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的战报送到了长安城。
李世民还没开心与慕容伏允的自尽,就收到了吐蕃在攻打玛沁城。
看见这战报,李世民迅速起身,就如同一阵风般来到了舆图前,找到了玛沁城所在的位置。
就是在雪山脚。
位置比较偏僻,和大唐所有的城池都没有相连,想要派兵去支援也困难。
“去,把李靖喊来。”李世民头也没回的喊道。
“喏。”张阿难立即领命而去。
不一会儿,李靖来了。
“拜见陛下。”
闻言,李世民回过头立马道:“药师,过来。”
李靖走上前几步,发现李世民正盯着舆图吐谷浑的位置在看,不解的问道:“陛下,难道是吐谷浑那边的战事出了什么问题?”
这段时日,他们都没有收到吐谷浑的战报。
倒是听闻李世民今日收到了战报。
所以才有这么一问。
李世民缓缓摇头,右手指在了玛沁城的位置道:“慕容伏允自尽,吐谷浑剩下的都是扫尾,太子说服了慕容顺和光化公主让他们去劝说大臣,说服那些守城的士卒,如今现在出问题的是玛沁城。”
“吐蕃正集结了十万兵马,攻打玛沁城。”
“什么?”李靖瞪大了眼,立马看向了玛沁城的位置,然后观察着整个吐谷浑和大唐边疆。
第一个想法,便是和李世民一样。
这地方偏僻的很,而且面对吐蕃的攻势,属于最突出的位置。
也就是说,想要派兵支援都很难。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继续在兴海城等地指了一下:“段志玄在兴海城,同德城,玛曲城防线各设有五千兵马和半个炮团的兵力。”
“一旦抽调这四座城池的兵力,那么吐蕃就能够对玛沁围而不攻,派几千人就能够攻占这三座城池,到时候玛沁城更是孤立无援了。”
听着兵力部署,李靖眉头紧皱道:“这里才两万人?段志玄手中不是有二十万大军吗?难道他没有派兵驰援吗?”
说起这个,李世民也是有些恼怒。
“贪功冒进,慕容伏允自尽消息传开,段志玄他们便分兵三路,各带走五万兵马,准备收复全境。如今李道宗在祁连山一带,秦琼在格尔木一带,堵截溃军。”
“窦奉节和几个副将则是带领着三万兵马在西平郡和吐谷浑剩下的大军对峙,想要攻破西平郡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也就是段志玄答应还有五万兵马,驻扎在伏俟城周围。”
听见这情况,李靖眉头微展。
最起码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最起码还有五万兵马能动。
“陛下,齐国公、邢国公、蔡国公、楚国公、宿国公、霍国公,还有三省的一些官员来了,说要拜见陛下。”张阿难低声道。
李世民闻言,微微蹙眉。
但看了眼李靖,他大概猜到了,恐怕是事情已经传出去了。
自己收到了吐谷浑战报,而且还叫来了李靖,想必他们肯定会多想。
罢了,李世民挥手道:“让他们进来,一起商议吧。”
把事情说出来之后,他淡定了许多,独留李靖一人站在舆图前琢磨,而李世民则是坐回了龙椅之上。
看着一群人呼啦啦的进来,李世民的眼皮跳了跳。
“拜见陛下。”众人异口同声道。
“嗯,免礼。”李世民点了点头,道:“想必你们都听说了吐谷浑战报来的事,辅机你看看吧。”
说着他将战报拿了起来。
后者长孙无忌上前接过,看完之后脸色有些凝重,随后递给了房玄龄等人。
看完战报的人,无一不神情凝重的。
可就在长孙无忌准备开口的时候,刚悄悄离开的张阿难又快步来到了李世民面前,将一封战报交给到了李世民手中。
“陛下,这是吐谷浑最新的战报。”
李世民一听,连忙接过打开来看。
嘭~
刚看完,李世民便一怒之下拍在了龙案之上,站了起来道:“段志玄好大的胆子,竟然让太子领兵四万去抗击吐蕃了。”
啊?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
他们是不是到了什么?
太子领兵四万抗击吐蕃十万大军?
李靖猛地回头来看,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可看众人的表情,他确定没听错。
太子领兵四万?
立马看向舆图,从伏俟城到玛沁城,哪怕是最快也要半个月之久。
也就是如今太子殿下可能已经到玛沁城了。
“陛下,臣觉得为了太子殿下的安全,让翼国公带兵南下驰援玛沁城要紧。”李靖立即说出了自己的方案。
因为不管从任何一个方向而言,只有秦琼的五万兵马是最近的。
西平郡的兵马肯定是不能动,一旦动了,对收复整个吐谷浑计划就会有变。
顽抗的敌军一旦扩大了地盘,收拢了吐谷浑百姓,那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至于溃军,什么时候抓都可以。
李世民也在脑海中推演着战争演化。
突然想到了什么,再往战报上看。
最后嘴角微勾。
“不急,哈哈。”
嗯?
陛下这是怎么了?
刚才还非常的恼火,怎么忽然就笑了起来?
