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啥海军!接我师父那!”
江夏头也不抬,烦躁地挥了挥手,“我说怎么关键点都给出去了,心里头还一直七上八下,跟揣了只兔子似的!”
“啊……我还以为你琢磨出那艘怪船为啥长那副模样了呢……”大老王被噎了一下,有点讪讪地低眉臊眼,赶紧对着话筒好言好语,请话务员小姐姐把通讯目标切换回李长福那边。
“这有啥难猜的,”江夏依旧埋首于纸堆,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划拉着,留下一串串复杂的数据和符号,头也不抬地丢出一句,“那玩意儿就是个水翼设计,想跑快点又怕晃悠呗……小刘兄弟,快!调出大黄的科学计算界面,帮我把这几个参数算一下!”
小刘秘书接过,瞬间苦脸。
过热蒸汽:p=f(p,t),饱和蒸汽:p=1\/vg 推算蒸汽密度≈38.5 kg\/m3。
截面突变损失计算:
1、突然扩大损失:
Δh=(1?A1\/A2)^2*c1^2\/2 (J\/kg),其中A1为小截面,A2为大截面,c1为小截面处流速。
2.突然缩小损失
Δh=K?c2^2\/2g, K≈0.5(1?A2\/A1), 设A1为0.0491m^2,则Δh=?
那么实际流速c实际=m˙\/p?A中=?
这,这,杀了我吧!
小刘秘书只觉得眼前发晕。他僵硬地伸出两根手指,开始在大黄分身的计算界面上施展“二指禅”,艰难地寻找着与江夏手稿上那些鬼画符一致的符号。
你妹!
h是找到了,它前面那个三角标代表了啥?
这两个符号咋合在一起的?
m也找到了,就是这个m头顶上怎么顶了个点?这到底是啥意思?!
他可怜巴巴地回头瞥了一眼江夏,眼神里充满了求救的信号。可看到江夏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张新图纸上飞快地书写着什么,眉头紧锁,显然沉浸在另一个关键问题的思考中,他愣是没敢出声打扰。
无奈之下,小刘秘书只能认命地弯下腰,打开计算机操作台下方的小格子,从里面摸出那本崭新的《计算机操作指南》,开始了痛苦的“临时抱佛脚”。
电话接通,江夏马上扑到话筒边:“师父!师父!”
“小江同志,您师父正和几位设备小组长开现场碰头会呢,有什么要紧事?我帮您转达?”电话那头传来一个陌生的的男声。
你转达?
江夏的思绪从公式中抽离出来一部分,想要问问对方身份。但一转念,还问个啥啊,能接起这个电话对面的级别肯定是够了的。
“体系!体系的问题……诶!前面全考虑设备本身的问题去了,我们好像都忘了这一点!”
他顾不上问对方是谁,一股脑地把刚刚被大老王无意中提示的担忧倒了出来:“我虽然对发电厂的设备不是太熟悉,但,我们电厂管道设计、制造、安装等标准基本参照苏联的GoSt 标准吧!那台汽轮机使用的可能是NF 标准,管道标准不统一,你们千万不要强行并线!”
他一口气说完,感觉心头的憋闷稍微松快了点,赶紧朝小刘秘书那边招手,想看看刚才那堆公式算出来没有。
有个鬼的数据,现在连第一串公式都没打完的。
小刘秘书把头埋得很深……
“是的,小江同志,目前我们使用的是联盟体系的‘小外径系列’(公制管)”,而高卢鸡采用的是‘大外径系列’(英制管)。目前测得dN250管道在国内标准内径为249mm,而高卢鸡那边的是251mm,流通截面积相差了1.6%!”
就在江夏纠结计算结果的时候,电话那头的人很轻柔的说出了一串数据。
这也让他听得一愣,对方不仅瞬间理解了他的担忧,还给出了精确的数据!
对方的话还在继续,一副如数家珍的样子:
“同时我方采用平面密封(FF)和30°螺栓孔分布,高卢鸡采用凸凹面密封(mFm)和22.5°非标螺栓孔角度……”
“还有一点,我们的主流管道材质为20#碳钢,耐温极限540c。高卢鸡汽轮机设计蒸汽参数为565c\/16.6mpa,我们管道在长期运行中可能发生蠕变破裂……”
“另外,我们现在的锅炉最高压力仅12.7mpa,高卢鸡汽轮机设计压力16.6mpa,蒸汽焓值降低导致出力下降30%以上……”
对方似乎把问题考虑得极其周全呀!
这一连串信手拈来、精准无比的数据和分析,说得江夏彻底愣住了。这位声音温和同志到底是何方神圣?
不仅瞬间点透了管道标准的差异,连材质耐温极限、锅炉出力瓶颈这些深层次、系统性的问题都考虑得如此周全!
