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6章 港岛震动!东洋狼来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晨雾尚未在维多利亚港的海面散尽,报童尖利的吆喝已刺破港岛清晨的湿闷空气:

“号外!号外!

东洋《龙JUmp》第二期狂卖五百万!破天荒啊!”

“《朝日新闻》头版!‘龙魂腾跃!日本漫画周刊惊世新纪录诞生!’”

“路透社快讯!

‘xiaoLintianwang’s manga Empire:Five million copies in Japan overnight!’”

五百万单期销量!

这数字如同平地惊雷,裹挟着太平洋彼岸传来的灼热喧嚣,狠狠砸在港岛每一间报馆、每一家书局、每一位报贩的头顶。

前几日还在为《龙JUmp》在港首期三十万销量而议论纷纷的报刊业界,此刻彻底失声,只余下一片震耳欲聋的哗然与刺骨的震惊。

昨日的“佳绩”在今日的五百万天文数字面前,渺小得不堪一击。

街头巷尾,茶楼食肆,港岛纸媒相关行业人士,无人不谈论这场源自日本的出版业地震,整个港岛报业上空阴云密布,压抑的气氛令人窒息。

新华社驻港分社三楼,社长办公室。

厚重的窗帘隔绝了皇后大道东的车马喧嚣,室内弥漫着旧书纸张和檀香家具特有的沉静气味。

梁威霖端坐于宽大的雕花红木办公桌后,指腹无声地摩挲着温润的紫砂茶杯沿。

镜片后的目光落在窗外朦胧的楼宇线,脸上是惯有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温和笑意。

笃笃。

敲门声清晰而节制。

“请进。”

门被推开,郭琳娴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

虽然她来港岛后,也买了不少时兴洋气的衣装,但来新华社驻港分社上班时,依旧习惯穿着一身得体的浅灰色女式干部装。

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齐耳短发,衬得她面容清丽,眉宇间更是透着一股书卷气之外的干练与锐利。

她手中捧着一叠装订整齐、厚厚的文件,纸张上新鲜的墨香混着油印的味道。

“梁社长,这是昨晚至今晨,关于《龙JUmp》第二期在日本市场表现的全球主要媒体,包括日文、英文报道的详细摘要,”

她声音清亮而平稳,将文件轻轻放在梁威霖面前光滑的桌面上,“我已将核心内容进行了初步译介。”

“辛苦了,琳娴同志。”

梁威霖的笑容加深了些许,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译稿。

郭琳娴并未离开,她的手指轻轻点在文件夹封面标注的“重点”二字上:“综合《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产经新闻》、路透社、美联社等主流信息来源,《龙JUmp》第二期五百万册初期销售数据已被反复确认,且后续加印订单依然迅猛,市场反响堪称爆炸性。

日媒普遍分析认为,”

她略微提高音调,语速却依旧清晰,“小林天望和小林惠子主导的《龙JUmp》,采用了高度创新的跨文化视觉叙事模式、精准无比的读者年龄层定位与题材选择、以及史无前例的高速资源整合与漫画角色设计和孵化策略,成功刺中了日本乃至全球年轻群体的审美核心与消费欲望。”

她顿了顿,目光炯炯地望向梁威霖:“社长,关键不在于这个天文数字本身,而在于它所代表的趋势。

《朝日》的深度评论直接点明,这背后是一套成熟且极具侵略性的‘文化产品工业化矩阵’。

路透社的资深观察家更是直接预言,《龙JUmp》及其在漫画之外的产业,可能孵化出的相关Ip类产品,将像迪斯尼一般,成为未来数年全球青少年流行文化不可绕过的核心现象。”

梁威霖微微颔首,示意她继续。

郭琳娴深吸一口气,显然在整理思路,随后以更具洞察力的语气分析道:“梁社长,我个人认为,这种趋势并非孤立的日本现象。

港岛本身就是一个对流行文化,特别是优秀漫画作品极为敏感的巨型市场,加上在地缘文化与审美上的天然亲近性。

《龙JUmp》的中文版第一期已经引发了港岛的漫画抢购潮,而更为精彩的第二期一旦正式登陆港岛,其席卷的速度和深度,恐怕不会比日本本土差多少!

