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中顿时生出非常不好的预感。
张居正的改革不能一直推行下去,一定会遇到阻力,最终无法改革;或者在执行中遇到阻力,然后难以执行;再或者在遇到阻力之后,不说继续推行改革,便是已有的已经推行完成的改革,都被人撤销……
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时间点能够早到张居正死后。
——不是说朱翊钧这个皇帝也很支持张居正的改革政策吗?
既然朱翊钧非常支持,那么等到张居正没了之后,他这个皇帝总该还在的吧?只要他这个支持改革的皇帝在,那一条鞭法的改革情况总不至于直接严重倒退或者干脆废止啊!
总不能说,朱翊钧这个皇帝其实还死在了张居正前头吧?
以张居正的年龄,以朱翊钧的年龄……
当然,这其实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到了后期,只有张居正在一心推行改革,而朱翊钧这个皇帝,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等到张居正一死,朱翊钧便不再支持改革,甚至开始反对改革……
这样一来,那确实是在张居正死后,一条鞭法这项改革的情况就迎来了急剧恶化。
可是,为什么?
朱翊钧作为皇帝,有什么理由反对这样的改革变法?
一条鞭法中,也没有什么针对皇帝、针对皇权乃至其他方面的额度改革内容啊!
其真正的针对对象,都是那些不断兼并的大地主、那些不愿意缴纳赋税的人、那些在地方上借着赋税名义而拼命往自己口袋里捞钱的家伙……
总之,没有皇帝,根本没有皇帝!
不仅没有皇帝,皇帝还会是这样的改革的受益者——改革赋税制度,清丈田亩,目的不就是为了收上钱来,给朝廷用,也算是给皇帝用吗?
因此,朱翊钧有什么理由要反对这样的改革?
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如果原因不是后者,那么大概率就是前者……而前者,同样是他不太能够接受的发展。
朱翊钧才多少岁?结果死的比张居正还要早?他还有什么亲兄弟吗?要是没有,那岂不是又得来一次过继?……
至于说一条鞭法的种种推行过程中、推行之后所产生的问题,在朱元璋看来,都属于确实需要解决、但是还算正常问题的范畴内。
而这些问题之所以能够频频出现不断增加,,那当然还是因为——朝廷当时对地方的管控力,着实不如开国时期了。而主持朝政的人,可能是事情太多,所以有些事情也根本没有再仔细推敲细细斟酌……
比如说地方官府在统一的赋税之后还敢明目张胆地随便增加,这如果不是和那些人无所畏惧有关?要是他们知道朝廷严令禁止这样的东西,并且还非常警惕,同时严惩不贷,那么他们怎么可能连自己乃至家人的性命都不顾?
而如果,官府在百姓们换银子用来交税的时候,也加以调控,那么银子的价格怎么可能变得这么这么高?商人们逐利而来,但是他们难道要直接违反官府的命令,非要大涨特涨毫不在乎?
都不过是朝廷不光,地方官府也不管罢了。
至于说本来政策方面存在的漏洞……为了看看能不能加入公司就胡来,但是也不能玩,或者说,本来就应该在推行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这样那样的漏洞……结果到了这里,漏洞就只是漏洞了,被人随便钻来钻去,却无人管辖。
当然,这说到底,也是一条鞭法推行中的问题,说是一条鞭法的问题,也可以。
-
很多百姓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个一条鞭法的具体情况。
改变他们知道了,自然也要看看这个“问题”——这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他们 都能接受,那他们才更愿意去支持这样的改革……
而目前来看,这些个问题,那基本上都是还算是能够接受的问题?
毕竟,一条鞭法推行前,那官府也都是随意增加赋税的;也同样,那个时候商人们同样会借机提高价格,官府同样不管。
而一条鞭法推行后的这些方面的问题,他们也不是不能忍受。
【当然,还是那句话,当时的明朝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所以一条鞭法也不是什么目的不好的新政策,而是真的想要挽救挽救很快就要陷入危亡问题的明朝,想要看看能不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而一条鞭法的种种问题,其实还有技术方面的因素——这个技术,不是指什么耕种或者经商的技术,而应该是他们想要的官府方面的因素……】
【比如说,朝廷没有银库,所以需要百姓们自己换钱;朝廷自己虽然改变了缴纳赋税的一部分情况,但是最后,落脚点依旧还是要专门的接收部门和专门的供应部门;而虽然交税的时候,百姓们可以比较简单方便的交了,可是——官府那边,账目上的各种税目却还一一留存着,甚至不只是留存,而是官府依旧要据此来进行记录,其繁杂情况可想而知……】
【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改革根本不够彻底的一系列表现。】
【但之所以改革变成了这样,责任并不能扔给张居正——在如今的明朝依旧愿意坚决推行改革,他做的就已经很够很够了,再更多的事情……那他也管不了了。】
【朝廷依旧没有能力,和已经形成的这方面的庞大且根深叶茂、难以动摇的利益集团进行斗争,因此,都不能直接针对那些大户,而只能浅浅点一下,便迅速偏移。】
【因此,只能说是一句话:朝廷的情况摆在这里啊!朝廷的气数,也就摆在这里。想改?嗯……】
喜欢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