相比之下,江夏刚才那点担忧,简直像是小学生水平,显得有点……班门弄斧了?
“老师,您贵姓?”一股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江夏下意识地放低了声音,带着点小心翼翼。
“哈哈哈,什么贵不贵的,太见外了。叫我昌年同志就行……”
这是哪位?江夏不明觉厉,只不过,现在的大神太多,态度恭敬点那也是应该的。
江夏还想谦虚几句,昌年同志却抢先一步说道:“前两天跟我家里那个不成器的小弟通电话,他也把你夸了个天花乱坠。今天这一番交流,我算是眼见为实了。在完全没有看到现场实物、仅凭逻辑推演的情况下,你就能敏锐地抓住‘体系不兼容’这个最核心、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命门,这份洞察力……实在让我吃惊啊,小江同志。”
“嗨,班门弄斧了……瞎猫碰上死耗子,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您和现场的老师傅们才是真厉害,一下子就把所有关节都点透了!”江夏自嘲的笑了笑,心里是真服气。
可不是咋得,人家连法兰接口的密封形式、螺栓角度、材质耐温极限这些细节都门儿清,考虑得滴水不漏,自己之前那点发现,确实显得一惊一乍了。
“既然您这边考虑的这么周全,那我就不打扰了。那么……”江夏觉得问题基本清晰,准备结束通话。
“等等!”
“诶?还有什么事嘛?”
电话那头传来昌年同志温厚的笑声:“呵呵呵,小江啊,有个问题请教下。为了适配参数,弥补流通面积的差异,同时降低对现有锅炉的依赖压力,我们考虑在管道系统的变径处增设导流锥,同时将原来单根dN250的主蒸汽管道改为两根dN200的管道并联运行。想用这个法子来增加总的流通截面积,保证蒸汽流量。不知道你对这个工艺改进方案怎么看?”
江夏握着话筒,瞬间愣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蹦出来:
又见邪招!
对!这绝对是邪招!在管道弯曲变径的地方塞个导流锥,再用两根细管子并联代替一根粗管子,试图绕过标准不匹配和锅炉出力不足的问题,保证蒸汽能“喂饱”那台高卢鸡的汽轮机——这本质上就是一种牺牲效率换取安全和可行性的妥协方案!
纯粹是暴殄天物,浪费了那台精良汽轮机的性能潜力!
根据对面那人的思路,江夏又在本子上划拉了几下,写下一串公式递给小刘秘书。
等待数字结果出来的同时,也思索着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嘶……这个方案怎么好像自己曾经接触过的样子……
但江夏也不得不承认,这“邪招”里藏着“奇招”的影子!在弯管变径处加装设计得当的导流锥,确实能有效引导气流,减少因气流分离产生的涡流损失,这本身是个降低局部阻力的好思路。
可为什么江夏还是觉得“邪”?
问题就出在那导流锥的设计难度上! 这玩意儿可不是随随便便往管道里塞个锥体就完事了!
呵……如果锥角过大,气流虽然照样会在锥体表面发生分离,产生强烈的涡旋,但那个局部阻力系数(ξd值)能飙升到0.6以上,能量全耗在打转上了!
锥长不足? 要是没覆盖整个变径区域,气流在锥体边缘就会“脱缰”,形成边缘脱流,引发可怕的管道振动!
这种振动有多恐怖?一公里长的大管子跳舞,你见过没……
江夏就见过,某条五公里长的尾矿输送管,就因为类似的振动问题,整条管线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在空中疯狂扭动,扭得比修炼八百年的青蛇还要妖娆!
最后,振动中心点那一截管线,直接被甩到了十米的高空。整个管道输送线全部断成一节一节……
另外,管道中心偏移也是让人闹心的存在,要是导流锥的中心线和管道中心线偏移超过管径的3%,好家伙,那原始设计的能量损失(水头损失)至少得再往上蹿50%!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能提出这种“剑走偏锋”、兼顾了奇思妙想与巨大技术风险的改进方案……这位昌年同志,或者说他背后的技术团队,指定不是什么循规蹈矩的寻常之辈!绝对是敢想敢干、经验老道、甚至有点“疯狂”的技术大拿!
只是,这个方案,江夏越寻思越熟悉。
怎么那么像后世和导师喝酒的时候讲述的一个,有关电力系统稳定计算法的作者的一个小故事哪……
江夏继续小心问道:“您是不是姓蔡啊……”
“对呀!”
“您是不是在石景山发电厂工作过?”
“哈哈哈,李长福这老东西,没少跟你骂我吧……”
“您的小弟,是不是写了本信息论?”
“对呀!”
破案了,原来是您啊,您等会,我让学电力调度的给您磕一个……
顺便再让邮电大学的给您弟弟磕一个。
喜欢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