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合院:噶完贾东旭,隔壁种田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54章 仓库建好,交粮标准,政策条件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6月底,第一栋仓库综合楼竣工,不过平安新村能采购的水泥与红砖指标也已经到了极限,再去公社里拿批条是不可能了。

后面还要采购的话,指标就没有了,但是可以跟那些村办工厂以物换物,不过总用腊肉换水泥红砖,不是说不可以,但很亏本。

而从四九城那边通过雷师傅采购,他是有办法,不过运费和价格就很高了。

另外通过程主任弄一些水泥与红砖的指标,出于以前的关系,倒是可以帮点忙。但不可能一直这样,因为新村不是在他的管辖之内,一直帮忙名不正言不顺,容易有隐患。

暂时只能这样,不能弄得太过分,而且后面建设新村的时候,水泥红砖需要的数量那可不是一般的大,成天从城里通过雷师傅买也不现实。

也幸亏方平安决定第一个建筑是二层(加地下室)的综合仓库楼。地下室储存粮食肉类,一层是食堂工具间办公室作坊等等功能性区域,二层是村民临时集体宿舍,三层平台可以用作晒谷场。而且方平安不想跟其他人挤在一起住,打算在天台上隔一处位置出来,先临时做个小木屋,这样隐秘性也好一些。等后面房子建好以后再搬下去。

综合仓库楼,每层长宽各25米高3米,除开走道以外,每层的仓储或住宿面积为484平,每间屋子都是5.5m*5.5米总计30.25平,每层16间。

而新村总人数为58人共33户,很多都是一人一户可以住高低床,挤一挤稍微做点隔断,还是能挤的下去的。

年底之前再建一些房子,居住问题便可以解决了。

综合仓库楼建好以后,雷师傅他们就回四九城了,然后刘光天等人就每天开车跑来跑去,把放在轧钢厂仓库的物资,以及花园子里的物资不断的搬运过来,顺带采购。李怀德那边也不含糊,派车给方平安运了两趟,总算把东西全给运完了,一直放在轧钢厂的仓库里也不是回事儿。

而方平安这边就带着大家开荒,建梯田,挖鱼塘,顺带砍树准备做小木屋。

这边划给他们村的区域里,树是让砍的,不砍没法儿改成梯田种地,毕竟还是以粮食种植为主。

建木屋的设计图方平安之前就画过,然后雷师傅给改了很多地方,方平安本身也有点手艺,按照雷师傅修改好的设计图来搭建,方便简洁,没太大的技术难度。反正也不图它有啥美观性,能住人就行,等明年收成达标以后,再解决建筑材料的问题。

市里给新村的政策那份文件方平安仔细研究了好几遍。

大致上跟普通村子的要求是一样的,但也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因为毕竟是Sh主义新村。

平安新村总面积200亩,耕地不能少于70%也就是最少为140亩。

交公粮的要求:

首年,公粮可按标准一半来交,因为新村啥也没有正在开荒,昌平区标准大概是一亩地上交120-150斤。

也就是年底之前新村至少得交8400斤粮食,当然,不同粮食折算标准不一样。

而从明年开始,就得和其他村子一样了,公粮按照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核定,比例为5-15%,60年代昌平地区每亩约50-100斤(小麦\/玉米为主)。

另外还有统购粮(余粮),根据当年产量浮动,通常占产量的20%-30%,与公粮合计可达总产量40%以上,但这部分有偿,不过价格很低约为市价的1\/4。

若遇丰年,余粮任务可能增加;灾年则可能减免。

方平安想了想,以60年代这么低的产量来说,自己种几亩地的土豆就全给解决了,不成问题。

去崔村公社时,方平安也问过公社书记交公粮的注意事项。

昌平地区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部分杂粮(如谷子、豆类)。

亩产水平:小麦约 100-150斤\/亩(受品种、肥料和气候影响较大);

玉米约 200-300斤\/亩(比小麦略高,但仍受制于传统耕作方式);

综合平均约 150-250斤\/亩(视年景和土地条件浮动)。

然后方平安就放心了——就着?

老子弄出来的土豆亩产3000斤!红薯亩产2000斤!玉米亩产700斤!

怕个der啊!

别人怕干旱怕没肥料怕虫害……

爷有强化药剂啥都不怕!

种地?爷们最不怕的就是种地!

所以交粮对于方平安来说完全不是事儿。

而政策中最为吸引他的两条是——

一、除交公粮以外,若新村每标准外多缴纳统购粮——5万斤粮食、2万斤肉、另外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块——则允许平安新村建一个村办工厂,仅限于与村子建设与农副产品加工有关。

这就等于是花钱买营业执照了。

一般的村子交完公粮统购粮留下口粮与种植以后,估计就不剩什么呢,而对于方平安来说——你们说话得算话啊,我读书少你们市ZF不能骗人啊!

二、连续三年,上交公粮与统购粮每年均达到5万斤以上,则方平安担任村长兼任村支书一肩挑,未达标,则第四年开始,上面给安排村支书协助其管理村子。

一是让新村可以建厂有“营业执照”,二是让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一肩挑(一言堂),那还等什么?

干就完了!

要不是怕太吓人,他直接就想用空间里的毛熊物资交上去,这样立马就可以建砖厂了。

水泥厂不行,没有设备搞不定,污染也太重了。

方平安这边开荒砍树忙的昏天黑地,花了一周的时间,他终于给自己和范小野在天台上搭了一间小木屋,30多平,先将就着用呗。

而杨晓蜜与热巴因为是女知青,所以两人单独一间房,不跟其他村民挤在一间屋子里,晚上时不时偷偷上楼溜到方平安的房间去,此处省略2000*3=6000字。

刘光天和虎子现在一周起码跑四合院一次,也经常给他们带来不少四九城与四合院的消息,最起码每周的报纸是必须买回来的,村里有广播站,杨晓蜜和热巴轮流当广播员。

大风已经完全刮起来了,杨厂长已经倒台,现在被下放到后勤扫地去了。

街上四处都是宏伟兵,成天搞活动贴大字报跳忠字舞,整个四九城现在街面上那是乌烟瘴气的,本来一开始刘光天等小年轻对这事儿还蛮有兴趣,但多了以后就考虑一个问题——

这些人一天到晚的不上班不从事生产,他们吃啥?国家怎么发展?

而院子里也闹了起来,易中海退位,许大茂成了三大爷,有事儿没事儿一起搞傻柱。

傻柱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个留声机,每天自己在那儿听什么《第五交响曲》。

刘光天他爹终于心愿得成当上了工人纠察队队长,第一件事情就把傻柱给关了起来。

易中海与聋老太花了大力气才把他给弄了出来,然后傻柱就被下放到车间去了……

方平安他们听的啧啧称奇,历史还是有强烈的收束性,一切又按照原剧的情节发展。

不过他们就不掺和了,现在反倒觉得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落得个清净。

众人正在吐槽着院里的那些家伙没事找事的时候,方平安看到刘光天的表情不对。

“咋地了光天?”

“村长……那个,我明天能再回城里去不?”

“这不是刚回来吗?啥东西没买还是咋地了?”

“那个,我想请个假……”

“怎么了?”

“于海棠来了院子里……”

“你还没放下啊?!”

《四合院:噶完贾东旭,隔壁种田去》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四合院:噶完贾东旭,隔壁种田去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四合院:噶完贾东旭,隔壁种田去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