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5章 积极响应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孙管家见沈文魁动了真格,又看众人都瞪着他,悻悻地闭了嘴,嘟囔道:“好心当成驴肝肺. . . . . .。”摇着扇子溜了。

日头往西斜了些,榆树下的名册上已经按满了指印。王二麻的媳妇抱着娃,凑过来看名册,娃伸出小手,想去摸那些鲜红的指印,王二麻笑着把娃抱起来:“娃,咱以后有地了,爹给你种麦子,让你天天吃白馍!”

刘寡妇也按完了指印,正跟旁边的妇人打听:“去辽东得带些啥?俺就这两件衣裳,要不要再缝个布包?”

陈老汉坐在土场上,看着远处的官道,喃喃道:“徐大人. . . . . .俺们来了 . . . . . .。”

沈文魁看着眼前的光景,抹了把额角的汗,心里松了口气。他知道,这里只是第一站,接下来还要去济南府其他县,去东昌府,去北直隶的河北地界,但只要有徐天爵的名声在,有朝廷的诚意在,总有更多的百姓愿意跟着走。

风吹过土场,带着麦秸的清香,也带着些微的希望。王二麻看着媳妇握在手里的菜团子,拍了拍土,塞给媳妇:“吃了吧,等去了辽东,咱天天吃白馍!”他媳妇咬了口菜团子,眼泪却跟着掉了下来,不是苦的,倒带着点甜。

这菜团子是省下来给家里的重劳力吃的,毕竟肚子里没点油水,每天又干着繁重的体力活,这要是垮了,他们家也就完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他们的日子有了盼头,现在是一个菜团子,以后会是大个的白面馒头。

她摸了摸怀里娃的脸,又望向沈文魁贴文书的老榆树,树叶虽落了些,可枝干挺得笔直,像极了沈大人说的辽东地头——哪怕眼下看着荒,只要肯下力气,总能冒出新绿。

赵狗剩正帮着张吏目搬木板,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一会儿问“去辽东能骑马不”,一会儿又问“自己能不能去辽东当兵?”

满脑子都是新鲜光景。陈老汉也凑过来,颤巍巍地帮着数指印,数到三十几,突然停了手,抹了把眼睛笑:“想当年在沂州,一村人也就这么些户数,这才大半天,就凑了这么多,徐大人要是知道了,准得高兴。”

三十几户也有一二百人了,日头沉到西边的树梢后,土场上的人渐渐散了,都急着回家收拾东西——有的要去地窖里刨些存着的红薯干,有的要去给老屋的梁木上个油,虽说带不走,但也算是如个念想,盼个念想。

这一去,恐怕一辈子都回不来了,但是留在这也是真的活不下去,先不说什么外族入侵,也不说当地官员的压榨,就是那时不时起义的义军也够他们受的了。

但凡能吃饱饭,他们也不想离开孤独,实在是在这儿没有活下去的希望,历来征战死伤者最多的就是百姓,朝廷的军队杀,叛军也杀,普通老百姓想要在这乱世过活,真是难啊!

王二麻则拉着媳妇往家跑,“得把那把老犁带上!爹传下来的,刨地好使!”

沈文魁站在榆树下,看着众人匆匆又雀跃的背影,张吏目递过来一碗水:“大人,歇会儿吧。没想到徐大人的名声这么管用,上午我还捏着把汗呢。”

沈文魁喝了口水,喉间的燥意消了些,望着远处渐暗的天色道:“不是名声管用,是人心盼着管用。百姓要的哪是名声?是实打实的地,是能填饱肚子的粮,是给娃一个活法。徐大人当年在鲁南做的那些事,早把‘信’字种在他们心里了。”

张吏目点头:“也是。方才那孙管家来搅和,要是换个没根基的官,指不定真被他说动了,可这些乡亲一口一个‘徐大人不会骗咱’,那是打心眼儿里信。”

“嗯。”

正说着,远处传来几声吆喝,是赵狗剩带着几个后生跑来了,手里拎着捆柴,还提着个瓦罐。“沈大人!张吏目!俺们家灶上热了锅玉米糊糊,还有俩贴饼子,您二位垫垫肚子!”赵狗剩把瓦罐往地上一放,热气“腾”地冒出来,混着玉米的香。

陈老汉也颤巍巍地端着个粗瓷碗过来,碗里是两个煮鸡蛋,“大人,俺家老婆子攒的,给娃留的,今儿个高兴,您吃。”

沈文魁看着瓦罐里冒着热气的糊糊,看着粗瓷碗里圆滚滚的鸡蛋,鼻子一酸。他在京里时,宴席上的山珍海味吃了不少,却没哪样比得上这碗糊糊暖心。他没推辞,接过碗,掰了半块贴饼子递给陈老汉:“大爷,咱一起吃。”

他能被户部选来办这个差事,自然是被上头大人寄予厚望的,不然也不可能派他来,这个是关乎渠道能否在朝廷地方站稳的关键一招,绝不能出差错。

所有从户部派出来的皆是进了徐党考核名单的,只要能够合格,日后前途必是一片光明,一个在百姓面前的好官,他沈文魁还是会做的。

月光慢悠悠地爬上来,洒在土场上,把老榆树的影子拉得老长。王二麻家的灯亮了,窗纸上映着他打磨犁头的影子;刘寡妇家也亮了,隐约能听见她缝补衣裳的“簌簌”声;赵狗剩家的烟囱冒着烟,怕是在给那把旧镰刀开刃。

沈文魁躺在临时搭的帐篷里,听着远处村落里零星的狗吠,还有风吹过榆树的“沙沙”声,心里踏实得很。他摸了摸怀里徐天爵的信,信纸边角被他摸得发皱,上面“以军法护民,以田亩安身”几个字,在月光下仿佛有了温度。

他知道,等天亮了,土场上的人会更多,章丘县的名册会写得更满;等过些日子,车马会排成队,老的少的会背着包袱、牵着牛,跟着“户部巡边主事”的旗子往辽东走。

路上或许有风霜,到了地头或许有难处,可只要那四十亩地是真的,只要徐天爵的话是实的,这些揣着菜团子、捏着旧犁的百姓,就敢跟着他往关外走——毕竟,对庄稼人来说,有地的地方,就是活路,就是家。

沈文魁也是贫苦家出身,能攀上徐党,就是因为他初心不变,还想着普通百姓,能干实事。

夜风里,仿佛能听见远处传来车马的轱辘声,混着孩童的笑、牛的哞,还有锄头刨开冻土的“咚咚”声。沈文魁翻了个身,嘴角带着笑,迷迷糊糊地想:明日一早,得先去看看那几袋种子,可别被夜里的露水打湿了——那可是辽东的希望,是这些百姓的念想呢。

喜欢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