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的时候,陛下提议了给沈洛瑜封王的事情,敲定后,就有大臣提出,国朝初立,应恢复科举,选拔官员。所有人对此都很赞成,而沈羡之却站了出来。
陛下见状问道:“太子可是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所有人都看向沈羡之,以为他对此时恢复科举有不满。
沈羡之却问出了一个问题,“陛下,请问对于此次科举选士有何章程?”
苏南石(晋阳王之女,云安郡主的夫君)率先站出来说道:“自然是按照旧例。”
房大人也说道:“一切有例可循。”
黎大人说道:“虽说有旧例可循,但此时太子殿下提出,想必有不同的看法?”
沈羡之这时才说道:“陛下,如果按照以往的旧例选拔,恐有不妥。”
陛下对太子提出的不同意见心中不悦,他以为太子是因为次子封王的事情,想借题发挥,不过他面上不显,问道:“哦?有何不妥?”
“陛下,这几年北方连年征战,而南方虽偶有征战,但相对稳定,如果真的要统一科考选拔,恐怕北方举子考不过南方举子,长此以往于国无益。”
陛下听了这话,心里‘咯噔’一下,确实啊,北方连年征战,士族要么逃离,要么被彭帆诛杀,学子肯定比不上南方,如果长此以往,官员总是一个地方出来,那朝堂安稳还要不要了?
于是点头道:“太子所言甚是,诸卿可有良策?”
一些出身于科举氛围浓厚地方的官员,心中自然对太子提出的这个事情不满,于是说道:“陛下,北方虽连年战争,实乃天灾人祸,如果区别对待恐怕会让一些学子心生不满,更何况科举素来都是以才取士,公平为要!”
胡家虽然在心里明白,如今士族多居于南方,此次科举更是很多士族的囊中之物,太子此举明显会伤及南方士族利益。
但胡家乃是太子姻亲,此时只能站出来支持,“陛下,太子此言乃是经国之论。”
魏义瞿自从上次之后,就发现太子对魏家的态度寻常,更别说林家之前还利用魏家刺杀于太子。
所以站出来反驳道:“陛下,太子殿下虽顾虑北方学子,可科举公平不可废。若因一时地域差异便区别对待,日后恐开特权之先河。且南方学子苦读多年,若因此受限,难免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沈羡之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众人,接着说道:“陛下,我并非要废科举公平,只是可分南北区域按比例录取。如此既能保证北方举子有入朝为官之途,也不损南方举子晋升之路。”
黎大人的老家就在北方,如今才回归不久,心中很清楚延化已经被安怀国那帮贼人折腾的满目疮痍,活着都难,更别说读书了。
于是站出来说道:“陛下,魏大人此言私心甚笃,当为叛国之言!”
魏义瞿气的跳脚骂道:“你血口喷人!魏某一心为国,毫无叛国之心,亦无私念!”
黎大人冷哼道:“难道在大人心目中只有南方是大晟国土吗?陛下,北方经多年战乱,亟需人才建设,若官员中无北方之士,于北方发展不利,于国家稳定亦不利。”
其他大臣也开始权衡利弊,一些原本反对的大臣,也觉得太子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于是也开始纷纷谏言。
陛下看向次子问道:“众人都有谏言,你呢?”
沈洛瑜原本一直未发言,是不想得罪朝中任何一方大臣,想保持中立。但陛下发已经问,更何况他心中清楚太子说的很对,于是站出来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如果官员只出自一个地方,恐不利于大晟稳定。”
陛下最终缓缓开口:“太子所言,确有道理。此事就按太子说的,分南北区域按比例录取,再议详细章程。”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结束的时候,沈羡之又说道:“陛下,臣以为防止科举舞弊,应重新规定细则。”
事实就是,沈羡之虽然也参加过前朝的举人考试,但也正因此,才发现了前朝科举的不足之处,能通过的几乎全都是士族达官显贵,寒门几乎没有,并不是说这些人没有才学,而是如果科举只被上层侵占,那才是真的完了。
所以为了保持下层往上的通道,沈羡之不得不提出来。
此言一出,那些咱在朝堂上的官员,那些士族达官显贵的代表虽然有坐不住,但是他们心里很清楚太子虽并未明说,只提出的防止科举舞弊,但实际打的什么算盘,所有人都知道。
沈北渊对此深有感触,当初要不是他娶了徐氏,有了钱财上的支持,恐怕他连举人都考不上,师生,家族等等因素使得能上位的只有上层之后。
于是点头道:“确实如此,今年是大晟的第一次春闱,务必保证科考场的清白,否则那就真的贻笑大方了!那太子就写一份奏疏递上来。”
沈羡之见陛下上了心,拱手应了。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陆续退朝。那些士族达官显贵的代表们聚在一起,面色阴沉。
其中一人低声道:“这太子三番五次坏我们好事,此次科举改革,对咱们士族极为不利。”
另一人附和:“是啊,不能坐以待毙。”
而那些真正是一心为国的大臣们则纷纷称赞太子目光长远。
黎大人笑道:“太子此举,实乃利国利民,日后朝堂必能人才济济。”
房大人等人虽然也是出身士族,但他们心里很清楚,大晟的未来需要太子这样的君王,只有如此,才能让大晟这片土地重新恢复往日荣光,而不是被异族,他国欺压。
这些人心里很清楚,陛下之所以能容留那些只为了自身利益的官员,不过是为了目前的安定罢了。
沈羡之刚走出朝堂,就有人围了上来纷纷夸赞,无论这些人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又为了什么上前恭维,沈羡之只是微微一笑,“这是为了大晟的未来,只有选拔出真正的人才,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回到东宫后,他便开始着手撰写科举防止舞弊的奏疏。
喜欢这个开局有点惨啊!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这个开局有点惨啊!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