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仲琛闻言,他下意识抬起眼,扫了一眼坐在侧旁的赢高治。
那一眼里,带着试探,带着几分怒意,但也带着一丝不敢言明的希冀。
毕竟赢高治是皇子,是殿下,是晋王,是货真价实的储位竞争者之一。
按理说,李北玄再怎么胆大包天,他也不过一个定远伯。
再厉害,也不可能越过皇子的意志。
于是崔仲琛下意识的希望赢高治能反驳几句,调停几句,甚至说一句轻飘飘的“李兄,你言重了”……之类的话。
但赢高治没有。
此时,赢高治只是低头坐在那里。
像是根本没听到那番话一般,甚至连头都没有抬。
就像一切理所应当。
就像李北玄所言,就是朝廷之意。
崔仲琛见状,心里顿时“嗡”的一下。
脸色惨白无比。
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而另一边,李北玄却深谙打一棒子给个甜枣的手段。
威胁的话说完之后,很快就收了锋芒。
对着崔仲琛拱手一礼,语气微缓道:“不过我李某人,一向讲理。”
“既然崔家不是主谋,那就还不是罪首。”
“这事还能谈。”
“而我呢,我跟崔家也没仇没怨,我也不是要崔家血流成河。”
“我只是想知道,到底是谁。”
“谁借着崔家、借着晋阳的名头,暗中布局,真想把这天下搅一搅。”
“您若能帮我理出这条线、交出这些人。”
“那我今日这封折子,可以压下不报。”
“而我给您三刻钟,不是逼您,是想让您想明白一个事。”
“到底,是要护崔家的门第名望?”
“还是要为别人扛下整个罪名,拉着整个清河陪葬?”
说到这里,李北玄走回座位,从容坐下。
而此时的崔仲琛,整个人都颓了下来。
沉默良久后,终于深深吸了一口气。
对拱了拱手,整个人的姿态一下子放得极低。
声音里,带出几分老态与疲惫:“李公子……请您给崔氏,指一条明路。”
这话出口,堂里的烛火微微跳了一下。
而李北玄见状,顿时心下大安。
终于……
不枉费他装腔作势这么久。
崔仲琛这个老狐狸,终于是服了。
想到这里,李北玄脸上缓缓露出一抹真切的笑意,轻声道:“崔公,您这是问对人了。”
李北玄一边搀扶着崔仲琛坐下,一边慢条斯理道:“崔公,依我看,现在,您只有一条路可走。”
“戴罪立功。”
这四个字,李北玄说得不轻不重,声调平稳。
可崔仲琛听到这四个字时,脸色却瞬间变了。
“李公子,你的意思是……”
崔仲琛皱着眉看着李北玄。
而李北玄也没卖关子,只是抿了一口茶,淡淡道:“崔公您明白的,戴罪立功的路子有千百种,关键看您如何选。”
“您若自愿做污点证人,把真正的幕后主谋指出来,交代清楚,朝廷自会宽宥。那是一种戴罪立功。”
他说到这里,抬眼看了一眼崔仲琛,眼里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
随后话锋一转,声音压得更低。
缓缓道:“当然了,还有另一种。”
“……什么?”
“另一种就是……“您也可以借着这次机会,帮着朝廷,顺藤摸瓜,去把那条线上的人,一网打尽。”
李北玄说到这里,笑意加深:“您有崔家的门路,也知道晋阳里的细枝末节,更知道那些旁支庶子的来往……而这些,都是旁人摸不到、查不清的。”
“一旦您愿意配合,那晋阳之事很快就可以了结,到时候,不光生灵免受涂炭之苦,就连崔家也能戴罪立功,而且不只是戴罪立功,而是立大功。”
“您,明白吗?”
崔仲琛:“……”
他当然明白。
甚至不用李北玄给他解释,崔仲琛自己就能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但此时,当所有话,所有事情都摆在明面上后,崔仲琛却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毕竟做污点证人,固然能保全自己。
可若真正站到朝廷那一边,帮朝廷布网,反手去收拾那些在暗中布局的人,那就是另一重功劳,另一重筹码。
只是……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崔氏,要出手去对付那些曾经有往来的同宗同道。
意味着他和崔家,要背上自家人捅自家人的骂名。
更直白一点说,意味着背叛。
背叛士族阶级。
但……能保住崔家。
尤其是,在眼下这个档口。
朝廷和士族之间的矛盾已经一触即发。
这几年以来。
朝廷与士族之间,那根绷了几百年的弦,已经到了稍一用力便会断裂的地步。
虽然外表上,仍旧是相互倚重的关系。
但暗地里,却已刀光剑影。
所有人都看得明白。
随着外放军府渐渐握在皇权手中,随着新兴寒门一批批入仕登堂。
朝廷已经不再愿意任由这些百年世家盘踞一隅、割据人心。
而一旦条件成熟,朝廷第一刀砍的,必然是这些根深蒂固的门阀。
到那时候,不论你是五姓七望,还是千年传承,都挡不住朝廷集权的铁拳。
所以崔仲琛清楚的知道。。
眼下,他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
如果这一次,崔家选择主动示好,选择站在朝廷那一边。
哪怕背上自家人捅自家人的骂名,哪怕士林中一片非议。
但日后真正清算之时,崔氏会被单独拎出来,记一笔立功,记一笔忠诚。
这会是一道护身符。
护的不只是崔仲琛自己,也是整个清河崔氏,未来几十年的存续之路。
可如果这一次他有所保留,就算能保住崔氏,但朝廷也会记下来。
毕竟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这是所有皇帝骨子里的思维。
哪怕今日他能蒙混过关,可账本里那一笔仍旧会在。
晋阳逆案,崔氏疑涉,交代不尽。
崔氏会彻底失去朝廷的信任。
更何况,当污点证人虽然能保身,可对于士林阶层而言,这同样是一种出卖。
等到那时,崔家再也不是那个高风亮节、士林楷模的存在,而是为了苟活,甘心出卖同类的那一户。
骂名躲不过,清誉难再复。
到时候左右不得人心,上不讨朝廷,下不稳士林,清河崔氏这块金字招牌,也就彻底失了光泽。
喜欢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