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的谈一谈?
要寡人在两个和尚面前,谈是怎么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僧人的?
那不纯找死嘛!
寡人可不像你们这群不怕死的和尚!
寡人明明都让人放出话去了,要誓愿杀够一万个和尚,结果还有和尚源源不断的冒出来送死!
那些居住在本国内死不悔改,不顾禁令,死活要参禅拜佛的也就罢了,执迷不悟,死不足惜。
剩下外国来的和尚怎也不知道打探打探消息?一个个的尽往寡人灭法国里钻,还有蠢到要传教的!
如今更是连东土大唐,那个传说里的天朝上邦,都有僧人隔着不知道几万里走来了,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闯入寡人寝宫…………
无法无天!简直就是群无法无天的暴民刁民!
心中止不住的痛骂起这群不要命的疯子和尚,灭法国王脸上却依旧维持着和煦笑容,神色愈发诚恳的对陈启道:
“圣僧误会了,寡人之心诚,天地可鉴,岂是搪塞之言?”
“先前杀僧,只因那僧人诽谤寡人,寡人一时气愤,这才铸下大错,如今得见圣僧天颜,方知何为佛家威严慈悲,幡然醒悟,再也不敢杀僧了。”
“圣僧若不信,愿由圣僧亲手剃度,接引寡人皈依佛门,永为弟子。”
看着起身行礼,躬身弯腰的国王,陈启心中感叹这厮难怪能当一名合格的君王,即使颁布了杀僧誓愿这种比较离谱的政令,都能让治下依旧安稳平定,那些沙门信徒不聚众闹事。
简直就是把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一真理玩明白了,恐怕就是不当国王,在这世道里也能混的很舒服。
不过陈启今夜来访的目的,可不是想凭借这一手隐秘的潜入方式,来给灭法国王一个惊喜,威胁国王取消杀僧誓愿,然后给他们通关文碟盖上大印,礼送出境的。
毕竟不说这法子治标不治本,就凭这国王表现出来的智慧,事后加强王宫守卫,再直接翻脸,满城大肆搜捕他们才是最可能发生的事。
“陛下,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否是搪塞之言,你我心知肚明,且以陛下治理一国清明之智,又岂会因一时之气,就要大肆屠戮僧人?”
“若真如此,贵国又岂会无忠直刚臣劝谏?想我唐皇陛下,虽已是人中龙凤,天日之表,仍留了魏征丞相在旁直言劝谏。
陛下能将灭法国治理的井井有条,祥光喜融,可见有类我皇,必然也设了类似言官之职。”
灭佛之举其实算不上什么离谱政策,据陈启上辈子的记忆所载,灭佛的有为君王也不是没有,甚至直接组成了“三武一宗”的灭佛组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些君王不约而同的选择灭佛,不为别的,基本都是因为当时的佛教势大,影响了世俗王权与经济等因素,所以才皆选择了强制“灭佛”。
但……和上面的几位相对比,这位灭法国王的灭佛举措就实在是太糙了,糙到了直接对普通僧人进行肉体打击。
而且,不同于陈启上辈子的世界,如今的西游世界,传承有序的佛教经文,可不是什么虚构出来的神神叨叨,他们背后……是真有神佛菩萨的。
灭法国王干出这样的荒唐事,还没因为出门先迈右脚,被门槛一脚绊死的可能性只有一个,那就是八成治国有功,被佛陀菩萨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一马了。
但还想完成一万的杀僧誓愿?
呵呵,别做梦了,哪怕没有自己师徒四人的路过,陈启也敢肯定,临了绝对会出岔子!
不是有菩萨化身下凡,教他做人,就是有“佛法”降世示警!
佛陀们虽然慈悲,但也不是泥捏的啊!真当他们看着徒子徒孙被杀没反应啊?
车迟国外的那五百僧人在引起注意,有着神佑的情况下,可是绳吊不死,投水不溺的!
不是,你这个和尚,称赞寡人就称赞寡人,扯你们家陛下作甚?
还我有类唐皇?
