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85章 御前会议二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虽然众人对这两个重要职位极为心动,但御前会议尚未结束,大家只好耐着性子继续进行工作汇报。

接下来轮到六部之首的吏部,只见吏部尚书杨鹤站起身,赶忙行礼后开口道:“启禀陛下,今年朝堂多次展开清查,揪出不少贪官污吏与不法之徒。

江大人平定西南数省时,也对西南官场进行了全面清查。

经过老臣与诸位同僚的共同努力,已将各地空缺官员尽数补齐,以保障各地政务正常运转,不耽误百姓民生。”

在场众人听后纷纷点头,同时也不禁对这位素有“老实人”之称的杨尚书心生同情。

要说如今六部衙门,最难干的非吏部莫属。

吏部执掌天下官员的任免升迁,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自杨鹤担任吏部尚书后,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原因在于根本没人可用。

为此,杨鹤愁得头发都白了。

在江宁和老魏多次“血洗官场”后,杨鹤也开始想尽办法填补官员空缺,甚至连向来被视为不入流、遭人鄙夷的师爷都被拉去当官,由此可见杨鹤这位吏部尚书当得有多艰难。

只见杨鹤满脸幽怨地盯着江宁与老魏,江宁面色平静,老魏则不知在思索什么,反而笑着回应。

随后,杨鹤再次开口:“经过上次对北方数省有功名在身的学子以及各衙门吏员的仔细核查,从中挑选出一大批既有才干又品行端正之人,破格提拔任用。

如今,户部衙门储备的人才已消耗殆尽。

老臣担忧,年后北方推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届时会有不少官员因牵涉其中而被查处,老臣实在不知该从何处找人填补这些官职空缺,还望陛下体谅老臣难处。”

说到此处,杨鹤竟直接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六十岁的孩子。

在场众人见状,皆是一阵叹息。

能把手握重权的吏部尚书当到杨鹤这份上,大明开国两百多年来也是独一份了。

朱由校也面露尴尬之色,杨鹤所言属实,可当下这个问题却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毕竟如今朝廷好不容易齐心协力将东林党以及有江南士绅背景的官员赶出朝堂,同时为了压制江南士绅的势力,接下来几年内,朝廷不会再举行恩科与大考。

但北方学子的整体实力着实有限,又不能为他们单独开小灶。

至于提拔任用有江南士绅背景的官员,那简直是给大家添堵,更不可能了。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江宁嘿嘿一笑,站起身说道:“启禀陛下,臣觉得这并非难事。

督察院有那么多人,整天没事就胡乱弹劾,还有六科给事中,基本上整天无所事事。

这群人在京城当官,实在没多大用处。若地方官员出现空缺,可直接从他们当中抽调,派往地方任职。”

朱由校闻言微微一愣,在场一众大佬也都愣住了,没想到江宁会出这么个主意。

不过稍作思考,大家便明白了江宁的用意。

督察院和六科整天除了弹劾,确实没起到太大实质性作用,反而整天给众人添堵。

以江宁和老魏的行事风格,年后出趟差,督察院和六科估计就得被抽成空架子。

毕竟如今皇上大力倚重厂卫,督察院的作用已大不如前,六科也早已沦为形同虚设。

朱由校显然明白江宁的意图,随即点头,笑着对杨鹤说道:“杨爱卿啊,如今大明刚显中兴之象,朕知道你难,朕也难,大家都难。

所以朕希望你能克服困难,接下来若缺人手,就直接从督察院和六科抽调。”

杨鹤闻言,擦了擦眼泪,说道:“臣遵旨。”

或许是觉得杨鹤实在可怜,朱由校接着说道:“户部尚书杨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赏双禄。”

杨鹤赶忙领旨谢恩。

毕竟到了他们这个位置,想要更进一步进入内阁,难度极大,升官无望,皇上给加俸禄倒也是件好事。

眼见吏部尚书杨鹤的问题解决了,这时户部尚书郭允厚站起身来。

只见这老家伙眉飞色舞地说道:“启禀陛下,如今户部现有存银八千五百万两。

若是将最近十日大明皇家银行兑换回来的旧钱重新回炉重造,估计差不多能有一万万两。

去年,朝廷免除了北方数省和西南数省的赋税,对一些受灾府县也进行了拨钱拨粮救助。

此外,平定西南数省耗费军饷两千万两,但先前出兵河套时从卜失兔部掠夺了不少牛马羊等物资,再加上江大人平定西南带回两千八百万两,所以国库实际上并未花费太多银子。”

在场众人听到郭允厚报出的数字,皆是喜笑颜开。

敢情朝廷做了这么多大事,反倒没花太多银子,这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库暂时无需为银子发愁,大家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

