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迟离开潮头山之后不久,潮头山有修士带着绿鱼下山,前往那座重云山。
阁楼那边,玄机上人看着海面,重新给自己煮了一壶茶。
茶壶在热水上沸腾,白雾沸腾而起,壶盖不断撞着铁壶,不断有水花溅出。
云书道人从外面走了进来,把热水倒到了茶杯里,然后才喊了一声,“师父。”
玄机上人转过头来,一双浑浊的眼睛,看着眼前的弟子,笑道:“是想问问,最后为师到底上了哪条船?”
云书道人摇摇头,轻声道:“我要是师父,肯定也会赌一把的,这样的人,东洲没有过吧?天知道他最后能走到哪里去。”
玄机上人笑问道:“你也觉得他前途不可限量?”
云书点头,“师父,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玄机上人没有回答,只是点了点头。
“不过师父要是把宝押在他那边,还是有些风险的。”
云书道人自顾自说道:“要是再有个二十年时光就好了,那就差不多了,大概那个时候,好像就没什么风险了。”
玄机上人笑着摇头,“说这些胡话,要是没风险了,那个时候就不叫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了,要知道,做一百次锦上添花的事情,也不如做一次雪中送炭的事情来得有用。”
“就像是过去这些年,为师不知道替多少人看过道途,解惑过,结下不知道多少香火情,但实际上,真要他们来替为师赴死,那就是做梦。”
玄机上人呵呵一笑,声音里有些讥讽之意。
云书道人默然不语。
“要想着那些人真替你赴汤蹈火,只有寥寥三个可能而已。”
玄机上人问道:“你知道,是哪三个吗?”
云书道人想了想,说道:“一个是师父要做的事情,对他们有利,大家在一条船上,才有卖命的可能,第二个是师父握着他们的把柄,让他们不得不卖命。”
玄机上人不置可否,只是问道:“那若是有大恩于人,难道不报恩?”
云书道人说,“有恩可以报,但用性命来报,没有几个人做得到。”
玄机满意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所以第三个可能,就是帮过的人,本身要是个好人,知恩图报,而且愿意搭上性命那种,但这样的人,不会太多。”
“所以啊,你不要把任何希望寄托于旁人身上,指望着自己办不成的事情旁人替你办,本就是一个极为错误的想法。”
玄机上人微笑道:“所以即便上了某条船,也要自己有本事,借着别人的势做自己的事情,而并非一味地依靠他人。”
云书道人点头道:“弟子知道了。”
玄机上人站起身,“一个没有野心,但心机城府甚至修道天赋都远超旁人的年轻人,的确值得赌一赌的。”
云书道人皱眉道:“没有野心?”
他不理解,倘若周迟当真没有野心的话,只怕也不会成为重云山的掌律吧?
如此年纪,就是一座大宗的第二号人物,这样的人,会没有野心吗?
云书道人不知道该怎么说,更不相信。
玄机上人想了想,摇头道:“换个说法吧,他的野心,不在山上,也不在山下,而是在天上。”
这样一说,云书道人便明白了,而且也很能理解。
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天赋,自然想要在大道上走到最远的地方,他的目光,理应在那片浩瀚的青天之间。
说完这句话,玄机上人微笑看着自己这个弟子,“你对他有多少信心?”
云书道人沉默片刻,说道:“他上山之前,弟子只有一分,他上山之后,弟子已经有了七八分,东洲没有过这样的人。”
之前周迟做过的那些事情,已经让他觉得不可能做到了,这一次随着那个年轻人登山,他才知道,那些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原来都只是对他们来说做不到而已,对于那个年轻人来说,都是能做到的。
“你已经说过两次东洲没有过这样的人了。”
玄机上人看着他,摇头道:“但你错了。”
云书道人茫然地看着玄机上人。
“曾经有过一个人,比他还要天才,还要了不起,还要走得更远,两人要比较,大概就是那句话,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啊。可又怎样?”
