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苏锦绣刚梳妆完毕,巧儿便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娘娘,大好消息!";巧儿兴奋地道,";昨夜三位亲王在回府后,立即派人取消了与太后的密会。据密探回报,他们正在商议如何体面地退出太后的阵营。";
苏锦绣微微一笑,轻抚发髻上的珠花:";这不过是意料之中。太后以三城相许,却不知亲王们更在乎的是自己封地的长久繁荣。我赠送的耐旱作物良种,才是真正能解他们之忧的良方。";
";不仅如此,";巧儿神秘地压低声音,";城中百姓已经得知三位亲王参观了农业学院,现在街头巷尾都在传颂娘娘的功德。有不少百姓自发聚集在皇宫外,希望能一睹娘娘风采呢!";
苏锦绣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感动。多年来推行农医改革,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看到百姓们的支持,一切都值得了。
";派人去看看,不要驱散百姓,但也要维持秩序,免得被有心人利用。";她吩咐道,";另外,准备一些粮种和简易医药包,分发给前来的百姓。就说是皇上的恩赐。";
巧儿领命而去,不多时,周伯匆匆前来禀报:";娘娘,外面聚集的百姓越来越多,已有上千人之众。他们高呼';圣女福妃';,还有人自发组织讲述娘娘的事迹。太后已经派人前去打探情况。";
苏锦绣起身走到窗前,远远望去,只见宫外人头攒动,甚是壮观。
";太后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轻声道,";她召亲王入京企图制造声势,却不料引发了民意沸腾。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正说话间,王太医也匆匆赶来:";娘娘,各地送来的请愿书已堆满了一整间库房。南方六州百姓联名上书,请求朝廷尽快在当地设立农业学院分院;北疆三郡的牧民代表专门进京,要当面向娘娘致谢,感谢娘娘的耐寒牧草改良了他们的生活。";
";太医院也是人满为患,";王太医继续道,";许多慕名而来的病患争相求医,都说要用娘娘的方子。医学院的学生已经忙不过来了,我们不得不临时增派人手。";
苏锦绣沉思片刻:";农业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忙不过来,正是好事。派人准备扩建计划,争取在一个月内,各省至少设立一所分院。至于太医院的情况,让学生们轮班出诊,既能积累经验,又能服务百姓。";
王太医领命而去,苏锦绣则命人准备,欲前往皇帝的御书房商议对策。
行至中途,却见礼部尚书孙明德匆匆而来:";娘娘,大事不好!太后听闻城中百姓聚集支持娘娘,已命令禁军准备清场。说是担心有刁民借机闹事,实则是想打压民间对娘娘的拥戴。";
苏锦绣闻言,眉头微蹙:";太后此举,只怕会适得其反。如今民心所向,若贸然动用武力,只会引发更大的不满。";
";正是如此,";孙明德忧心忡忡,";但太后已下定决心,命令就在一个时辰后执行。";
";无妨,";苏锦绣胸有成竹,";你立即去见陛下,请示调派御膳房准备食物,就说是皇上体恤百姓远道而来的辛苦,特意赐宴。再让农业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前去分发粮种和药包,既能安抚百姓,又能彰显皇恩。这样一来,太后即便想清场,也无从下手。";
孙明德眼前一亮:";娘娘此计甚妙!微臣这就去办。";
处理完此事,苏锦绣才往御书房而去。皇帝萧承煜早已等候多时。
";你来得正好,";萧承煜递过一份奏章,";看看这个。";
苏锦绣接过一看,不禁笑了:";江南十三州联名上书,请求加速册后大典?这倒是出人意料。";
";不仅如此,";萧承煜也笑道,";北方七郡、西域五部也都送来了类似的请愿。朕派人调查过,这些都是百姓自发组织的,完全出于民意。";
苏锦绣将奏章放下:";陛下,臣妾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时机。太后召亲王入京,原本是想借外力打压臣妾。但如今各地民意汹涌,三位亲王也已动摇,不如借势挫败太后的最后抵抗。";
萧承煜沉吟道:";确实如此。不过太后毕竟是长辈,朕不愿与她撕破脸面。";
";臣妾明白陛下的孝心,";苏锦绣轻声道,";但国家大计,不能因一人之私情而误。太后若继续阻挠改革,只会贻害百姓。不如这样,臣妾亲自去见太后,争取她的理解与支持。如果能以和平方式解决,自然最好。";
萧承煜略作思考,点头道:";也好。不过要小心,太后心思缜密,或有暗招。";
";臣妾明白。";苏锦绣起身告辞,准备前往慈宁宫拜见太后。
回到凤仪宫,苏锦绣刚要更衣,却见巧儿急急忙忙跑来:";娘娘,大事不好!江南传来急报,杭州一带爆发了怪病,已有数百人染病,症状与霍乱相似!";
苏锦绣神色一凛:";可有详细情况?";
巧儿递上密信:";情况尚不明朗,但据报病者多为食用了某种新型粮食的百姓。太后已经得知消息,正在朝中散布言论,说这是娘娘推广的新作物导致的灾祸!";
苏锦绣迅速浏览密信,眉头渐渐舒展:";不必担心,这明显是有人刻意为之。我推广的作物经过严格检验,绝不会导致疾病。这其中必有蹊跷。";
她沉思片刻,随即吩咐:";传令王太医,立即组织医学院精英,准备启程前往杭州。另外,让周伯秘密调查,看是谁在背后作祟。我怀疑是太后的手笔,想借此抹黑我的农业改革。";
巧儿领命而去,苏锦绣则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繁华的皇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这场权力之争,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太后显然不会轻易认输,而她也绝不会让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正在此时,周伯匆匆赶来:";娘娘,情况有变!杭州疫情的消息传开后,城中百姓非但没有指责娘娘,反而自发组织起来前往杭州支援!尤其是农业学院和医学院的学生,纷纷请缨要亲赴疫区,用亲身实践证明娘娘的清白!";
