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封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6章 治理川地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成都平原的深秋,空气中已经有了一丝寒意。

新军第一镇总旗官梅征带着手下二十来个弟兄,例行在成都府以南的安仁县地界巡逻。

上头下了严令,大军休整期间,需全力协助地方安抚民生,尤其是保障那个新成立的“督查行署”能顺利办事。

这“督查行署”,梅征在山东时就听说过,是柱国搞的新花样,专门派能干文官到地方上清查账目、整顿官吏、落实新政。没想到这么快就推到四川来了。

正想着,就见前方一片开阔的荒地上,围着不少人。几个穿着低级文官服饰、但臂缠“督查”袖章的人,正带着几个当地里长模样的人,拉着绳子、打着木桩,热火朝天地丈量土地。

旁边还围着许多衣衫褴褛、但眼中充满期盼的流民和几个伤退的老兵。

梅征知道,这就是柱国新颁布的《垦荒安民令》里说的“土地集体耕作”了,把无主荒地和抄没来的恶霸田地分给没地的人一起种,官府借给种子农具,头几年还少交税。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然而,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很快被一阵嚣张的呼喝打断。

“住手!谁给你们的狗胆,敢动老子的地!”

只见一个穿着绸衫、满脸横肉的胖子,带着几十个手持棍棒柴刀的恶仆,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瞬间就把督查官员和流民们围住了。

为首那胖子,正是本地有名的村霸刘志鹏。

领头的督查官员是个年轻的书生,姓王,虽然脸色有些发白,但还是挺身上前,亮出公文:

“刘志鹏!你看清楚了!这是成都府签发的公文,还有安仁县督查行署的告示!这片荒地已查明无主,依法收归官有,分配于这些流民及退伍将士垦殖!你在此咆哮公堂,阻挠公务,该当何罪!”

“我呸!”

刘志鹏一口唾沫差点啐到王官员脸上。

“老子说这地是老子家的,就是老子家的!你们这些外来的酸丁,拿张破纸就想抢地?给我打!把这群穷骨头轰走,把他们的破桩子都给老子砸了!”

恶仆们闻言就要动手,流民们吓得往后缩,王官员和几个里长被推搡得踉跄后退。场面眼看就要失控。

“王大人!稳住!我们这就求援!”

王官员身边一个机灵的小吏立刻从怀里掏出一支响箭,奋力拉响。

咻——啪!刺耳的尖啸声在半空炸开。

正巡逻到附近的梅征脸色一凝:

“是督查行署的求援信号!就在前面!全体都有,跑步前进!”

几十名士兵立刻跟着梅征,朝着事发地点疾奔而去,甲叶铿锵作响。

赶到现场,梅征立刻看到对峙的场面。

他大手一挥,士兵们立刻散开,刀出鞘、弩上弦,将刘志鹏一伙人反包围起来,森然的杀气顿时镇住了那些嚣张的恶仆。

“怎么回事?”

梅征上前,目光扫过王官员和刘志鹏。

王官员赶紧上前,出示证件和公文,快速说明情况。刘志鹏则抢着叫嚣:

“军爷!您来得正好!这群人强占民田,您可得给小的做主啊!”

梅征仔细查验了王官员的证件和盖着大红关防的公文,又冷冷地瞥了一眼刘志鹏那伙人手里的凶器,心里已然明了。

他记得非常清楚,上峰多次严令。凡督查行署办事,遇有阻碍,附近驻军必须无条件全力配合,确保政令畅通,新政落实!

“刘志鹏是吧?”

梅征声音冷硬。

“督查行署依法丈量分配无主荒地,是有柱国钧令的!你聚众持械,威胁官员,阻挠国策,形同谋反!来人!”

“在!”

士兵们齐声怒吼,声震四野。

“将此獠及其为首恶仆,立刻拿下!胆敢反抗,格杀勿论!”梅征命令斩钉截铁。

士兵们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刘志鹏和他那帮恶仆平时欺负百姓还行,哪见过这等正规军的架势。

稍有不从就被枪杆刀背砸翻在地,瞬间就被捆得结结实实,刚才的气焰荡然无存,只剩下筛糠般的恐惧。

梅征转向惊魂未定的王官员和那些目瞪口呆的流民,抱拳道:

“王大人,受惊了。奉军令,新军全力保障督查行署推行新政。此地安全了,请继续公务。若有需要,可随时至营地求援。”

王官员长舒一口气,感激地回礼:

“多谢总旗及时援手!若非大军震慑,今日新政恐难推行!”

