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时邓鸢脸色一寒,凛然说道:
“事情真的结束了么?!”
“你的疑惑,哀家都替解答完了,哀家也有一些疑惑,你是不是也要帮哀家解解惑?”
闻言马异微微一愣,这才意识到了什么,然后点头说道:
“太后此言何意啊?”
邓鸢沉声说道:
“新帝即位这三年,哀家翻阅了太祖、太宗、宪宗三朝的实录,以及未结之案的卷宗,发现有些事情或多或少都与你马氏一族有关啊。”
马异先是一笑,看着邓鸢说道:
“此话怎讲?”
邓鸢沉声说道:
“事情太多,疑点也太多,要一件一件讲。”
“该从哪里讲起呢?!”
“对了,就从你马异高中榜眼的时候开始说吧!”
“那时的你本可入职翰林,留在京中任官,结果你却自请外派至陇州南安县任知县一职,这是为何啊?”
马异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比起入职翰林修书立说,空谈阔论,老臣更愿意治理一县之地。”
邓鸢轻声说道:
“真的是这样么?”
“当初魏末乱局,戎狄南下肆虐中原,你马氏一族为了自保,南下迁至西蜀之地,没错吧!”
马异点了点头,轻声说道:
“太后所言不错,那又如何呢?”
邓鸢沉吟道:
“你马氏一族滞留西蜀多年,在西蜀之地结交了不少人脉,比如蜀地的三位叛将。”
马异点头说道:
“是啊,当初若不是老臣说服三叛将投降大燕,我大燕又怎么可能如此轻松的灭掉西蜀国。”
邓鸢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那哀家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当年你便知道大燕早晚要一统天下,所以故意放弃在京任职的机会,选择到临近西蜀国的陇州南安县任知县,为的就是寻求机会,凭借马氏一族在西蜀的人脉,在灭西蜀国的战役中取得军功,并借助军功,在朝堂上一飞冲天,平步青云。”
闻言马异挑了挑眉头,轻声说道:
“即便当初老臣真的是这种想法,对大燕也无害吧。”
邓鸢点了点头,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确实无害,可有一件事就很奇怪了,当初大燕制定平灭西蜀国的计划中,并非是要走蜀道入蜀地,而是通过拉拢当时镇守川北关的副将章全,里应外合,攻破川北关,然后直接南下攻打蜀都城。”
“这个计划本来已经成功了,章全已经答应归顺大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事情忽然被泄露了,章全被时任川北关守将严炎枭首,而我大燕派去联络章全的密探也在陇州附近失踪了。”
“这就导致我军无法按照原计划迅速拿下川北关,从而不得不走蜀道入蜀地,而那时你恰好又去找岐忠烈王张羽献策走蜀道入蜀,这才有了张羽和你的灭国大攻。”
“所以哀家就有了一个猜测,你马异为了军功,截杀了朝廷派去联络章全的密探,并将消息传给了川北关守将严炎,这才导致朝廷原本的灭蜀计划泡汤,而你马异却成为了平灭西蜀国的大功臣,被封为江阴侯,兵部尚书,同时加封太子舍人,一步登天啊!”
听完太后的话,马异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太后的这个故事讲得真好,可是您有证据么?”
邓鸢摆了摆手,轻声说道:
“陈年旧案了,证据确实没找到!”
“不过你都已经沦落到这般境地了,还有必要给哀家撒谎么?”
“不知你愿不愿意给哀家解惑呢?”
马异哈哈一笑,点头说道:
“不错,太后娘娘猜的不错,确实是这样的。”
“可笑太宗文皇帝和宪宗武皇帝英明一世,竟然还不如你一个女子看得明白。”
邓鸢淡淡的说道:
“你真的以为太宗皇帝和先帝一点都没猜到?”
“不痴不聋,不作阿翁。”
“与平灭西蜀国进而统一天下这样的大事比起来,你的那些小心思又算得了什么?”
闻言马异笑了笑,点头说道:
“有理,有理!”
随后邓鸢又问道:
“治平十二年三月,镇守蜀地的三位西蜀降将起兵造反,蜀地之乱爆发!”
“这事也是你安排的吧。”
“你为了拿到西戎军的军权,不知用了什么手段,使三叛将起兵造反,朝廷不得不派岐忠烈王和你率领西戎军入蜀平乱。”
“如果我猜的不错,岐忠烈王的死和你脱不了关系,不过你真的很厉害,为了撇清自己,竟然舍得让自己的小儿子马影跟随岐忠烈王共赴死局!”
“你这一招玩的太棒了,你小儿子的死成了你最好的掩护,岐忠烈王的死让你得以独掌西戎军兵权。”
闻听此言,马异也不再伪装了,他笑着说道:
“是啊!”
“老臣也觉得这个计划很完美!”
“不过可惜啊!”
“还是宪宗皇帝棋高一筹,启明殿内的三杯酒,分了老臣一半的西戎军权给胡大愚,后来又巡视四军,彻底剥夺了老臣的兵权,让老臣的筹谋成了一场空啊!”
邓鸢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你承认就好!”
说到这里,邓鸢的眼睛微微泛红,然后直愣愣的瞅着马异,咬着牙说道:
“还有最后一件事。”
“孝睿皇太子,我的儿子,他的死和你有没有关系?”
听到这句话,马异仰天一笑,颇为自得的说道:
“太后娘娘,你能问出这句话来,就证明你的心里已经清楚了。”
“不过说实话,孝睿皇太子的死和老臣并没有直接关系,确实是宦官魏高一个人动的手脚,老臣最多算是起了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听到这个答案,邓鸢再也忍不住了,她流着眼泪,沉声说道:
“为什么?!”
“你为什么要害我的儿子?!”
“为什么?!”
马异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说道:
“老臣也不想啊!”
“可是孝睿皇太子他太聪明精干了,他太像太宗和宪宗了,老臣甚至都有些怕他。”
“太祖、太宗,宪宗,三代帝王都压的老臣缓不过气来,老臣又怎愿意让自己头上再多一座大山呢。”
“若是让孝睿皇太子顺利继位,今日老臣是万万不敢发动政变的。”
《大燕宫廷》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大燕宫廷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燕宫廷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