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京,监察司,司正厅,韦炜正坐在桌案前,整理着近日京城之中的情报,案卷。案卷堆积如山,堆在韦炜的左侧,韦炜所有的情报都需要一一斟辩,再保存入谍报阁中。
当然谍报阁对外则是称作慎思阁,取《中庸》慎思之,明辨之” 之意。既契合监察司审慎分析情报的工作特性,又巧妙地掩盖了其作为情报中枢的真实用途。
如今京城的情报网络,是韦炜耗费四个月心血精心搭建起来的。从街头巷尾的乞儿,到高门大户的家仆,各个阶层都安插了监察司的眼线。
这庞大的情报网络,如同一张细密的大网,将京城的大小事务尽收囊中。
每日,海量的谍报如潮水般涌来,这固然为监察司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却也让韦炜的压力与日俱增。
他常常需要从早到晚,马不停蹄地处理这些情报,眼睛布满血丝,身心俱疲。
如今的监察司职责总掌京畿及地方百官监察、刑狱复核、情报刺探等权,可直接向皇帝奏事。
可谓是权势之大,可这京中能够让他们施展的地方却很少,朝堂之上官僚盘踞,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所以虽然监察司有这些职能,但能够使用的确很少,不过虽然不能将监察百官的职能完全使用出来,但依旧帮助宋瑾争夺了不少权利。
监察司内部人员架构分明,各司其职。
司正作为监察司的最高长官,正三品衔,总揽全局,肩负着监察百官、复核刑狱、刺探情报的重任,与皇帝保持着直接的联系。
副使为从三品,协助司正处理日常事务,主要负责情报分析和密探调度,常常奉旨外出,查办重大案件。
正四品的佥事则分领各科事务,巡按科、刑审科、谍报科等科室在他们的管理下有序运转。
经历为正六品,负责文书档案和案件卷宗的整理工作,并协助佥事拟定监察条例。
正七品的监察御史作为京畿监察专员,拥有弹劾文武官员的权力,在重大案件的会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七品的巡捕则负责执行具体的缉拿、审讯任务,他们常常乔装打扮,深入民间和官场,搜集证据。
如今京城的情报网络已趋于完善,韦炜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地方。
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计划将监察司的势力向地方扩展,希望借此帮助宋瑾更好地掌控天下官员,巩固皇权。
就在他为这一计划日夜谋划之时,王善快马加鞭,向着监察司疾驰而来。
王善一路穿过繁华的街市,很快便来到了监察司门前。
这里紧邻皇城东华门,与六部衙署、翰林院相互呼应,形成了 “文治 - 特务” 功能互补的独特布局。
东侧的东安门大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监察司可通过皇城东墙的 “东华门 - 东安门” 通道,快速直达皇宫,为密报的传递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门卫的引领下,王善沿着宽敞的廊道,径直朝着司正厅走去。
司正厅坐落在监察司的正中央,气势恢宏。九开间重檐庑殿顶的建筑,尽显其庄重威严,青灰色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檐下高悬的 “明镜高悬” 鎏金匾额,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监察司公正严明的使命。
王善脚步匆匆,穿过廊道,很快便来到了韦炜所在之处。
此时,韦炜正沉浸在手中的谍报之中,丝毫没有察觉到王善的到来。
突然,远处传来王善急促的呼喊声:“韦司正,太后... 太后找您,你快速速入宫,咱家还要去找.. 找萧相呢。”
王善还未走到跟前,便迫不及待地将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焦急。
韦炜听到王善的声音,心中一惊,手中的谍报差点滑落。他连忙将谍报放下,拿起一旁的纸张,仔细地将其遮盖好。
这些谍报涉及众多机密信息,绝不能轻易泄露。
随后,他起身快步迎向王善,脸上带着一丝疑惑和关切。
出于官场的惯例,他从袖口拿出几两银子,递向王善。在他看来,王善此番前来传达重要消息,适当的打点也是情理之中。
王善见状,微微摆了摆手,向前一步,在韦炜耳边小声说道:“韦司正,这银子咱家可不能要,宫中有急事,你速速去吧。”
韦炜听到 “急事” 二字,心中愈发不安,本想开口询问究竟发生了何事。
还没等他发问,王善便抢先说道:“咱家也不能说,这里人多耳杂,你速去便是。咱家先告辞了,还得去寻萧相呢。”
说完,王善行了一礼,便带着随从匆匆离开了监察司。
韦炜望着王善离去的背影,心中顿感不妙。太后突然传召,王善又如此匆忙,还不肯透露具体原因,这其中必定隐藏着重大变故。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穿好官服,整理好仪容,大步走出了监察司。
翻身上马,他一边催马向前,一边在脑海中思索着。
这一次居然不是官家召见他,而是太后,说实话他有些吃惊。因为一般都是官家招他入宫,虽然每次太后都在,但太后从来没有越过官家来找他们。
这一点让韦炜嗅到了一些不一般的味道,感觉这次真的是发生了大事,但就连安南,南越叛乱都没有让太后愉悦规矩,这一次是为了什么呢?
韦炜心中思索,而且此事似乎只叫了他和萧相两人,他同萧相一般,都是铁的皇党,是官家的人,而且是明面上的。
这次入宫不知京中的官员会怎么想,会怎么考量这个背后的政治寓意。
喜欢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