它所能引发的文化热潮和社会影响力,绝非寻常出版物可比。”

郭琳娴的目光变得专注,语气也更加严肃了起来,继续说道:

“因此我判断,如果我们新华社驻港分社,能够把握住这一风口,主动建立并深化与小林天望先生的良好沟通与合作渠道……”

她稍稍压低声音,带着一种冷静的、极具战略性的意味:“这将是我们在港岛特殊环境下,拓展新形势下统战工作边界、寻找更具时代穿透力与青年亲和力的文化宣传载体、并最终撬动更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一个极其难得的机遇和突破口!”

办公室内安静了几秒,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遥远的海轮汽笛声。

梁威霖脸上的笑容彻底绽开,发自内心的赞赏则是毫不掩饰:“好!非常好!琳娴同志!

你的观察非常敏锐!

分析问题条理清晰,切入点精准,对潜在价值的研判极具前瞻性和战略眼光!

你所指出的方向,完全符合我们在新形势下拓展工作格局的需要!”

他的右手不自觉地轻轻拍了下桌面,一股不能对外言说的“暗爽”。

岂止是难得机遇!

这小林天望,廖公早就是已经深深的结交和引荐给他了。

之前左派报纸的那些改革成果,哪一项脱得开小林天望的指导的。

然而,保密纪律让他只能将这个秘密压下,不能告诉郭琳娴。

“就这些结论而言,郭琳娴同志,你的翻译工作就干得极具价值!已经不局限于翻译新闻报道和情报本身了……”

梁威霖的勉励掷地有声,“关于《龙JUmp》及其幕后关键人物小林天望先生的一切动态,都是我们当前至关重要的信息抓手。

琳娴同志,请立刻部署翻译室力量,组建专人小组,持续不断地追踪、汇总、精确翻译全球一切与此相关的所有外文报道、评论、分析!

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

我要看到最及时、最详尽的简报!

这项工作,由你亲自牵头负责!”

“是!社长!

保证完成任务!”

郭琳娴斩钉截铁地应道,随即便离开了社长办公室。

门合上,梁威霖脸上的笑容缓缓收敛,刚刚对郭琳娴的赞许化为一丝隐秘的自得。

他望向窗外这片即将风云突变的港岛,脸上带着无比期待地低语道:“小林先生在日本搞出来的这动静,真是漂亮!

就是不知道,等他开始把《亚洲日报》搞出来的时候,会不会把整个港岛都搅得一个天翻地覆呢?”

……

而与此同时,港岛报界的那些巨头们,却远没有梁威霖那般沉得住气。

《东方日报》社长马程云的办公室里,烟气缭绕得呛人。

他狠狠地将一份路透社电讯稿拍在硬木桌面上,面色铁青,对着面前的总编陈海生咆哮:

“五天!不到五天!

一本漫画!五百万册啊!老子嘅报馆做到呕心沥血,日销卅万就拜神还愿!

佢小林天望凭乜咁巴闭(这么厉害)?!”

震怒之下,说出来的话毫无情面。

陈海生则是抹了抹额头的冷汗,又小心翼翼地抽出另一份传真:“马生,消息系真的,仲(还)不止五百万,现在仲喺(还在)加印。

日本那边讲,佢(他)同东京电视台捆绑极深,连动画都即刻跟进了。

依家(现在)港岛细路(年轻人)圈里流窜嘅(的)第二期日文版《龙JUmp》,炒价都翻倍了。

等到中文版真喺上市……”

“上市?!”

马程云像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跳起来,一巴掌拍在桌上,震得烟灰缸乱跳:“佢(他)分明系(是)嚟抢食!

喺港岛报业嘅地头同我哋(我们)争食!

痴心妄想!”