呸,不愧是外来的和尚,惯会给自家人脸上贴金。
灭法国王见陈启似乎不好糊弄,又在那表面的称赞之下,品出这位和尚言下的深意,竟与自己这些年杀的迂腐僧人大有不同。
于是虽然有些腻歪这和尚对东土唐皇的吹捧,但灭法国王也终究将态度端正了起来。
起身回桌坐下,一边悠然自在的拎起一个精致鎏金小茶壶给自己倒了杯茶水润喉,一边终于正视起来了眼前的破烂黝黑僧人,轻笑一声道:
“和尚,可是有言要教寡人?”
“阿弥陀佛,谈不上说教,只是在说之前,还是想知道陛下为何杀僧。”
眼见着国王的态度松动,陈启竖起手掌,认真的看着对方道。
“呵呵,还能是为什么?你沙门不事生产,据山为寺,私占田产,大肆敛财,蛊惑人心,度民为僧,不服王化,一桩桩,一件件,你问寡人为何杀僧?”
“占膏腴之田千顷,夺百姓口食之粟;踞名山胜水为私寺,截天地造化之功。不事稼穑,不纳赋税,徒以香火掩饕餮之欲;不织寸布,不戍边疆,反借袈裟逃家国之责!
更可恨者,假托佛言,蛊惑愚民:诱壮丁剃度,断人伦骨血;骗贫者供奉,吸苍生膏髓。金身塑像,熔尽民间铜铁;宝刹连云,耗尽国库税银。口诵‘众生平等’,却藏金银如山;身披‘清净袈裟’,偏行豪夺之恶!”
“不,你应该问寡人为何不杀僧!不杀了你们这群乱党刁民,寡人如何治理好家国?!
还是说,你要和那些死在寡人屠刀下的和尚一样,告诉寡人,世有佛陀,寡人这样做会遭报应?”
“呵呵,假若佛陀真有眼的话,第一个杀的也是你们这群犯上作乱,敛财以供私欲的假僧!”
看着摇曳烛火下,陈启那明灭不定的星眸,灭法国王只觉心头一阵无名火起,再也顾不得会不会惊动殿外侍卫,引来这二贼行凶,怒掷手中茶杯,拍桌威严肃穆道。
这一刻,他身上再没了先前识时务的变达和蔼,而是那个雄坐金銮宝殿之上,下令杀僧的冷酷君王!
须知道,这西方之界,因靠近天竺灵山,尽是些尊崇佛法的小国,比丘国更是以国名礼佛,怎会有灭法国这样的异类?
只因陈启面前的国王年少登基之时,曾目睹过国内僧寺的肮脏之事,心中生恶,耗费了十数年之故,才有了一朝灭僧,发下屠万大愿!
如此明君,又岂是易与之辈?
雄浑气魄,方是本来面目!
“陛下!”
寝宫外,侍卫听见君王的怒吼,连忙转身下跪请示道。
“与你们无关,替寡人守好门户就好。”
威严的声音自寝宫内传来,虽已经算与陈启两人摊牌了,但国王可没想着直接激怒这二人,伤了自己这金玉之躯。
“是,陛下。”
寝殿外的侍卫们稍一犹豫后,还是依令而行,起身奉命道。
只是……看着那透过厚纸窗,昏黄灯光下映照出来的三道身影,侍卫们心里不禁都泛起了疑惑。
陛下,娘娘,海公公,刚好三个人,陛下是在与娘娘秉烛夜谈,海公公随侍在侧么?
可若是与娘娘相谈,陛下何来的如此大怒火?
且这身形影像,也不太对啊!
“原来如此……”
国王的回答不出陈启所料,一国君王推动灭佛,在排除对方是个昏君暴君的情况下,那么无外乎就是当地的沙门威胁到王权,侵害了当地的民生。
而对于那些堪称佛门的蠹虫,披着袈裟敛财,达成私欲的“天魔”生死,陈启也并不感兴趣,他只是了然的点点头,凝视向国王,沉声问道:
“陛下所言佛门败类,贫僧一路行来,也曾见过,人心贪欲,非是佛法尽可抑制。
陛下清理他们,确实有理,乃是大大的功绩,我佛如来想必也是无话可说。只是贫僧尚有一问,陛下,你下令所杀的僧人里,真的都是这样杀之无愧的腌臜僧人吗?”