流民和退伍兵们这才反应过来,纷纷跪地磕头,感谢军爷做主。

梅征摆了摆手,留下两名士兵协助维持秩序,然后押着面如死灰的刘志鹏等人返回营地。

他看着身后重新开始忙碌的丈量土地的人群,看着那些流民脸上重新燃起的希望,心中了然。

柱国这“督查行署”加上“集体耕作”,一文一武,一破一立,是真的要把这乱世被打碎的地方,重新一点点粘合起来。

而他手中的刀,守护的就是这来之不易的新秩序和希望。想到新生活,梅征又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梦中倩影。

“真希望早些抓住孙可望,我们也好回西安!”

在四川新政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魏渊的眉头却并未完全舒展。

他清晰地认识到,在这新旧交替、暗流涌动的动荡时局下,仅凭明面上的军队镇压和官府的文告,远不足以彻底掌控地方、防范暗中破坏、揪出他方细作,以及确保《垦荒安民令》等新政能真正扎根落实。

原有的黑衣卫和锦衣卫体系虽各司其职,但其行动模式或过于刚猛,或局限于特定领域,缺乏一种能如流水般渗透进市井街巷、无声无息地掌握民间脉搏、并能执行隐秘任务的力量。

深思熟虑后,魏渊决定整合现有资源,打造一把新的、无形的“匕首”。

他亲自从黑衣卫的侦察老手和随军锦衣卫中,遴选出一批头脑灵活、身手敏捷、尤其熟悉三教九流、江湖规矩的精干人员,组建了一支全新的秘密力量“散衣卫”。

与身着华丽飞鱼服、腰佩绣春刀、令人望而生畏的锦衣卫不同,也与纪律森严、主要活跃于战场针对敌国阵营的黑衣卫迥异。

“散衣卫”如其名,平日皆着寻常百姓的粗布衣裳,形貌打扮与市井小民无异。

他们仿佛水滴汇入大海,彻底融入市井生活:茶馆里闲聊的茶客、码头扛活的苦力、客栈殷勤的伙计、田间耕作的老农都可能是散衣卫的伪装。

他们的职责更为隐秘和关键。秘密收集民间舆情,探听百姓对新政的真实反应、对官府的评价、有无骚动或不满苗头。

监控地方豪强及可疑人员,监视那些可能对新政阳奉阴违、甚至暗中阻挠的旧势力,以及形迹可疑的外来人员。打击破坏新政的势力,对胆敢武力破坏集体农庄、刺杀督查官员、散布谣言惑众者,进行隐秘的打击和清除。进行反间谍活动,侦查并抓捕他方势力派来的细作。执行特殊抓捕或肃清任务,处理一些不宜公开动用军队的“脏活”。

至此,魏渊麾下,“黑衣卫”主外,重点针对敌军动态和境外情报;“锦衣卫”(职能扩展后)主内,监督朝堂百官和勋贵动向;而“散衣卫”则深入民间,编织起一张无形的监控之网。

明朝历史上令人闻之色变的“一厂三卫”制度中的“三卫”雏形,已在魏渊手中初步构建起来。

安仁县最大的粮店“丰裕号”后院密室中,老板钱贵正与一外地口音的神秘人低声交谈。

“刘爷折了,但他手下人还是把消息送出来了。那帮泥腿子真分到了地,官家还贷种籽,秋后要是真让他们种出粮食,我们以后还怎么抬高粮价?”

神秘人冷笑:

“放心,他们种不出来。我已派人混了进去,过几日,他们的耕牛会莫名其妙病死,粮种也会被换掉…”

话音未落,“砰”的一声,密室门被猛地撞开!几个身影如猎豹般扑入,动作迅捷无声。

钱贵和神秘人甚至没来得及惊呼,就被冰冷的麻袋套头,嘴巴被破布死死塞住,双手被反剪捆牢。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没有多余声响。

为首的汉子穿着伙计的粗布衫,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下密室,从桌上收起几封密信,低声道:

“清理干净,带走。”

次日清晨,“丰裕号”照常开门,但伙计换成了生面孔。街坊间偶尔有人嘀咕钱老板好像一夜之间举家迁走了,再无音讯。

而几十里外的集体农庄里,一场潜在的灾难消弭于无形,流民们依旧满怀希望地在地里劳作,丝毫不知昨夜发生过什么。

在县城茶馆角落,一个看似普通的老茶客慢慢呷着粗茶,他的耳朵捕捉着关于钱老板“突然搬迁”的各种猜测和议论,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就是散衣卫安仁县的小头目,昨夜的行动干净利落,有效震慑了那些试图暗中对抗新政的宵小,而他继续潜伏于此,如同蜘蛛,守候着下一只撞上网的飞蛾。

不久之后,散衣卫的模式便开始在永熙朝廷控制的地区展开,其发展形式甚是迅猛。

至于那更为神秘、权柄更重的“一厂”,此刻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可能连魏渊都不知道,之后一件小事的发生,激发了他的灵感,从而彻底构造起了“一厂三卫”的情报体系。开启一个传说机构的传说,当然,那是后话了。

《明末封疆》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明末封疆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明末封疆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