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手中并未擦拭眼镜,只是捧着一杯清茶,目光平静地看着秦臻步入厅内。
“臣秦臻,拜见太后。太后长乐无极。”秦臻依礼躬身。
“左庶长不必多礼,快请起。”
华阳太后的声音温和,甚至带着一丝难得的亲切:“赐座,看茶。哀家知道,你刚从相府过来,一路辛苦。”
侍女奉上茶点后悄然退下。
华阳太后放下茶盏,目光落在秦臻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此番雍城之事,哀家虽在深宫,亦有所耳闻。左庶长雷厉风行,犁庭扫穴,一举荡平叛逆,廓清宫闱,实乃大快人心。其手段之果决,布局之精妙,令哀家叹为观止。
便是先王在世,亦当击节称善。”
她的赞誉发自内心,不仅是对秦臻能力的肯定,更是她彻底放权后超然立场的宣。
她对秦臻在此役中的作用,给予极高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他信守了关于楚系外戚的承诺,这让她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太后过誉了,臣惶恐。”
秦臻微微欠身,姿态谦逊而真诚:“此乃臣之本分,此役功成,全赖大王明断乾坤,将士用命,赖朝中诸公同心协力。
臣不过居中联络,奔走协调,略尽绵薄之力,实不敢居功。”
他稍作停顿,目光诚挚地望向华阳太后:“然,若无太后深明大义,鼎力支持,赐下那至关重要的文书,此役之基石便无从谈起。
臣,代大王再谢太后深恩。”
言罢,他再次郑重一揖。
随即,他话锋一转,切入今日的核心议题,语气变得更为正式:“臣今日冒昧前来,一为向太后复命:雍城之事已定,首恶将诛,余孽尽扫,太后可安心。
二来,便是为履行当日之诺。
太后襄助之功,大王与臣皆铭记于心。
大王亦深感朝堂需注入新血,整饬吏治,擢拔贤才,以固国本。故大王特命臣前来,问询太后…关于左丞相人选之事,太后心中可有定夺?”
华阳太后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了然的笑意。
她端起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动作从容不迫:“此事关乎朝局安稳,关乎芈姓一族在大秦的未来兴衰,哀家岂敢轻忽。
自上次左庶长离宫后,哀家日日思忖,亦与几位族中长老反复商议,权衡利弊,务求为大王、为大秦择一真正能担此重任的贤才。
芈氏一族,自宣太后始,为大秦鞠躬尽瘁,披肝沥胆,至今已近百年。
血脉相承,忠诚不改,此心可昭日月。
然,左丞相之位,位极人臣,总揽政务,责任重大,非德才兼备、稳重干练者不可胜任。
哀家思虑再三,遍观族中俊彦,论才干、论声望、论对秦国的功绩与归属之心…皆以芈启为最。
此子,堪当大任。”
“昌平君?”
秦臻低声重复了一遍名字,一股寒意瞬间攫住了秦臻的心脏。
历史的洪流奔腾向前,未来,在楚国覆灭的烽烟中,这位深受秦王信任的重臣,将会站在秦军的对立面,高举复楚大旗,成为大秦东出路上最令人痛心的绊脚石。
他太清楚芈启的能力与未来的轨迹了。
芈启是华阳太后族侄,正值壮年,为人沉稳,处事圆融,精通政务,更兼有楚国公子的身份与在楚地的深厚根基,一旦身居左丞相高位,手握重权,其威胁远非雍城嫪毐之流可比。
秦臻的脑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劝阻?
以何理由?
难道直言“太后,此人未来必反”?
这无异于自寻死路,只会被视作疯魔呓语,更会立刻破坏与楚系来之不易的脆弱平衡。
反对?
华阳太后态度已如此明确坚定,芈氏一族也必然鼎力支持芈启上位。
此时反对,不仅彻底违背了当日换取支持的承诺,更会立刻将刚刚安抚下来的楚系力量再次推向对立面。
值此罢黜吕不韦、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任何朝堂动荡都足以倾覆嬴政亲政的根基。
电光石火间,利弊已在天平两端剧烈摇摆。
然而,秦臻的脸色却依旧平静无波,唯有置于案下的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
他迅速压下心头的惊涛骇浪,面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认同与思索:“昌平君芈启?”
“正是。”
华阳太后捕捉到秦臻的重复,以为他需要确认,便进一步补充,语气中带着对族侄的认可:
“芈启为人持重端方,处事公允明断,更深谙地方民情吏治之关窍。
且其忠心可鉴,必能尽心竭力,辅佐大王,安定朝局,定不负大王之圣明,亦不负哀家今日之荐举。”
她的话语,已将芈启的任命视为定局。
秦臻微微点头,应道:“太后所言极是。昌平君之才干品性,臣亦有耳闻。他处事沉稳老练,通达政务机要,于芈氏之中素有才干之名,更兼见识广博,深孚朝野众望。
由他出任左丞相,辅佐大王处理繁剧国事,协调各方,确为当前最稳妥、最合宜之选。
太后慧眼识人,知人善任,臣…深以为然,并无异议。”
听到秦臻这肯定的答复,华阳太后眼中最后一丝顾虑也消散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善!左庶长也如此认为,哀家便放心了。
芈启这孩子,哀家看着他长大的,最是踏实可靠,顾全大局,懂得进退。
有他在朝中辅佐大王,哀家…也就能真正放下俗务,安心在这华阳宫中,颐养天年了。”
尘埃落定,华阳太后得到了她想要的承诺,芈氏一族的核心利益与未来荣光得到了保障,这正是她政治生涯落幕前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而秦臻心中那关于未来的巨大隐忧,此刻却只能深深地、死死压入心底最深处。
为了眼前权力平稳过渡的大局,为了嬴政亲政根基的绝对稳固,芈启…必须成为左丞相。
这是历史洪流中无法避开、必须踏出的一步棋。
“太后放心。”
秦臻收敛起所有异样心绪,郑重其事地承诺道:“昌平君之才德,大王亦有所知。臣必当竭尽全力,向大王详述太后之深意,力荐昌平君,使其能早日为大王分忧,为大秦效力。”
《大秦哀歌》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大秦哀歌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大秦哀歌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