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经是第五日的早晨了,今日正好也是举办归宁宴的吉日。
徐大舅、徐小舅两家人也都过来了,带着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们一起。
多年过去,徐大舅虽然在乱世中留了一条命在,但因为受了不少磋磨,老的厉害,浑身干瘦,满头白发。
和徐小舅站在一起,仿佛父子俩。
他是在采石场干活时临时被派去的人叫回来的,得知外甥一家和自己弟弟一家回来了,简直震惊不已。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没有收到消息,他早已经以为大家都死了,根本没抱希望的。
送信的人有心讨好,对徐大舅很客气,三言两语解释下,徐大舅这才知道外甥做了大官。
“娘亲舅大,以后啊,你可就沾光了,再也不用干这采石的活儿了”,信差满脸堆笑恭维着。
一时间,徐大舅有些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坐在石头上就忍不住哭了。
回到家后和徐小舅两人兄弟见面,反差巨大,更是一股莫名的伤感涌上心头。
但徐小舅才不管这些,花了些银子将徐大舅一家人打扮的体面些后,就迫不及待带着人来参加归宁宴了。
“大哥,现在平安可了不得了,来往结交的都是大人物,说话做事都得有分寸,可不能瞎咧咧,知道不”,来的路上,徐小舅一个劲儿嘱咐着,有些端着贵人的做派教徐大舅和几个侄子说话做事。
他自觉自己见多识广,大哥一家是比不了的,万一丢脸,他也难看,可不得提前说几句。
要不是要等徐大舅回来,他早就带着家人过来了,哪儿能等到正日子才来。
一想到错过了许多和乡绅们结交的机会,他就心痛的很。
说实话,张平安对这个大舅印象其实很不错,虽然早年间因着菊花表姐的事儿,两家闹的有些不愉快,但大舅一家心地不坏,曾经对自家多有帮忙。
这些他都是记在心里的。
相比徐小舅,徐氏跟徐大舅感情更好些,谁对她好,她心里清楚的很。
看到大哥这么苍老,徐氏忍不住红了眼圈儿,偷偷抹了抹眼角。
片刻后才笑着迎上前去,尽量一脸自然的和徐大舅打招呼,又热情的招呼了几个侄子和侄孙。
张平安也十分恭敬的将人请到了上座,在坐的还有不少县里有名的人物。
见张平安态度恭敬,便都热情的和徐大舅见礼,也没嫌弃徐大舅寒酸。
徐大舅有些惶恐不安,又与有荣焉,只觉得一辈子都没这么风光过。
徐小舅是最喜欢这种场合的,不用人招呼,自己就端起酒杯敬了一圈。
安顿好徐家人后,张平安看了看门口往来不绝的车马,算了下时间,翁县令应该快到了,便嘱咐了村长派人到村口仔细迎一迎。
县官不如现管,以后他去了京城,乡里要仰仗县令的地方还多得很。
另外,“吃饱,你派个人去刘家村看一看什么情况,怎么刘家人还没来?”
刘家人就是二姐夫家的二叔三叔家,张平安还记得小时候跟着金宝、福安几个一起去了刘二叔刘三叔家的鱼塘抓鱼摸藕。
算是童年时期非常快乐的一段回忆。
逃难时,两家人没有跟着一起走。
经过乱世,如今两房人口凋零。
之前生活过得很是贫苦。
张平安这次回来,二姐夫一家就托他顺便带了银票回来接济两房,还有水生,更是没有吝啬,在京城时就嘱咐了张平安这事儿,如今银子对他来说不是问题。
回来后的第二日,张平安就派人去送了银子,前两日还亲自登门拜访了。
刘二叔刘三叔老了很多,眉眼间满是沧桑,但依然健谈,对大房一家很是关心,得知他们过得好也就放心了很多。
但两家的小辈如今好像对二姐夫一家逃难的事儿有些耿耿于怀,想不通。
觉得被大房一家子抛弃了,才受了这么多苦。
完全忘了当初是他们自己老爹做主不走的,怪不了人。
张平安也没义务安抚他们的情绪,跟刘二叔刘三叔聊了几句后便离开了,顺便邀请了他们一起过来吃席。
对这两位长辈,他还是很尊重的。
如今见人没来,自然多问了几句。
就算看在水生和二姐夫的面子上,他也会尽可能的照拂一下两家。
吃饱听了刚准备吩咐人过去。
张平安就看到刘盛远和罗福安驾车带着刘家几人过来。
“不用去了,人来了”,张平安说完迎上前去。
“你们俩啊,怎么这么久,不够意思啊,待会儿罚酒三杯!”
“哈哈哈,怪我,出门时车辕突然坏了,耽误了一会儿”,罗福安哈哈笑道,坦率地告了声罪。
刘二叔刘三叔带着人从车上下来,笑道:“呵呵,是福安小子在路上遇到了我们,带上了我们这许多人,骡车就走的慢了,不怪他。”
《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穿越之农家独苗苗的科举之路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