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史前部落生存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0章 梳麻机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这些麻纱由于被梳的非常细,相当于原先纱线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需要多根捻成一道。

并且在被梳麻机“吐”出来之后,还会经过小木辊的挤压,故而这些纤维之间,已经可以看成是连续到了一起,在纺纱的时候,就不用再去花费时间人工捻线了。

这就省去了之前需要人工绩线的麻烦。

“你们看,出来的麻线,每一根几乎都比头发丝还要细,比我们用手撕出来的要细很多,连续性更好,也不用我们去加捻,到时候直接把这些麻纱给送到脚踏纺纱机上,直接就能缠绕成纱锭。”

“这些麻纱会经过两个硬木或者石头压辊,咱们踩踏板的时候,压辊也会转,把麻纱压得紧紧的,这样麻纱就不容易散。最后,麻纱会缠到旁边的木筒上,木筒转一圈,麻纱就缠一圈,等木筒上缠满了,咱们就把它取下来,这就是能够用来纺织的麻纱了!”

木菲拿着刚缠好的一小段麻纱,摸了摸感慨地说道:“这麻纱真光滑!比我们用手捻的还均匀,以后纺线之前,就不用再把麻纱一根根捋顺了!”

“不错,咱们用手搓或者是纺车纺出来的麻纱,就是因为绩线的时候粗细不一致,搓出来的有的粗有的细,织出来的布也不平整;用这机器出的麻纱,从头到尾都一样粗,织出来的布肯定又平整又结实,做衣服穿肯定舒服。”

黑羽笑着招呼着大家,给大家分配好各自的职责。

“这器械对熊部落有多重要,你们是知道的。之前我们处理麻,一个族人,一天顶多能梳出两小捆麻,搓出小半斤麻丝;现在有了这器械,一个人喂麻、一个人踩踏板、两个人看器械、一个人收集出丝。一天能处理出来五十多斤麻纱!而且还省去了绩线的工作。”

因为这个器械将麻丝给分的特别细,在小木辊旋转的过程中,将这些分散开来的细丝,变成了一张张“薄网”,然后通过出口,形成了连续的麻纱。

“族长说了,熊部落今年种的麻比去年多了一倍,其实并不是只能提升一倍,就是因为我们绩线的速度太慢,这才让部落不敢种更多的麻田。”

正如黑羽所说,熊洪对熊部落纺织坊这个重要的麻布生产工坊非常重视,无论是原料还是技术,无论是场地还是物资支持,包括人员,几乎都是有求必应。

只不过在今年之前,纺织坊的生产能力的确有限,虽然经过多次技术和器械上的革新,但限制的因素依旧比较多,尤其是纺织前的准备工作上。

但现在梳麻机的成功发明,让部落纺织坊的最后一块短板也被补齐,连黑羽都能看出来,部落从来年开春开始,肯定会加大麻田的种植,用来满足部落越来越旺盛的麻布、麻绳等各种麻制品的需求。

“有了这器械,明年族长就能放心种更多的麻田,到时候我们部落的麻布、衣服,就能去更多部落,换更多的物资回来。”

“今天下午我们就尝试着用这器械先处理一捆麻,每个人都熟悉一下自己负责的工序,有不懂的就问我或者熊木他们,咱们争取早日把今年的麻都变成麻纱,搞完之后,大家就能休息休息了。”

因为纺织坊新器械的缘故,熊洪特批这几个族人不用参与考核——事实上他们的水平差不多就在三四年级左右,就算去考,也差不多还是这个水平。

而梳麻机的重要性,显然比部落多一两个更高年级的族人重要的多,故而熊洪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了黑羽他们的申请。

有了新的器械,自然也要有会使用这些器械的族人,到时候多培训一点族人出来,明年麻田收获后,就不愁缺熟练使用器械的族人了。

“族长,有了这个器械,再加上明年就能改造成功的水力纺纱车,还有斜织机,部落纺织坊的整个工序,几乎都是器械工作了。”

熊木十分高兴,兴奋的满脸通红,“这样一来,每个月,纺织坊这边至少能出一千匹细布。”

一台梳麻机,按照现在一天五十斤来算,一个月就能处理掉一千五百斤晾干的麻皮;

一台脚踏式三锭纺纱机,每天至少可以纺出来50个纱锭,按照目前一锭麻纱一两的标准,差不多有5斤左右。也就是说,一台梳麻机的处理量,就可以供应十台多锭纺纱机。

不过这只是现在的器械,熊木在成功制造出梳麻机之后,又把目光瞄准上了纺纱机。

以水力驱动的纺纱机,事实上已经制作出来了,不过现在天寒地冻的,外面也没有水流可以驱动,故而只能用畜力来拉动,一天也就处理五斤左右。

要是明年改造之后,至少可以达到一台纺纱机一天处理十斤。

而斜织机一天能够纺织多少布,在纱锭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其实现在比较固定,一台织机,一天就能织出优质的衣服布料一匹多一点,也就是熊部落所谓的细布。