玄机上人平静道:“他还不是死了。”
“既然他都能死,那么你觉得他,没有可能死吗?”
玄机上人口中的两个他,肯定不是同一个人,只是云书却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来,另外一个他,到底是谁。
……
……
帝京。
李昭今日走入一座小酒楼里。
二楼靠窗那边,有个老人,等候多时。
李昭落座之后,打量四周,有些忍不住的苦笑道:“老大人既然想要相见,怎么不找个僻静之处,在这里,人多眼杂,只怕不是谈话的地方。”
身为大汤朝内阁次辅的老大人孟长山倒是对此不以为意,呵呵笑道:“太子殿下这些年也读过些书,焉能不知大隐隐于市的说法?”
有些时候,越是想要躲避别人的眼光,找个好像所有人都看不到的地方藏起来,就其实越难如愿。
李昭一怔,随即轻声道:“老大人此言有理。”
岂料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孟长山便哑然失笑,头发花白的老人给自己倒了杯茶,“殿下的脾气太好了些,竟然这种屁话听了都不生气。”
李昭微笑道:“老大人是两朝老臣,当朝的宰辅,又是读书人的领袖,有些时候说话,旁人当时听不明白,也不会说些什么,只觉得自己可能有些愚笨,等回家之后再多想想,要是还想不明白,也不能说是老大人的问题,只能说是自己实在是太笨了,都不配跟老大人说话。”
孟长山笑呵呵开口,“这样的人,老臣碰到过很多,不少都是学问不错的后生,没见到老臣之前,口若悬河,神采飞扬,见到老臣之后,反倒是就畏畏缩缩,说些话,也要揣摩再三,稳妥为主。老臣倒是清楚,无非是觉得老臣有些名气,又是朝中重臣,所以说话就只好小心一些,但老臣虽然多读了那么些年的书,却不见得都是对的,一些圣贤学问,也有弄不清楚的时候啊。”
“读书人,尊重前辈是好事,但要是连一点自己的想法都不敢说,都不敢提,那就很不好了,要是有话都憋着,只觉得年纪大的老王八说的话是对的,那一代接着一代下去,这还有个什么意思?”
孟长山自嘲一笑,“老臣心中的读书人,就是要敢说话,要敢为天下先,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哪怕你位高权重,哪怕你着作等身,错了就是错了,不对就是不对,说出来,怕什么?”
“唯唯诺诺,算什么读书人?”
李昭听着这些话,有些好奇道:“老大人这是在骂谁呢?”
孟长山伸出手,指着自己鼻子,“就是老臣这个老王八啊。”
李昭张了张口,有些说不出话来。
孟长山开门见山,“在这里问殿下一句话,是否立志要做个好皇帝?”
李昭点头道:“那是自然。”
“可自古以来,以臣弑君,以子弑父,都是天底下最大的罪,殿下,可敢?”
李昭问道:“我还有退路吗?”
孟长山皱眉道:“如果殿下为自保方才要这么做,那么老臣觉得,今日是白来了。”
“老臣选在此地,要和殿下开诚布公聊一聊,是因为老臣跟殿下说的,是可以放在青天白日下,让天下百姓都听一听的东西。”
孟长山轻声道:“此心无垢,流言蜚语能落到此身,却无法进此心。”
李昭看着眼前这位老大人,沉默片刻,才缓缓说道:“看起来老大人对多年积攒的名声都放下了。”
孟长山淡然道:“从来没想过这种事情,一件衣衫,当时从来没想过要穿,这会儿脱下来,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惜的。”
李昭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这才说道:“如果本宫说,如此行事,为百姓呢?老大人,是否相信?”
“为何不信?”