再次迎着陈启那明亮的双眸,国王张了张嘴,虽很想大声告诉对方,他下令所杀的都是僧人,都是乱党刁民,自然该死。
可是看着对方那清澈透亮,似乎能照进人心底层的目光,国王脑海里不由回想起了那些死在法场里的和尚…………
是,一开始下达政令处刑时,确实有很多,膘肥体壮,满脑肥肠,身披金色袈裟,却宛如沐猴而冠,滑稽可笑的“假”僧人被诛。
但自那些“假”僧人之后,那些硬顶着灭法国法令,固守残庙,闭目念经的清瘦老僧,大声弘扬佛法,从容不迫的青年僧人……
也被一个个灭法国士卒送上了法场。
而后,更有一个个闻听灭法国“灭法”,自灭法国周边国家而来,杀之不尽,灭之不绝的僧人前来“传法”……
哪怕,代价是被百姓举报,官吏抓捕,送上法场,脸上也无惊怒怨恨,而是一种带着些许遗憾的淡然赴死。
灭法,灭法,可若这“法”深得人心,又如何灭得干净呢?
“那些僧人,并非全都是罪有应得,但,这是必要的牺牲,若不以雷霆之势清扫沙门。
待到来日,你们这些和尚卷土重来,又据山为寺,蛊惑人心为僧侣,尾大不掉,寡人这些年来的努力,牺牲,才是真的白白浪费!”
深吸一口气,灭法国王睁开刚才闭起的双目,沉声回道。
是的,这都是必要的牺牲,灭法国在他之前,尽是些尊崇佛法之辈,他若是不激进些,又如何有今日“灭法”功果?
“必要的牺牲么……”
陈启喃喃自语一句,眼神闪动,不与国王多作争辩,只是叹了一口气道:
“可陛下,这样的杀戮,达成了陛下想达成的目的了么?陛下又可有自信,继续这样维持下去呢?”
当然达成了!
只要寡人在一日,这灭法国便能灭尽诸法,还百姓一个太平!
只要……寡人还在。
想到除了自己亲手提拔的一批官员外,剩余的王公贵族,百姓大臣,皆是因他个人的威望强压,才会以僧为罪,按照他许下的“誓愿”,押僧上法场。
灭法国王的嘴唇翕动,心头就有些颓废无力。
灭法国自开国以来,就尊崇佛法,这风气,又岂是他一人可以强行扭转完成的?
旁的不说,他那杀僧的“誓愿”一词,就和佛门脱不了干系!
他在世时尚可以威望强压,那他不在了呢?
新继任的太子,新提拔的官员……甚至,连他亲手提拔的官员里,哪些是真的厌恶佛法,哪些是为了迎合他,“暂时”厌恶佛法呢?
“陛下,这样做是灭不了法的,法自在人心,王权可以强压人心,但永远摧毁不了人心。”
看着怔神的国王,陈启明白对方已经被自己说动点醒,便摇了摇头继续道。
若佛法真是这样简单就可以灭亡,那他上辈子的世界,就不会还存在佛教了,甚至信徒众多,香火繁盛。
更遑论,这世界,佛经可不是纯吹牛的传教法典啊……
里面描述的佛陀,菩萨功行伟力,可都是实打实的!
不过好消息是,佛经里描述的佛陀,菩萨,慈悲为怀也是真的就是了。
不然灭法国王可真活不到现在。
“所以,圣僧的意思还是劝寡人收回杀僧政令,继续推崇佛法喽?”
灭法国王回过神来,似笑非笑的看向陈启,出声问道。
“不分青红皂白,无辜与否的杀僧令,自然是要取消的,但是推崇佛法,也大可不必。”
“陛下所虑沙门者,不过几点,藏污纳垢,聚众敛财,不事生产之类,贫僧不才,也有一二良计献上,可解君忧。”
面对国王的误解,陈启只是摇了摇头否认,便竖掌起身,神色严肃的行礼答道。
“哦?计将安出?”
国王捋了捋唇上胡须,眼角一挑,倒是想见识见识眼前这个“武力充沛”的“高僧”愚见。
莫非,这厮还能想出限制同门的妙招来?呵呵,真若想出来了,不怕被那些同门冠上个“遗臭万年”的名声么?
《西游旅记》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西游旅记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西游旅记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