要是粗布或者用于麻袋上使用的布匹,那这个速度还会更快。

而整个部落,斜织机现在有三十多台,一个月至少也能生产出来一千多匹。

部落现在的一匹布,按照现在的纱锭重量,差不多需要150锭左右,也就是一匹细布现在差不多有个15斤左右。

“不过我今天看了一下梳麻机,这梳麻梳的太细了,自然到时候纱锭也细,对斜织机来说,织布的速度反而会降一些。”

熊杰端起黍米酒,喝了一口,在今天,熊洪终于承认了他成年的事实,允许他喝一杯,“要我说,还要再增加斜织机,或者把织机给改进一下,让它们互相可以配合起来。”

“不错,这也是我准备给你们布置的任务。”

熊洪点点头,将面前烫熟的羊肉片夹到碗里,“正常的搭配是这样,一台梳麻机,一天产50斤麻线,可以供应十台纺纱机的需求量,大概生产500个纱锭,约等于三四匹布的重量,也就是两台斜织机一天的需求。”

众人闻言点了点头,现在虽然在吃饭,氛围也很不错,不过跟族长一起吃饭,总会谈论到一些部落的事情上。

熊木放下筷子,用桌子上的碗筷杯子来打比方:“那其实这样一算,固定的生产器械就已经能够开始制作,各个工序也能准确安排族人,就不像以前那样,什么材料缺了,再去临时准备什么材料。”

“不错,正是这样,”熊洪看着熊木面前的碗筷和杯盏,“一台梳麻机只要五个族人,十台纺纱机十人,两台斜织机四人,每日就可以生产麻布四匹,再安排一个队长,负责处理突发事件。”

“梳麻机的速度应该可以更快,五十斤,只是现在还没有最终确定的数字。”

熊杰脸上红红的,眼神却特别明亮,这个黍米酒口感真不错,怪不得深受部落族人喜爱,他开口说道,“要是各个部件最终改造好,操作的族人熟练,我估计至少可以提升一倍的产量。”

熊洪不禁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观点,而熊杰也说道,“脚踏式三锭纺纱机的产量是不高,不过等到春季冰雪融化,一台水力纺车,差不多就顶四五台脚踏纺纱机,一天至少能处理20斤纱线,也就是能提供200个纱锭。”

“而水力纺车,也只要三个人就能配合完成。”

“如此一来,纺织坊的人员配置就要改变一下,5个人梳麻,那就要15人纺纱锭,需要4台斜织机也就是8人,每天就能生产8匹布。”

熊木冷静地说道,

“整个纺纱坊,现在就有族人200来人,按照这样的分配法,一天的产量,就能达到50多匹布,甚至能达到60匹,一个月,至少在1500匹左右。”

1500匹!

一个月!

熊洪此时没有像周围的匠人一样激动,这个产量对部落来说,着实不算低,不过熊洪可是见过“大世面”的,对部落的产量没什么惊讶的地方。要知道,熊木他们所说,可都是非常精细的纱线,布匹的柔软性、延伸性甚至穿在身上的舒适性,都要比现在的布料要好。

而且产量,也要比之前提升了近五成。

想到这里,熊洪内心不得不感慨,还真是见识到了机械的威力啊。

一个月生产这么多布匹,听起来很是产量很高,但对于部落内部的需求,外加周围部落的需求,其实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更何况,这些布匹可不仅仅是用于制作衣服。部落的床单、旗帜、帐篷、防晒遮挡以及正在研制的油布,都需要这些最基本的麻布。

“不管怎么说,整个麻布纺织的过程,已经都有合适的器械了,这总归是一件好事,至于后面是不是需要进行调整,或者再有改进,那得等到以后再说。”

熊洪放下黍米酒的酒杯,脸上的笑意不减,“诸位也不用想太多,这两天把你们各自负责的工坊、院内,今年做了哪些事情给总结好,想一想明年该怎么去做。”

虽然众人普遍不太喜欢准备这种总结或者规划性的文字性材料,但也没人敢反对,毕竟熊洪这几年,每年都在要求他们做这件事,而且还不允许拒绝,就连熊洪自己,以及大巫师,都要按照这个要求来,更别说他们自己了。

况且,搞技术的本身就需要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计划,他们虽然有些不乐意,不过好处还是很明显的。至少他们清楚这一年做了哪些事情,接下来又要做哪些事情,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甚至还促使他们养成了记录相关笔记的习惯。

很多重要的技术,都是通过这种方式积累经验,减少重复试验,故而节省了部落资源,也提升了生产效率。

……

喜欢史前部落生存记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史前部落生存记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