把崔家赔的倾家荡产吗?

变相的是在抄家吧?

一听见这个要求,李世民就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

原本他是想惩戒崔仁师和崔敦礼就行了,动整个崔家,明显不是时候。

可李承乾这个想法,忽然让李世民觉得也不是不可为。

听着李世民冷笑声,张阿难问道:“陛下,那还要去驱散那些苦主吗?”

“不。”

李世民抬起手拒绝了,看着张阿难道:“崔家十余载祸害了如此多的百姓,如今也是应该得到报应的时候了,这跟朝廷没有关系,这是崔家和这些苦主之间的纠纷,朝廷不需要插手。”

啊?

张阿难不明白,刚才还说有损朝廷威严。

怎么转变的如此之快,就说跟朝廷没有关系了。

不管如何想,张阿难都没有想明白。

东宫。

李承乾正坐在崇教殿研究阅兵仪式的事情,就听见王泉来报。

“太子殿下,一切都安排妥当了,如今有千余苦主都围在了崔府,围观的百姓都快把坊市给堵住了,京兆府和长安县衙也透露了消息,他们都没有任何举动。”

“呵呵。”

李承乾微微一笑,放下了手中规划的路线图,对王泉道:“这件事干的不错。”

“多谢太子殿下夸奖。”王泉脸上喜滋滋的。

能得到李承乾的一句夸奖,比弄点什么新鲜玩意儿还要难。

李承乾大方,有什么好东西东宫的内侍和侍女都是优先享用,除非是那种不能量产的。

可他却很少夸人。

所以王泉现在的心情美滋滋的,这段时日也算是没有白忙活。

李承乾忽然对旁边木桩一般的纥干承基道:“纥干承基,你替孤去一趟崔府,把孤的条件告诉崔邑,如果崔邑能够接受,那么崔仁师和崔敦礼孤能给他们一个痛快,日后孤可以保证没有人会去找崔府的麻烦。”

“要是不接受,孤不介意多折磨折磨崔敦礼,也让崔家在整个大唐好好的出出名。”

“喏。”死人脸的纥干承基领命便退下了。

看着纥干承基离开,王泉撇撇嘴,谄媚的对李承乾问道:“太子殿下,这纥干承基每日都耷拉着脸,要不要重新找个人伺候您?”

虽然王泉不懂什么叫情绪价值。

但卫规在的时候,总是会逗李承乾开心,而纥干承基除了贴身守卫之外,半个屁都放不出来。

李承乾有些意外的看了眼王泉,想了想,还是挥手道:“孤不喜欢用不熟悉的人,先用着吧,日后有好的人选再说。”

其实李承乾是比较中意薛礼。

可惜薛礼这人,他还看不透对方到底心中有没有那种为了正义可以做任何事的人。

如果是循规蹈矩,做起事来肯定会束缚手脚。

历史上的薛礼屡立奇功,可却没有被唐高宗视为心腹大将,这很就说明问题。

到底是薛礼为人的问题,还是唐高宗惧怕武将功高盖主,提防着李世民留下的武将,不得而知。

崔府。

崔邑坐在厅堂,听着府外各种喊声,脸色都非常的难看。

要不是崔冲拦着,恐怕崔邑能够提着刀剑冲出去杀他个七进七出了。

嗯,这个七进七出,也只能对着百姓。

真要放在战场上,整个五姓七望加起来,能打的都不超过两只手。

纥干承基耷拉着脸,看着崔府外的情况眉头紧皱。

“校尉,这人如此之多,我们该如何进去?”旁边的一名东宫侍卫问道。

“太子殿下的诏令,不能进去也要进去。”

随着纥干承基一句话,身边十几个侍卫便开始在前面开道。

先是推开了围观的百姓。

这些百姓本想破口大骂,可看见是身穿甲胄的士卒,立马讪讪的闭上了嘴,往旁边退了几步。

然后就是千余苦主。

他们正在卖力的叫喊着,忽然有人在后面推搡,他们也是没有好脾气。

“推什么推。”

“没看见还有老人吗?”

“别推了,再推就要进去了。”

。。。。。。

嘈杂的声音吵成了一片。

东宫侍卫也是没办法,皱眉看向了纥干承基。

不是他们不卖力,实在是这些人围的实在太过密集。

纥干承基深吸一口气,大喊道:“奉太子殿下诏令,尔等速速闪开,如有阻拦者,严惩不贷。”

这一声喊,苦主们都愣住了。

主要他们听见了太子殿下四个字,纷纷的开始让出了一条小路。

要是别的,他们或许还可以不管不顾。

毕竟找他们来的人已经交代过了,不需要害怕任何衙役和武侯,有太子撑腰。

可现在是太子的人,他们自然是忌惮许多。

围住崔府院门东宫六率的一名旅帅听说是太子殿下令,立马让人散开了人群,看见了纥干承基,这名旅帅立马上前拱手道:“属下拜见校尉。”

旅帅又称百夫长或队正,其名下管辖着一百名士卒。

“嗯。”

纥干承基看对方是一名旅帅,只比自己低了一级,微微颔首道:“打开门,我奉太子殿下诏令要给崔府传话。”

“喏。”这名旅帅拱了拱手,朝着身后的士卒挥手道:“快,敲开崔府大门。”

一听见是给崔府传话。

这些苦主们都眼睛泛绿光,甚至有的跃跃欲试,想要冲进崔府宅院。

可被东宫六率的人死死的守住了府门口。

他们接到的诏令是任由叫喊叫骂,但绝对不能让人冲进宅院当中。

砰砰砰!

砰砰砰!

“开门,太子殿下有诏令。”士卒拼命的用唐刀击打着崔府的大门高喊道。

府门内的仆役一听是太子殿下有诏令,连忙慌不择路的跑去厅堂找崔邑了。

听说此事的崔邑微微蹙眉。

“太子殿下有诏令?”

“没错,我听的很清楚,东宫六率是士卒确实是这么喊的。而且我还偷偷看了眼,有一个穿着校尉甲胄的人就站在了府门口。”仆役补充道。

崔邑眉头皱的更紧了。

反而是崔冲道:“郎君,还是让其进来为好,太子如今已经摆出架势,一旦再惹怒了太子,真的撤走了东宫六率,恐怕那些人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闻言,崔邑深深叹息了一声:“让他进来。”

“是。”仆役看了一眼崔冲,后者微微颔首,仆役便飞快的跑去开门了。

这一幕,崔邑也看在眼里。

忽然浑身的无力感。

没有崔敦礼,崔邑觉得在崔府他的威信并不高,而且崔仁师还在的情况下,要是崔仁师和崔敦礼都不在了,崔邑很难想想,崔府到时候又有几人是真心听自己的。

倒不是怀疑崔冲。

而是府中的仆役和侍女都是听崔冲的,万一.......

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