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塑强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2章 一强一弱(1)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郭嘉已吃完饭,端起茶来喝上一口,才悠悠地说道:

“江南可不是只有孙策和振汉军,还有一个仙人弟子桓佑。

“成公子能在三四年间使青州富甲天下,人口增加近百万,那孙策现已独霸江南四年半时间,在桓佑的辅佐下,江南会富足到什么程度?又能有多少兵马?”

郭嘉话一出,除蔡成之外,所有人的脸色便都变了。

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之前申金为何要指责兵部和陆水军了。

让荆州江南四郡有了安安稳稳的四年半发展时间,以仙人弟子之能,岂不是能与当年青州相比?

那时的青州,可能能够以一州推平整个大汉的。

不过,那时青州有近七百万人口,而江南在孙策强占四郡之时,四郡加起来也只有两百万人口。

就算这四年半的时间里,在桓佑的辅佐下,荆州江南四郡有了长足发展,可人口绝对无法增加百万。

以此来看,如今振汉军最多只能达到二十万规模,包括水师与陆军。

但荆州与大汉朝廷不同的地方在于,荆州二十万陆水师只需要防守沿江一个方向,而大汉朝廷必须把护民军布置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如此,江南如果真要渡江北上,至少可以出动十万兵马,远远多于护民军防线上任何一点的兵力。

桓佑毕竟和成公子一样是仙人弟子。

成公子能在三年半的时间里,让护民军天下无敌,那桓佑又如何不能在四年半的时间里,达到与护民军相同的程度?

可见,成公子刚刚所说,不断派出小股兵马进入汝南四郡实施特战,减缓江南四郡的发展速度,是必须的战略手段。

比如说在秋收前烧田啦,摸入水师烧船啦,夜间偷袭振汉军的军营啦,秋收后,利用振汉军收粮、运粮之机,找到振汉军的粮仓啦,没事便摧毁几个工坊啦……

总之,按蔡成拟定的《特战条例》,除扰民、害民以及暗杀之外,可以采取的行动太多了。

如果真有了这样的特战,这四年半,江南四郡哪里会有稳定的发展?估计每日都会寝食难安,甚至和江东一样每天战战兢兢。

然而,由于内阁和兵部的谨慎,不仅浪费了足足四年半的时间,而且还让江南崛起了。

可这样又有问题了。

荆州江南四郡已经强大如此,为何这四年半的时间里,一直没有进占整个江东呢?

千万别说江南孙策与江东曹操的关系好、感情深。

人家曹氏一族,自开国元勋曹参起,纵横大汉四百年,绝对顶级的世家大族。

反观孙策,虽然号称是孙武的后人,可孙氏在大汉四百年间,从来没有支楞起来。

自孙武之后,孙氏一族,除出了个孙膑之外,再无才华盖世之辈。

孙膑之后,也就孙坚勉强能算是一个历史上的知名人士,估计还是沾了东吴政权孙权的光。

如果没有孙权割据东吴,孙坚、孙策父子俩,最多也是在史册上提上一笔的角色。

可见,以顶级士族的傲气与底蕴,曹操绝对不可能与孙策过于交好,毕竟骨子里是存在鄙视的。

江东、江南之所以联盟,都是让护民军给逼的。

摩陀岭一战,把江东复汉军(知道振汉军之名后,曹操为麾下军队的命名)打得胆寒,华容一战,把江南振汉军(孙策模仿曹操,为麾下军队的命名)打得胆寒。

两个势力必须联合起来,应对大江以北的巨大压力。

然而,弱时联盟,强时吞并。这不是自春秋以来的优良传统吗?

按当前江南四郡之强,只要愿意,不出三四个月,便可以全取江东。

准确地说,早在两年前,振汉军如果要攻打复汉军,就已经像壮汉打幼儿一般了。

然而,四年半过去了,江东、江南一直安然相处,并未发生任何冲突。

难道是江南并不想取江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这些问题瞬间涌入众人的脑海。

他们想不清楚,于是便都将目光投向蔡成。

蔡成摇了摇头,笑道:“我不知道江南为何四年半都不进占江东。可现在,征东军团已经从江东迁出六十余万人口,这就意味着江东四郡已然空了一郡。

“如果江南再不理会江东,再有一年,估计江东又会有百万人口迁出。

“我猜想,最近这一两年内,不会没有从江东迁出的百姓返回江东,然后告诉江东百姓,徐州的生活有多好吧?

“所以,人口迁出的速度,必然越来越快。

“如果桓佑再不理会,江东空了,曹操废了,护民军也会顺势入江东,然后以豫章群山为屏障向江南施以压力。

“所以我推测,江南出兵取江东近在眼前了。”

如果不是蔡成此时已经失去了穿越的记忆,他肯定能知道江南为何不取江东。

如果把江东和江南相比较,江东弱得就如孩童,而江南已然是一魁梧大汉。

那孙策为何不取江东呢?

难道只想偏安一隅,没有战略思维?

肯定不是。

要知道,孙策身边不仅有桓佑,还有鲁肃与周瑜。

鲁肃绝对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家,而周瑜不仅是军事家、政治家,至少也是半个战略家。

他们如何不知道,吞并江东,会让孙策的实力至少增加一倍?

当然,也不是江南的兵力不足。

只需要出动五万兵马,就能把曹操打得找不到北,而且还不影响对江北的防御。

那是钱粮不足吗?

当然不是。

实施减租减息后,尽管不如新农体系那样彻底的“土地改革”,但也大幅度调动了百姓的农耕积极性。

四半年来,荆州已然增加人口三十几万,百姓每日两餐基本能够保证。

而江南气候温暖,一年可以两季。

哪怕到了冬天,山中也可以找到大量的野兽、山珍等食物。

同时,桓佑从江东采购回海盐,再加工为雪花盐后返销回江东,加之桓佑如同当年蔡成在青州一样,不断推出“江南特产”,也让江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三塑强汉》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三塑强汉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三塑强汉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