他眼中凶光一闪,指着陈海生,“你即刻落(去)办:一、日报头版位置即日开始专栏追踪,全天候盯着小林天望,《龙JUmp》嘅一饮一食一尐动静都要大写特写!

二、揾(找)人!

深挖佢嘅背景!

钱边度(哪里)嚟嘅(的)?

有冇(有没有)涉及唔干净嘅(不干净的)嘢(事)?

同日本黑社会山口组有无勾连?

总之,用尽一切,先搞臭佢个名!

港岛人最易信风言风语!

唔畀(不让)佢顺顺利利踩入嚟(进来)!”

……

另一边,《星岛日报》社长胡仙的办公室则笼罩着另一种冰冷的紧张。

她指尖夹着那份短短几行的路透快讯纸片,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良久才冷冷出声,声音如同淬了寒冰:“就凭一本漫画周刊,真能掀起这般风浪?

那小林天望,在日本根基竟然已经如此深厚?”

总编李华声音低沉,带着抑制不住的忧虑:“胡老板,千真万确。

消息渠道反复核实过,不仅是漫画销量屡创历史新高,连东京电视台都已签下动画优先合作权,首先开播了其中一部漫画《神奇宝贝》,在日本的反向非常剧烈,恐怕动画一带动,《龙JUmp》漫画杂志的销量还会再掀起热潮来。

这已经超出了传统出版范畴,是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

这波冲击,会比前几年日本电器席卷欧美更为猛烈,它直指青少年的精神消费。

一旦《龙JUmp》中文版彻底在港岛落地生根,对我们报业根基的冲击……不堪设想。

读者分流,广告份额下滑,恐怕会是必然,三成可能都是保守估计。”

胡仙猛地将快讯纸片按在桌上,眼神凌厉如刀:“那就绝不能让它顺利落地!

马上撤掉所有关于《龙JUmp》和小林天望的任何相关报道稿件。

他都已经这么火了,我们更不能让它踩着我们这些传统报业做免费宣传!”

她霍然起身,语速飞快地命令,“第一,报社整体报道基调转为低调!冷处理!

除了必要的新闻事实通报,不准做任何煽动性报道或深度评论,尤其不能跟风渲染其‘奇迹’色彩!

第二,立刻派人,不管用什么办法,渗透进那个小林天望在元朗合兴工业大厦租赁的代印车间!

搞清楚他们的印刷产能规模、纸张来源、油墨供应商、工人背景,最好能弄到他们的印刷排期表!

知己知彼,才不会被它打个措手不及!”

而在诸多喧哗的报社高层中,《明报》社长查良镛,也就是金庸大师的办公室显得异样安静。

大门只是虚掩,金庸先生背对着门口,静静伫立在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前。

窗外的中环楼宇在晨光中渐次分明,他的身影却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与苍茫。

白发微霜,映照着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总编王阳拿着一份译稿,脚步放得极轻,走到他身后,低声道:“查先生,多方消息都证实了,《龙JUmp》第二期五百万,只用了十八小时,不仅日本,震动的是全球出版界。”

他将那份由报社精英翻译自《读卖新闻》头版深度评论的稿件递向金庸。

金庸没有接。

他依旧望着窗外那片属于港岛的、喧嚣又脆弱的热土。

过了许久,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才从胸腔深处缓缓吐出,带着千钧之重:“唉——东洋狼……来了啊。”

……

这叹息,像一块巨石投入主编王阳的心湖。

他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老板所指,忍不住宽慰道:“先生是在说这东洋杀出的纸媒天才黑马小林天望?

不过,他那《龙JUmp》虽看似来势汹汹,毕竟根基在漫画周刊,少年热血题材。

我们《明报》立足百年新闻之根基,以时政评论、深度分析、文化内涵见长,读者群沉稳且忠诚,想来……”

他试图找出更有利的理由,

“况且,报纸这行当,水深门高,绝不是一本畅销漫画周刊办得好,就能轻易跨足并站稳脚跟的……”

“糊涂!”

