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吕不韦强装镇定,连忙再次拱手道:“大王放心,臣不过是略感疲乏而已,并无大碍。以臣之体魄,稍加休憩,自能恢复如初。”
他这般言辞,似乎想要借此彻底打消嬴政的疑虑。
待见到嬴政轻轻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吕不韦暗中长舒一口气,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但与此同时,他的内心却也愈发警惕起来,生怕自己与赵姬之事露出端倪。
等这个小插曲过去之后,华阳太后环视众人,然后缓缓点头,开口说道:“大王此举,深谋远虑,实乃明智之举。广纳天下贤才,大秦兴盛指日可待。
只是这些贤才来了之后,他们的安置以及考核之事千头万绪,需得慎之又慎。”
“太后所言极是,大秦向来重视人才,此番更要让天下人领略我大秦求贤若渴的诚意。”关内侯轻抚胡须,微微欠身,言辞间满是赞同之意。
“大王,臣担心,在这考核选拔之时,会不会有心怀不轨之徒趁机混入,妄图浑水摸鱼、滥竽充数?”赢傒眉头紧锁,沉声道。
嬴政听到赢傒之言,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他沉思片刻后,说道:“伯父所言不无道理,不过先生刚刚已与寡人详细商定,这考核制度必定严谨细致,依才学专长分科目考核,定要让真正有能之士在重重考验中脱颖而出,为大秦所用。”
吕不韦在一旁静静听着几个人的对话,此刻,他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起来。
他知道,这纳贤之事如果能够顺利推行下去,那么朝堂上的势力恐怕会发生一些变化。他在秦国朝堂经营多年,根基深厚,可这突如其来的变革,是否会危及自己的地位?
思索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大王,纳贤之举,实乃强国之策,固然重要。然秦国朝堂历经数代经营,现有秩序井然,也不可轻易打乱。
新引入的贤才,大多怀揣着新奇的理念与抱负;而原有的旧臣,他们在秦国扎根已久,熟悉秦国的各项事务。
这两者之间,若不能妥善平衡,极有可能生出龃龉,影响朝堂稳定。”
嬴政听闻此言,若有所思地看向吕不韦,目光中似乎蕴含着几分深意:“仲父所言,寡人记下了。不过秦国向来赏罚分明,律法严明,不论新臣旧臣,皆以才能功绩来评判。
唯有如此,方能激励群臣奋进,确保朝堂上下一心,共图秦国大业。”
华阳太后轻轻转动着手中的玉镯,缓缓说道:“这安置贤才之处,倒也值得细细斟酌一番。将精于吏治与擅长农桑者外派地方,自是为地方发展考虑。
可若将其余众多贤才皆安置于咸阳,怕是会让城中局势变得复杂。
依哀家之见,不妨同样先将一部分贤才分派到各个郡县去。
其一,能让他们深入秦国各地,真切了解风土人情、民生百态,在实际事务中得以历练,增长见识与才干;
其二,也可极大减轻咸阳的压力,避免人才过度聚集引发的混乱,使都城的秩序更为安稳,朝堂之上也能少些不必要的纷争。”
赢傒听闻华阳太后的决策,眉头微皱,心中不禁泛起层层疑虑。
虽说华阳太后此举意在历练人才,可其中潜藏的问题却也不容忽视。
沉思片刻后,他拱手说道:“太后,郡县之地确实是磨砺人才的上佳之所,可若将贤才皆尽数外派,那么朝堂在纳贤的初期,恐难吸收其精华。
而且,郡县官吏与这些新贤才磨合,亦需时日。
若有不轨之徒趁机暗中从中作梗,怕是误了贤才,也误了郡县之事,影响大秦根基。”
关内侯听了赢傒的话,点了点头,接过话茬道:“赢傒说得有道理,大秦此番大规模纳贤,应该以充实朝堂中枢为要,先拥有稳固的核心,而后再徐徐分派至郡县,如此方能做到纲举目张,政令通达。”
吕不韦在一旁微微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然后说道:“诸位所言皆有道理,不过,这考核选拔之法,乃重中之重,具体如何实施,还需细究。
毕竟天下贤才,所学所专各异,若考核不当,恐有遗珠之憾。”
嬴政倒是目光坚定,扫视众人后说道:“寡人之见,此次选拔贤才,当设文试与武试。文试可细分为策论、经史、律法等科目,以考察治国理政之能、学识底蕴以及对大秦律法之理解。
策论需他们针对当下局势,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略;
经史旨在检验其对古今兴衰的洞悉;律法则关乎我大秦法治根基,不可不察。
武试则着重考校技击、兵法谋略等。
技击考校勇士们实战身手,关乎战场拼杀;兵法谋略考量将领之才,事关行军布阵。
唯有文试武试通过者,方可再依其专长,分配至相应官职历练,使其能在实践中施展所学,为大秦效力。”
华阳太后听闻,点头称赞道:“此计甚妙,如此一来,可全方位选拔人才,各尽其才,为大秦所用。”
然而,她话锋一转,又道:“只是,这主考官之选,却也至关重要。文试武试皆需精通之人主持,方能公正评判。稍有差池,便可能埋没贤才,亦或让庸人蒙混。”
吕不韦闻得此言,心中一动。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诸多念头,若能掌控主考官之位,便可在纳贤过程中安插亲信,为自己谋利。
届时,朝堂之上,自己的势力必将进一步壮大,诸多事务也能更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进。
略作思索后,他拱手说道:“大王,臣以为,文试可由学识渊博的博士官主持。
这些博士官常年钻研学问,博古通今,定能对贤才之学识底蕴作出精准评判,从答卷中洞察士子们的真才实学;
武试则可交予军中威望颇高的将军负责,他们久经沙场,历经无数战役的洗礼,于兵法谋略、实战经验等方面自是行家。在他们的评判下,武试之人的优劣将无所遁形。
如此,一文一武,各司其职,必可保考核之公正,为大秦选拔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喜欢大秦哀歌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秦哀歌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