";什么?";苏锦绣有些意外,但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缘由,";看来我们的改革,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们亲身体验过改革带来的好处,自然不会轻信谣言。";
周伯兴奋地点头:";正是如此!更有甚者,江南几位德高望重的乡绅发表公开声明,力挺娘娘的农业改革,称其挽救了无数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还专门调查了疫情源头,怀疑是有人故意投毒所致,与娘娘的改革毫无关系!";
苏锦绣闻言,心中暗喜:";看来太后的计谋适得其反。她想借疫情抹黑我,却不知民心已归。这正是我们反击的好机会。";
她略作思考,随即决定:";既然如此,我要亲自前往杭州!一方面证明我对百姓安危的关切,另一方面亲自查明真相,还改革一个清白。";
周伯大惊:";娘娘,此时离开京城太过危险!太后必会趁机生事啊!";
";无妨,";苏锦绣微微一笑,";此行我不会久留,只需三日便可往返。况且,我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才能让太后露出破绽。有时退一步,反而能更好地进攻。";
她顿了顿,又道:";立即准备,我要连夜启程。同时,秘密通知王太医和几位心腹大臣,让他们趁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密切监视太后的一举一动。";
";娘娘深谋远虑,老奴钦佩。";周伯拱手道。
当夜,苏锦绣便轻装简行,带着少量随从启程前往杭州。临行前,她留下详细指令,让巧儿和王太医等人在京城内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苏锦绣此行引起轰动,沿途百姓纷纷出门相迎,有的甚至跪地痛哭,感谢她的农医改革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每到一处,苏锦绣都会驻足问询民情,了解改革实施情况,并现场指导农技和医术,赢得了更多民心。
与此同时,京城内的形势也在悄然变化。太后得知苏锦绣亲赴疫区的消息后,立即召集心腹密谋。她认为这是天赐良机,趁苏锦绣不在京城,可以一举扭转局势。
然而,让太后没想到的是,苏锦绣此举在民间引发了巨大反响。百姓们被她不顾个人安危、心系黎民的精神所感动,对她的拥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纷纷树立";农医圣女";的牌匾,歌颂她的功德。
甚至有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日夜守护农业学院和医学院,防止有人破坏。还有人编写歌谣,传唱苏锦绣的事迹,使她的声望如日中天。
太后的计谋不仅没有得逞,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三位亲王也彻底倒戈,公开表态支持苏锦绣登上后位,称这是";顺应天意,合乎民心";。
朝中大臣见势头已明,纷纷表态支持册立苏锦绣为后。就连一向与太后交好的礼部尚书,也提出要加速准备册后大典,不再迟疑。
三日后,苏锦绣从杭州返回京城。她不仅成功控制了疫情,还查明了真相——原来是丽妃余党勾结盐帮,故意在粮食中下毒,意图嫁祸于她的农业改革。证据确凿,无可辩驳。
回京途中,苏锦绣收到周伯的密信,详细汇报了京城的最新情况。得知自己的民间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太后的势力已经土崩瓦解,苏锦绣心中既欣慰又感慨。
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改革的成果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的价值和功绩。
这场关乎大衍未来的博弈,她已经胜券在握。
当苏锦绣的车队抵达京城时,道路两旁站满了前来迎接的百姓。他们手持鲜花和自制的锦旗,高呼";圣女福妃";,场面蔚为壮观。
站在车上向百姓挥手致意时,苏锦绣心中满是感动。她清楚地知道,这份民心支持,将是她最终登上后位、推动大衍繁荣昌盛的最坚实基础。
太后的最后抵抗已然瓦解,册后大典指日可待。而她,也将以一位受万民拥戴的皇后身份,继续引领大衍走向繁荣富强。
回到宫中,萧承煜亲自在宫门迎接。看着苏锦绣略显疲惫却依然坚毅的面容,萧承煜心中既是心疼又是骄傲。
";辛苦了。";他轻声道,亲自扶着苏锦绣下车,";这一仗,你打得漂亮。太后已经认输,同意尽快举行册后大典。";
苏锦绣微微一笑:";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农医改革能有今日成就,离不开陛下的支持。未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萧承煜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有这样一位贤内助,大衍定能开创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此时的苏锦绣,望着宫门外依然不愿散去的百姓,心中既感动又坚定。这份民心所向,将是她继续推动改革、造福天下的最大底气。
喜欢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农医圣女:锦绣福妃传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