就在这时,郭允厚脸色忽然一变,略显难看地说道:“启禀陛下,然而江南等地的赋税缴纳总是拖拖拉拉。

老臣与内阁连下数道公文催促,但江南那边每次催一次,才缴纳一部分,实在不利索。”

在场众人听后,脸色皆变得阴沉。

这群江南官员显然是在与朝廷对着干,即便如今朝廷已更换江南数省的巡抚与布政使,依旧无济于事,江南地方势力实在太过强大。

但当下还不是与他们彻底翻脸的时候。

朱由校随后开口道:“郭爱卿,这些事情稍后朝廷再做处理,先暂且搁置吧。”

郭允厚也明白局势,随后接着说道:“启禀陛下,原本田赋占大明整体赋税的七成。

但如今经过商税改制,再加上天津、通州、登莱等地与东洋等国大力开展海贸,如今朝廷国库收入中,商税与海贸占据了三成,百姓田赋更是降至三成。

如此一来,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这也意味着今后大明将不再把田赋作为国库的主要收入来源。

同时,大明皇家银行年后将在北直隶乃至北方数省开设分号,大量回收旧钱重铸新钱,今后百姓缴纳赋税也以新钱为主,如此便能彻底废除火耗银,杜绝贪官污吏从中获利,百姓负担又能进一步减轻。”

在场众人听后,纷纷称赞。至于剩下的四成赋税来源,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有提及,原因很简单,基本都是通过查抄贪官污吏、株连九族获得,以及郭允厚发展副业所得。

朱由校也点头,笑着说道:“郭爱卿,辛苦了,赏双禄。”

郭允厚赶忙领旨谢恩。

就在这时,郭允厚赶忙说道:“陛下,如今北方商贸日益繁荣,老臣寻思着能不能把商税再往上提一点?”

朱由校闻言,顿时咳嗽连连,心说这个郭老抠还真是三句话不离钱,随即开口道:“此事稍后朕与诸位爱卿再共同商议,暂时先这样吧。”

郭允厚闻言,略带失落地领旨。

接下来,其他几部尚书先后进行工作汇报,传来的大多是好消息,众人听后都满心欢喜,朱由校也十分高兴,决定统一给大家加俸禄。

江宁仔细一算,发现除了自己,其他人都加了,不禁一阵无语。

御前会议结束后,众人都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唯有江宁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等人都走光了,朱由校见江宁还没走,有些疑惑地问道:“江兄,你怎么还不走?

是不是有什么事?”

江宁翻了个白眼,说道:“陛下,您这是什么意思?

臣整日为朝廷殚精竭虑,您给这么多同僚都加了双份俸禄,却把臣给漏了,所以臣在等陛下给补发双禄呢。”

朱由校尴尬地笑着说:“江兄啊,你家财万贯,也不差这几个钱,何必在意这点俸禄呢?”

江宁满脸悲愤地说道:“陛下,这可是臣拿命换来的血汗钱啊,每一分每一毫都来之不易,饱含着艰辛与付出,您怎么能这么狠心,不给臣发双禄呢?”

朱由校听了,顿时咳嗽起来,无奈道:“发发发,江兄的双禄,朕自掏腰包给你补上,怎么样?”

江宁立刻笑着说道:“陛下英明。”

见江宁不再纠缠,朱由校转而笑着说:“江兄,朕原本以为山东战场年前就能结束,可如今看来是不行了。

眼瞅着快过年了,朕寻思着是不是把信王调回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年后再让他去山东。”

江宁摆摆手,说道:“陛下,依臣对信王殿下的了解,这个时候调他回京,恐怕他会立马提刀与白莲教决一死战,不拼出个胜负,绝对不会回朝。”

朱由校一听,琢磨了一下自己弟弟的性格,还真挺极端,说不定真能干出这种事,便不再纠结此事。

就在这时,朱由校开口道:“江兄,这会儿没旁人了,关于给内阁增添人手,还有刑部尚书的人选,朕原本打算提拔温体仁和郭允厚入阁。

但郭允厚如今闹出这些事,入阁肯定是没指望了,毕竟从来没听说过哪个盗墓贼还能做到宰辅之位的。”

江宁笑着说:“陛下,您这话可不对,大汉丞相曹操不也是盗墓贼出身吗?

人家不也做到了丞相之位。”

朱由校没好气地说:“江兄,朕跟你说正事呢,你别打岔。

曹操最后还成了魏王呢,你怎么不说?

再说了,郭允厚能跟曹操比吗?

曹操是什么人物?”

江宁尴尬地笑了笑。

喜欢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天启朝第一搅屎棍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