孟长山笑眯眯看着李昭,说起一桩旧事,“那年如今的重云掌律来问老臣,殿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老臣只说,殿下是个什么样的人,老臣说了不算,要他自己去看。”
“至于老臣,看了殿下不知道多少年,要是还看错了,那就怪不得别人了,就是老臣自己的问题了。”
李昭笑了笑,他其实早就知道这位大汤朝的内阁次辅是心系百姓的,只是一直担心,这位老大人会碍于自己的一世清名而已。
毕竟历朝历代,名臣到了最后,都十分在意自己死后史书会怎么写自己,读书人甚至都还有死当谥文正的说法。
可孟长山这么做,别说谥文正,都很有可能是要被写入贰臣传里的。
李昭端起茶杯,郑重道:“老大人,本宫无法保证什么,只敢说,若是能登上帝位,定不负天下百姓。”
孟长山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开怀大笑,“如此便是最好了。”
半个时辰之后,孟长山起身离去,老大人喝了一肚子茶水,但到了这会儿,却好像跟喝了一场酒那么畅快。
也的确是很久没有如此畅快了。
过去那些年,孟长山一直做的是裱糊匠的工作,一座大汤王朝,四处漏风漏雨,说是危如累卵都不过分。
太子李昭如果说是屋子里仅剩的那根顶梁柱,那么他孟长山,就好像是一手拿着浆糊,一手抱着青瓦,不断刷墙,不断换瓦的那个人。
只是风雨太大,即便有这个心思,也不过是勉力而行,很是艰难了。
离开酒楼那边,孟长山甚至有闲情逸致地逛起街,在一处小摊上,买了个香囊挂在腰间,这才慢慢悠悠离开。
等这位大汤朝的内阁次辅离开之后,那小摊的摊主悄然往后退后一步,身侧自然而然就有人顶替了他的位置。
摊主进入一条小巷,拐了几步,走入一间小院。
然后在一间屋子前敲了敲门,敲门极有节奏,三长两短。
敲完之后,摊主就等着里面的那人开门。
随着门打开,摊主看了一眼对方,踏入其中。
屋子里有不少人,有许多张桌子,不少人此刻都埋头在自己的桌上,翻看着大小纸张。
对摊主进来,就好像根本看不见。
摊主也没有理会他们,只是不断往前走去,推开另外一道暗门,见到了那屋子里坐着的一个胖男人。
胖男人看了他一眼。
摊主低下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这个他这辈子都需要仰望的胖男人。
只穿了一身粗布长衫的胖男人接过来看了看,眉头微微蹙起,但却没有说什么,只是挥了挥手。
摊主转身走了出去。
胖男人收起纸条,从另外一扇门离开。
他来到街道上,往菜市口走去,在鱼贩子那边买了些鱼内脏之类的边角料,然后提着一袋子走了一些路,来到某处废弃的宅子前,蹲下身子,低声轻唤。
“咪咪~”
很快,宅子里有数只野猫从里钻了出来。
他把一袋子东西放下,任由那些野猫啃食。
他则是随手抚摸着一只狸花猫,神态显得有些放松。
不多时,他离开这里,转身朝着一条小巷子走去,那边那条小巷子很有名,叫做孤儿巷。
得名也简单,许多父母早亡,甚至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就居住在这边,靠着乞讨过活。
因此这孤儿巷,在很多时候,又叫做乞儿巷。
胖男人出现在这边的时候,他的手里已经早就提着一大袋的白花花馒头,他慢慢从巷子里走过,这边小巷两侧,早就等了一片半大孩子。
他一边走,一边递出馒头,拿到馒头的孩子,这会儿都会对这个每过一段时间就要来这边的胖男人道谢。
胖男人从不理会,只是送完馒头,就从巷子另外一头离开,返回皇城。
浑身脏兮兮的孩子们,啃着手中的馒头,今日不用想着要去什么地方乞讨才能不饿肚子,就有些高兴。
只是孩子们吃着馒头,总会想更多。
要是一直都是夏天就好了,因为这个时候,身上只要有一层薄薄的衣衫就够过活,用不着挨冻。
要是送馒头的人能每天都来就好了。
要是送馒头的人,更多一些,就好了。
《人间有剑》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人间有剑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人间有剑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