李世民看众人的表情,解释道:“太子不止带了四万兵马,还有一个炮团和一万发炮弹。”
“而且也说了,若是赶到了玛沁城,发现城池丢了,他们会驻守在玛曲城,进一步防止吐蕃兵马进攻。”
“如今战报没有没有玛沁城丢失,恐怕是已经稳住战局了。”
对啊,他怎么把雷霆炮给忘记了。
一个炮团两百门雷霆炮。
虽然面对十万大军看似少,可真正十万大军,有战斗力的恐怕四万都够呛。
所以,李世民才会大笑。
李靖反应过来,还是担忧道:“陛下,就算如今太子殿下已经守住玛沁城,臣觉得还是要派人前去看看再说,包括吐蕃肆意攻打玛沁城,也要给一个说法不成。”
“而且,臣最怕的是.......”太子殿下要攻打吐蕃。
后面的话,他不敢说出口。
以他对太子的了解,这种事情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别说吐蕃了,给太子殿下二十万兵马,后备充足的情况下,打到萨珊王朝都说不定。
如今二十万兵马有了,唯独就是没有充足的粮草。
“无碍。”李世民放心的说道:“朕相信太子心中有数,若是吐蕃都处理不了,朕怎么指望他日后处理大唐江山?”
李靖突然被这话给噎住了。
确实。
吐蕃一事和大唐江山比起来,不能算小事,但也不算特别大的事。
江山不止是打仗,更重要的是和平。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可就在此时,忽然有一个人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所有人看过去,竟然是高士廉。
“说。”李世民有种不好的感觉,但也不可能现在去堵他的嘴。
高士廉道:“陛下,臣近日收到了消息,大军前线的粮草有些不足,顾臣特意年前派人去大唐集团的粮草和江南中转站调查,发现大唐集团在长安城的粮草只够长安城百姓食用,而江南中转站的粮草所剩无几,几乎全都被太子殿下运往了 前线。”
“而鄯州那边的粮草虽有少许存粮,可难以维持大军一月征战。”
“什么?”所有人震惊的出声。
就连李世民和李靖也是跟着皱眉。
大军没有粮草?
怎么可能?
后果太严重了。
二十万人没有粮草的后果,他们不敢想象。
李世民连忙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闻言的高士廉嘴角翘起若有若无的弧度,声音严肃的拱手道:“陛下,此事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如今太子殿下运粮的策略出了问题,未将此事上报朝廷,可见太子殿下并未找到解决之法。”
“去传戴胄,运粮一事不是户部一事吗?为何如今户部一点消息没有?”李世民愤怒的说道。
张阿难立即去找戴胄了。
在这期间,高士廉一直在说李承乾的不是,说的李世民火冒三丈。
竟然说太子不顾二十万大军将士的死活。
这罪名太严重了。
要是二十万大军真的因为粮草出了什么问题,李世民都兜不住。
没过一会儿,戴胄便来了。
“拜见陛下。”戴胄看着这么多人都在,心中有些忐忑。
最近户部应该没发生什么事吧?
李世民指着戴胄道:“戴胄,吐谷浑大军粮草一事你可知晓?”
吐谷浑大军粮草?
忽然被这么一问,戴胄迟疑了片刻,拱手道:“回禀陛下,吐谷浑大军粮草一切正常,顺丰镖局每日都有粮草运往吐谷浑,户部官员都是清点核验的。”
“每日都有?”李世民蹙眉问道。
戴胄不敢隐瞒:“每日都有。”
听着如此肯定的回答,高士廉连忙站出来指着戴胄问道:“戴尚书,每日都运粮去吐谷浑,那么每日运的粮草数量几何?是否够大军食用?”
“这......”戴胄还真的回答不上来。
只能道:“回禀陛下,吐谷浑大军的粮草不单单是由长安城运出。”
“当初太子殿下为了节省成本,从长安城粮仓运一部分,而其余的粮草均由江南转运站直接经水路运抵鄯州等地,并不经过长安城。”
“所有的粮草数量,都是每月由江南粮草转运使将账簿交于户部,由户部和大唐集团的管理对账。”
听着关系如此复杂。
但确实是如此最简便。
由江南中转站直接运往前线,中间省去了一大截麻烦事。
粮草转运中也是在消耗。
高士廉咄咄逼人道:“那江南中转站的账簿呢?难道戴尚书都没有查验过吗?里面的粮食够不够二十万大军食用,这总该有数吧?”
“上个月的账簿,臣确实查验过,与二十万大军所用之数相差无几,毕竟长途运输,有些许相差也属正常。”戴胄连忙道。
这些可都是有账簿作证的,所以说的也是比较理直气壮。
而李世民蹙眉看着高士廉,等待着高士廉继续询问。
事情没查清楚之前,他可不会随意定罪。
高士廉注意到视线,抿着唇道:“陛下,臣确实查验过,如今江南中转站的粮仓几乎是空的,并无多少存粮,而长安城的粮仓仅仅够长安百姓食用,那么前线二十万大军的粮草到底从何而来?”
这下终于把事情搞明白了,戴胄震惊的看着高士廉。
怎么可能?
“陛下,每月吐谷浑大军的粮草臣都是查过账簿,几乎不差的运往前线,再说了江南中转站的粮草未必需要放入粮仓吧?也可以到了江南,直接换上小船运抵前线即可。”戴胄狡辩道。
所有人都认为戴胄说的有道理。
喜欢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