金庸猛地转过身,眼神骤然锐利如电,直刺王阳心底。

那丝文人惯有的温文尔雅荡然无存,脸上只剩下商人的冷冽嗤笑:

“漫画周刊?

你真以为他那野心的边界就止于此?!

报纸!

这才是真刀真枪的血肉战场!

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他一指窗外鳞次栉比的大厦,语速因激动而加快,“你看看外面这片江湖,哪一家大报不是数十年巨擘盘根错节?

包括日本的朝日、读卖,哪一家不是几代人呕心沥血?但是!”

他两步跨到巨大的红木书桌前,字字如重锤:“这小林天望,背后有日本资本的扶持,手握的是一套闻所未闻的媒介资本玩法!

我猜想,他一定是想要以漫画为奇兵,攻城略地,聚拢的是数以百万计的狂热年轻受众!

这就是他最大的资本!

你以为他看不懂这背后代表的读者黏性与广告价值?!他若挟今日之威势,携巨资、挟流量,悍然转身扑向港岛的报业市场——”

金庸的目光紧紧锁住脸色已变得煞白的王阳,说道:

“我们港岛报业,根基就算再深,也挡不住这等资本与年轻潮流结合的洪流冲塌根基!

报纸?报纸从来都不好办!

报馆的牌子,更不是任何人都有本事扛起来、扛得稳、扛得长久的!

这头从东洋血雨腥风中冲杀出来的恶狼……却已经悄无声息地踏进了港岛!

加上左派报业最近气势汹汹,太平了多年的港岛报业江湖,恐怕从此……再无宁日了!”

王阳听老板金庸分析的这些,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攥着译稿的手心瞬间冰凉粘腻,被冷汗浸透。

……

而在港岛漫画界,这惊天之变带来的,是更加赤裸而绝望的寒意。

黄玉郎和上官小宝这两位港岛漫画江湖原本绝对的“大佬”,此刻感受到的杀机,远超报业诸公的忧心,那是真正的切肤之痛啊!

黄玉郎——玉郎国际的绝对主宰,港岛漫画黄金年代最耀眼也最具争议的枭雄。

他以一本原名《小流氓》后来更名《龙虎门》的黑帮武侠漫画起家。

凭借其笔下霍东阁、王小虎等极具草莽江湖气息的硬汉角色,辅以拳拳到肉、血腥直接的暴力美学风格,迅速捕获了当时港岛底层青年读者的心。

十年征伐,《龙虎门》近乎成为港岛社会某种叛逆精神的图腾。

依托《龙虎门》打造的旗舰刊物《玉郎漫画》周刊,销量曾长期雄霸榜首,无人能撼。

黄玉郎本人更是精于资本运作,收拢大批画手,建立了一套分工明确的“流水线”生产模式。

将“玉郎”这块招牌经营成港漫界最具商业价值的金字塔尖,构筑了一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漫画出版帝国。

其麾下猛将如云,如马荣成等,皆曾是他漫画霸业的重要齿轮。

另一人则是上官小宝,在黄玉郎光芒万丈的对比下稍显内敛,却是港岛漫画界现实与功夫题材的双料扛鼎巨擘。

他以一部纪念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同名漫画《李小龙》声名鹊起,随后衍生出大量类似格斗、都市题材作品。

相较于《龙虎门》的快意恩仇、纵横江湖,《李小龙》及其衍生系列,如《李小龙传奇》、《咏春三娘》等更注重贴近市井生活、描摹社会现实,拳脚功夫中也带着更多的“烟火气”和“真实感”,其笔触辛辣而鲜活,如同用刻刀雕琢出港岛社会的浮世众生相。

他主理的《生报》周刊风格独树一帜,在普罗大众,尤其是成年蓝领读者中拥有稳固的拥趸。

二人分庭抗礼近二十载,双星并耀,共同撑起了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港岛漫画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岁月,被后世称为“双雄并峙的黄金年代”。

