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32章 工部发难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叶瑾正埋头跟一块红烧蹄髈较劲,闻言抬起头,小嘴油光光的,兴奋地说:“娘亲!我今天学了好玩的!宋先生出的题,别人都算不出,我一下就猜出来了!三哥说我有天赋!”

叶风好奇:“哦?瑾儿这么厉害?什么题?”

叶瑾便奶声奶气地将那道盈亏问题又说了一遍,甚至还试图用自己的方式解释解题思路,虽然说得颠三倒四,但那独特的数学直觉却表露无遗。

叶风听得惊讶不已:“这…这岂是蒙童能解之题?瑾儿竟有如此算学天分?”

叶凌云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和欣慰,看向叶明:“你教的?”

叶明笑了笑:“是瑾儿自己悟性高。我正打算抽空多教她一些。”

“胡闹。”叶凌云轻轻斥了一句,语气却并不严厉,“女子终究要以女红德行为主,钻研这些杂学,成何体统?”

虽是这么说,却并无真正阻止之意。他这个三儿子带来的“不合体统”之事还少吗?况且瑾儿显露的聪慧,也让他这做父亲的心中暗喜。

李婉清倒是很开明,笑着给女儿擦嘴:“我们瑾儿聪明,学什么都好。不过瑾儿,也要记得跟嬷嬷学绣花,知道吗?”

“知道啦!”叶瑾乖巧点头,又偷偷朝叶明眨了眨眼。

家宴在略显复杂的氛围中结束。

叶明知道,二哥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父亲的沉默也代表着朝堂上的暗流汹涌。

能源问题虽有突破,但远水难解近渴。西山煤矿的困局,仍需设法打破。

他回到书房,并未立刻休息,而是摊开纸笔。

一份是给皇帝的秘密奏折,详细陈述“石炭气”的实验成功及其巨大潜力,请求皇帝在关键时刻能顶住压力,并暗示工部有人阳奉阴违。

另一份,则是为叶瑾编写的数学启蒙大纲,从数形结合到初步的代数思想,由浅入深。

技术、权力、教育、亲情…多条线索在他手中交织。他就像一个同时下着好几盘棋的棋手,每一盘都不能输。

窗外月色如水,府内一片宁静。但叶明知道,这宁静之下,已是暗潮汹涌。

气火虽已初燃,但要驱散这笼罩而来的寒意,还需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他提笔蘸墨,目光沉静而坚定。

“石火”实验的成功并未对外声张,但兵械院焦炭库存日渐见底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的。

金相坊的炉火不得不刻意调小了火焰,冶炼速度明显下降,铁鹞甲片的产出也随之锐减。

一股焦灼不安的气氛开始在院内蔓延,尽管叶明严令不得慌乱,但工匠们看着那日渐减少的焦炭堆,眼神里难免带上忧色。

这日清晨,兵械院的大门刚开,一队身着工部皂隶服色的人马便径直闯入,为首者正是工部矿冶清吏司郎中,郑源,王焕的得意门生。

他手持一份公文,面色倨傲。

“奉工部谕令!”郑源声音尖利,刻意让周围所有人都能听到,“西山煤矿坍塌事大,为防地陷之危,需全面停工探查!即日起,暂停一切煤炭外运!尔兵械院所订焦炭,无限期延后!”

此言一出,如同冷水滴入滚油,在场工匠吏员顿时哗然!无限期延后?这分明是要彻底断供!

赵德柱闻讯赶来,强压怒气,拱手道:“郑郎中!我兵械院所供乃军国要务,陛下亲旨优先!西山煤矿即便探查,又何至于全部停工?可否先拨付部分库存,以解燃眉之急?”

郑源皮笑肉不笑:“赵署正,天灾无情,岂是人力可抗?矿井之下,安危重于泰山,若因强提煤炭再酿惨剧,这责任是你担,还是我担?至于库存嘛…”

他拖长了声音,“早已调配他用了。工部统筹,自有安排,岂容你兵械院置喙?”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将拖延的责任推给“天灾”,堵得赵德柱哑口无言,脸色铁青。

郑源得意地扫视了一圈面露愤懑的工匠,目光最终落在闻讯赶来的叶明身上。

“叶大人,”他微微拱手,语气却毫无敬意,“非是下官为难,实在是职责所在,不得已而为之。还望大人体谅。”

叶明面无表情地看着他,心中冷笑。这套说辞,恐怕是王焕、徐嵩等人早就谋划好的,就是要借这“天灾”之名,行掐断命脉之实。

“郑郎中尽职尽责,本官自然体谅。”叶明语气平淡,“既然如此,便请郑郎中尽快完成探查,恢复供应。北疆将士还等着新甲御寒呢。”

郑源没料到叶明如此平静,仿佛一拳打在了空处,只得干笑两声:“那是自然,那是自然。下官告退。”

说完,带着人扬长而去,留下满院愤懑压抑的气氛。

“大人!他们这是要逼死我们!”赵德柱急道,“没有焦炭,最多再有十日,炉火全得熄!”

叶明抬手止住他的话头,目光扫过周围聚拢过来的工匠,声音沉稳却清晰地传遍全场:“诸位不必惊慌。工部有工部的难处,我们兵械院,亦有兵械院的办法。”

“天无绝人之路,更何况,我等乃为陛下、为边军效力!从今日起,金相坊改用备用燃料方案,虽艰难些,但务必保证最低限度的生产不停!其余人等,各司其职,不得懈怠!”

他的镇定感染了众人。工匠们虽然不知“备用燃料方案”是什么,但见叶明如此有信心,骚动的心渐渐平复下来,各自返回岗位。

所谓“备用燃料”,其实是无奈之举——动用库存的木炭,以及紧急采购来的普通烟煤。

木炭热值低,烟煤杂质多,冶炼出的铁水质量必然下降,且对炉体损伤更大。

但这是目前唯一能维持生产的办法。叶明深知,这只是饮鸩止渴,必须尽快让“石火”技术实现突破。

就在工部发难后不久,李君泽却轻车简从,突然来到了兵械院。

他并未声张,而是直接找到了正在“石火”工棚外与宋应文讨论问题的叶明。

喜欢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