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者号”飞船的着陆舱在盖亚星系第三行星的海洋上空悬浮时,舷窗外的液态水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队长苏棠盯着探测仪,屏幕上的生命信号图谱让她呼吸一滞——水下三千米处,有密集的生物能量反应,波长与“星地稻”完全吻合,却又带着更古老的波动。
“是程禾的‘远航稻种’。”程风的声音从通讯器里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她在20年前的日志里写过,曾用无人探测器向盖亚星系发射过稻种,当时以为丢失在星际尘埃里了……”
潜水舱沉入深海时,水压让舱体发出细微的呻吟。苏棠透过观察窗,看到了毕生难忘的景象:成片的发光稻种在洋流中舒展,根须像蓝色的绸缎,在海床上织成巨大的网,网眼处结着半透明的谷粒,折射着从海面透下的星光。更惊人的是,这些稻种的根须末端,正与“星地稻”的根须轻轻触碰,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在牵手。
“它们在交换基因信息。”苏棠调出基因测序图,眼眶瞬间湿润,“‘远航稻种’保留着程禾最早的培育数据,‘星地稻’带来了地球和太阳系的进化信息,它们在……互补!”
舱内的温度突然下降,探测仪发出警报:“检测到高强度能量场,来自海底火山口——是星祟珠化解后形成的灯塔,正在向我们发送信号!”“远航稻种”的谷粒被带回潜水舱时,表面的蓝光突然闪烁,投射出一段全息影像。程禾出现在画面里,穿着20年前的白大褂,头发上还沾着稻壳,手里举着颗稻种,笑得像个孩子:“如果有人看到这段视频,说明‘远航稻种’活下来了。这颗种子里,藏着我给宇宙的信——每个能种出稻子的地方,都该有炊烟,有欢笑,有把他乡当故乡的勇气。”
影像里,她展开一张星图,盖亚星系被圈了个红圈,旁边写着:“这里的液态水含硅元素,稻种需要与本地藻类共生才能扎根,我在基因里留了‘共生密码’,等‘星地稻’来了,就能解开。”
程风看着星图上的批注,突然想起程禾去世前给他寄的最后一个包裹,里面是颗用红绳系着的稻种,附纸条说:“等你能到盖亚星系,就把它埋在‘远航稻种’旁边,那是我用你小时候掉的乳牙培育的,带着你的dNA,能让稻种更‘认亲’。”他当时只当是姐姐的玩笑,此刻却郑重地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那颗稻种,轻轻放进深海的泥土里。
稻种入土的瞬间,整片海床的蓝光突然暴涨,“远航稻种”与“星地稻”的根须同时向上生长,穿透海水,在海面形成巨大的光柱,与星际灯塔的光芒连成一线。苏棠的探测仪显示,光柱中包含着程禾的全部研究数据,从最初的失败记录到最后的成功配方,甚至还有她给未来殖民者的菜谱:“盖亚的稻子适合做海鲜粥,记得多放姜丝,暖胃。”星际灯塔的光芒在盖亚星系的边缘闪烁,像程禾眨着眼睛。苏棠发现,这些由星祟珠化解而成的灯塔,不仅能指引航向,还能净化星际尘埃中的辐射——程禾在日志里早就预言:“怨气消散后,戾气会变成守护力,就像受过伤的人,更懂得保护别人。”
在灯塔的指引下,第二批殖民者的飞船顺利抵达。当他们在海面上搭建浮动农场时,“远航稻种”与“星地稻”杂交出的新品种已经长出了第一茬,谷粒在阳光下泛着金银双色,煮出的米饭带着海水的清甜味。
苏棠在农场的纪念碑上,刻下程禾的话:“宇宙很大,但只要有稻种发芽的地方,就不是远方。”她看着孩子们在浮动平台上追逐打闹,手里举着用稻穗编的花环,突然明白程禾为什么执着于让稻种远航——不是为了征服宇宙,是为了让每个孤独的星球,都能因为一粒种子的到来,变得温暖而热闹。
程风在通讯里给苏棠读程禾的另一篇日志:“今天风风问我,为什么总对着星星说话,我说,星星就像天上的稻穗,每颗都藏着一个家。等他长大了,会懂的。”
苏棠望着盖亚星系的双子星,突然觉得,那两颗依偎在一起的星星,像极了程禾和程风小时候,在故乡的稻田里并肩看星星的样子。一年后,盖亚星系的浮动农场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金银稻”的谷粒被送往更多星系,每颗种子里都带着盖亚的海水气息、地球的红土记忆、太阳系的星光能量。星祟珠灯塔的光芒在星际间连成网络,指引着载满稻种的飞船,飞向一个又一个未知的星球。
程风收到苏棠发来的照片:殖民者们在浮动农场升起炊烟,稻壳燃烧的香气混着海风,飘向深海里的稻种根须网络,那些根须竟轻轻摇曳,像在回应。照片背面,苏棠写着:“程禾说的炊烟,我们烧起来了,闻着像家里的味道。”
李默在地球的“禾光”稻田里,种下了从盖亚带回的“金银稻”。秋收时,谷粒在月光下同时泛出地球和盖亚的光,村里的老人说:“这是程禾姑娘在天上,把两处的稻子捆成了一束。”
程风把程禾的日志整理成书,最后一页印着盖亚深海的稻种根须图,旁边配着一句话,是他加的:“所谓永恒,不是永不分离,是哪怕隔着亿万光年,也能让根须找到彼此,让光记得方向,让每个种下稻种的人,都敢说——这里就是家。”
喜欢万尾妖王的影新书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万尾妖王的影新书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