然而,历史总有其残酷的惯性。

若没有林火旺这位穿越时空而来的搅局者,在原本的时间线上,黄玉郎的霸业巅峰之后,便是一路狂飙向毁灭的深渊。

盲目追求资本扩张,无视内容瓶颈,最终在股坛豪赌中输掉身家性命。

因财务造假锒铛入狱,亲手倾覆了自己打造的帝国,玉郎招牌崩碎于铁窗之内,徒留一地鸡毛与唏嘘。

而上官小宝,虽得以避开牢狱之灾,凭借韧性稳扎稳打,后期甚至化名“邝氏”等笔名试图另辟蹊径,最终熬成了受人尊重的“漫画宗师”,在迟暮之年终获业内迟来的肯定与勋章。

然而个人荣光难挽时代狂澜,在港岛电影、新式媒体,如电视、电玩以及海外漫画,特别是盗版日漫的多重冲击下,港漫的黄金年代终究一去不返,渐渐沉寂。

上官小宝最终也只能如一位孤独的守墓人,在斜阳残照中,目送港漫荣光渐行渐远,步入落寞迟暮。

一个崩于盛年的疯狂赌局,一个寂于晚景的无言坚守,共同构成了一曲港岛本土漫画由烈火烹油到油尽灯枯的悲情史诗。

然而,历史的车轮在此刻,却是被林火旺这颗天降异石狠狠撞偏了轨道。

《龙JUmp》五百万册那如同核爆般在东洋腾起的蘑菇云,其冲击波已跨越海洋,将黄玉郎与上官小宝两人那早已被“命定”碾平的未来,彻底撕裂、揉碎!

他们看到了眼前那通往万丈深渊的裂痕,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他们脚下蔓延。

“顶你个肺!上官生!真系冇时停(没法活了)啊!”

尖沙咀翠华茶楼深处一个隐秘的包间,黄玉郎双目赤红,布满血丝,如同被逼到绝境的凶兽。

他一巴掌拍在铺着雪白台布的圆桌上,力道之大,震得桌上的虾饺烧卖笼屉叮当作响,滚烫的茶水从杯中溅出。

他却丝毫不在意这些,而是一把将一册印制精美绝伦的杂志狠狠地摔在了桌面上。

“啪”地一声巨响!

这正是那横扫日本的《龙JUmp》第二期日文版!

“你睇(你看)!

你认真睇真啲啊!

全彩!用嘅纸同颜料,靓过杂志封面!

睇佢啲画工!啲分镜!真的是快、准、狠!”

他声音因极度的愤怒和惊惧而扭曲,手指几乎要戳破纸页上那充满动感的《龙珠》漫画里的跨页大图。

里面主角孙悟空生动的练功与冒险场景可以说是扑面而来,“人家玩紧(玩的是)热血!冒险!幻想!美少女!

直插入细路仔(年轻人)心里面!

睇下我哋?”

黄玉郎的手指,又十分无奈地重重戳在《玉郎漫画》灰暗的封面上。

牛皮纸粗糙的纹理,在晨光下暴露出其用料中廉价油墨的斑驳。

上官小宝的视线也扫过自己办的《生报》周刊泛黄的内页——上面那黑白线条勾勒出霍东阁挥拳的动作,简直是僵如木偶,王小虎的咆哮也定格在呆板的网点纸里。

而桌沿那本《龙JUmp》第二期日文版,封面的《神奇宝贝》印的是一只活灵活现的龙形神奇宝贝暴鲤龙,还有旁边无比靓丽青春的美少女战士。

“睇清楚未啊?”

黄玉郎的嗓音可能因上火而显得有些沙哑,“人家日本本土嘅印刷机系德国海德堡,一张封面过七色!

我哋仲系用紧六十年代嘅二手罗兰机,印出嚟嘅漫画发霉都比唔上人哋嘅草稿纸靓!”

他猛地掀开《龙JUmp》内页,指甲刮过《美少女战士》中高速奔跑的残影特效,“睇下啲速度线!

