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6章 盛放的人生(十三)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李君欣没有立刻回答。

“……”

她走到窗边,望着楼下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高楼大厦间,偶尔还能看到几片等待拆迁的低矮老城区。

李君欣想起了自己童年时,街角那家总是飘着香气的糕团店,想起了外婆那双能绣出栩栩如生花鸟的手……。

那些记忆深处的温暖画面,与眼前冰冷的玻璃幕墙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君欣转过身,目光扫过团队成员,声音平静却有力:“我明白大家的顾虑,从纯粹的商业回报来看,这个项目确实不划算。”

“但是,各位,我们‘君雅’的价值,难道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上吗?”

李君欣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这些老手艺,这些即将消失的‘老街味道’,它们是一个城市的根,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是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文化密码。”

“它们可能不够‘潮’,不够‘快’,但它们承载的温情、匠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任何工业化产品都无法替代的。”

“我们有设计的能力,有传播的资源,如果我们都因为‘不赚钱’而选择视而不见,难道真的要眼睁睁看着它们一个个消失,最后只存在于博物馆的照片里吗?”

她的语气渐渐带上了一丝激昂:“而且,我相信,一个企业真正的成功和受人尊敬,不仅仅在于它赚了多少钱,更在于它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留下了什么温度。”

“‘君雅’不能只做锦上添花的事情,有时候,雪中送炭更能体现我们的格局和担当,这不仅仅是一个政府项目,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投入情怀和智慧的事业。”

她的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团队成员心中漾开了涟漪。

阿雅和小丁对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触动。

“薇姐,你说得对。”

阿雅深吸一口气:“是我们目光短浅了,这个项目,我跟你!”

“也算我一个!”

小丁立刻举手:“不就是啃硬骨头嘛,我们又不是没啃过!”

……

“城市记忆活化”项目艰难启动,李君欣将其内部命名为 “老街味道”传承计划 。

她亲自挂帅,选择了项目中最具代表性,也被认为是最难啃的骨头。

位于老城区深处、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郑记”竹编铺,作为首个试点。

店主郑老伯年近八旬,脊背佝偻,双手布满厚茧和竹篾划出的旧伤痕,但眼神依然清亮锐利。

他的竹编手艺是家传的,据说祖上曾是为宫廷制器的匠人。

店铺又小又暗,挂满了各种筲箕、簸箕、竹篮,工艺精湛,却样式老旧,积着薄灰,生意惨淡,几乎全靠一些怀旧的老街坊偶尔光顾。

李君欣第一次带着阿雅和小丁上门时,郑老伯正戴着老花镜,就着门口的光线编一只小小的蝈蝈笼,手法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听到李君欣说明来意,是政府请来帮他的店铺做宣传、搞新设计的,老人头都没抬,只是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政府?又是搞形式主义!前几年也来过一拨人,拍了些照片,写了篇文章,然后就没下文了。”

“我这手艺,老掉牙了,没人要了,你们这些年轻人,懂什么?别来耽误我功夫。”

吃了闭门羹,团队成员有些沮丧。

但李君欣没有气馁。

她不再提“设计”、“升级”这些词,而是连续几天,什么都不做,就在郑老伯店里坐着,看他干活。

她发现郑老伯虽然嘴上倔,但一拿起竹篾,眼神就会变得异常专注和温柔,仿佛在对待有生命的东西。

她试着找话题,不再谈生意,而是夸他编的小动物活灵活现,问他不同的编法有什么讲究。

起初,郑老伯还是爱搭不理。

直到有一次,李君欣注意到他店里一个角落里,放着一个极其精巧、结构复杂的多层食盒,上面编着精美的“万”字不断纹和蝙蝠图案,虽然蒙尘,却难掩其华。

“郑伯,这个盒子真漂亮,是做什么用的?”

李君欣由衷赞叹。

提到这个盒子,郑老伯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

“这是我爹的爹,给我娘打的嫁妆。”

他摩挲着盒子,声音沙哑:“这叫‘百年好合’盒,用的是最难的‘六角眼’编法,现在没人会了……我娘说,东西用得越久,越有感情,竹器也是通人性的……。”

他的话匣子,因为这个嫁妆盒,终于打开了。

他讲起他爷爷如何严格选竹、破篾、打磨,讲起他父亲如何创新图案,讲起他小时候如何在竹屑飞舞的院子里长大,空气里都是竹子的清香……。

李君欣和阿雅她们,就静静地听着,用镜头悄悄记录下老人回忆往事时脸上那种混合着骄傲与落寞的神情,记录下他那双布满沧桑却无比灵巧的手,每一个动作的特写。

真诚是唯一的通行证。

几次下来,郑老伯的态度明显软化了许多。

他开始愿意回答一些关于技艺的问题,甚至偶尔会指点一下李君欣她们辨认不同的竹材和编法。

……

取得了初步信任,李君欣才开始动真格。

她没有简单地给“郑记”设计一个时髦的LoGo了事。

她认为,核心不是给旧瓶子贴新标签,而是要让古老的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场景,焕发新的生命力。

她亲自操刀,为“郑记”设计了一套全新的视觉系统。

LoGo以郑老伯编织时的手指动态为灵感,抽象变形而成,辅以古朴的书法字体。

色彩体系选用了竹青、米白、赭石等源自自然和岁月的颜色,整体风格极简而富有禅意,完美保留了竹编的质朴内核,又赋予了其符合现代美学的高级感。

更关键的一步是产品创新。

李君欣组织设计团队,与郑老伯进行了无数次“头脑风暴”。

东西过时了,那就让老东西焕发出不一样新的光彩。

她们把郑老伯的经典作品带到工作室,反复研究其结构、工艺,寻找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点。

喜欢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