睇下啲阴影渐变!

日本仔用嘅系128克铜版纸,我哋嘅报纸纸仲薄过厕纸!”

上官小宝闻言,也是无奈得喉结滚动,普洱茶滑进胃里却是一片冰凉。

他想起去年参观东京讲谈社时见过的流水线:全自动覆膜机为封面镀上晶亮光油,液压裁刀精准切割书脊,机械臂每小时吞吐万册杂志如呼吸般从容。

而此刻窗外飘进元朗合兴工业大厦的油墨味。

那是《龙JUmp》中文版代工厂传来的金属与化学制剂混合的气息——代表的却是新时代的硝烟。

“啪!”

黄玉郎将一本盗版水货摔在餐桌转盘上。

粗劣的日译中文本里,“皮卡丘”被译作“会放电的老鼠”,“孙悟空”成了“长尾巴的小孩”,更致命的是关键分镜错置——第六页本应热血沸腾的孙悟空与人过招比武,却被硬生生插进了后面《北斗神拳》的画面。

“呢本系我搵人搞嘅《龙JUmp》第一期老翻,女人街卖廿蚊本,班细路当正版咁买,点知译到鬼五马六,吵到拆天啊!”

(“这本是我找人弄的《龙JUmp》第一期盗版,女人街卖二十块一本,那群孩子当正版买,谁知道翻译得狗屁不通,吵得翻天覆地啊!”)

他咧开嘴露出森白牙齿,“我哋要做得更绝!

要班读者以为小林天望嘅正版都系垃圾!”

话刚说毕,热雾就从面前的蒸笼腾起,虾饺的粉红馅芯在竹篦上微微颤动。

上官小宝盯着那只破裂的虾饺,终于从牙缝里迸出粤语短句:“点样铺货?(怎样铺货)”

“和联胜嘅‘靓仔坤’管晒深水埗、油麻地嘅地摊,佢大佬系我契弟。”

黄玉郎指甲掐进烧卖皮,“社团开嘅地下印刷厂在观塘工业区三楼,今晚就可以翻印《龙JUmp》第二期。

封面用三百线网点冒充原版,内文图片磨花八成,油墨掺回收废料——成本唔使两蚊!”

他蘸着茶水在桌面画出三条污痕,

“第一步,后日《玉郎日报》头条写‘东洋黑金渗透漫画界’,暗示小林天望用山口组钱洗白;

第二步,揾‘福义兴’嘅打手着‘合兴工厦’制服去放火,目标系三楼嘅柯式印刷机;第三步……”

(“第一步,后天《玉郎日报》头版写‘东洋黑金渗透漫画界’,暗示小林天望用山口组的钱洗白;

第二步,找‘福义兴’的打手穿上‘合兴工厦’的制服去放火,目标是三楼那台柯式印刷机;第三步……”)

他忽然抓起餐刀扎进叉烧包,琥珀色蜜汁喷溅上《龙JUmp》的封面。

“等啲劣质翻版散遍港九,等我哋改图嘅第二期‘中文正版’攻陷报摊,小林天望个招牌——”

刀尖狠狠拧转,奶油黄的纸页撕裂开黑洞,“就会烂过砵兰街嘅阻街女!”

茶杯碰撞声,在这一刻刺穿早茶市的喧哗。

两只青花瓷杯沿崩出细小缺口,普洱混着唾沫,被两人仰头灌进喉咙。

黄玉郎眼底的血丝透露着一丝无所不用其极的癫狂,上官小宝则是指节捏得发白,等着接下来看好戏。

窗外叮叮车,则是在碾过铁轨的轰鸣里,报童稚嫩的嗓音依旧在维多利亚港沿岸卖劲地喊着:“《龙JUmp》东洋卖爆五百万!

港岛中文版礼拜四上市——”

翠华茶楼的玻璃,映出黄玉郎和上官小宝二人那扭曲的脸,却如同供奉在神龛深处,那逐渐皲裂的泥塑。

……

喜欢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