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帆等待暗物质传送的时间里,为了不让暗物质的研究影响到龙城号里的人类,早就建造好了一艘专门研究暗物质的飞船跟在龙城号后面。
这艘飞船就是为了研究这种暗物质制成的超级武器。
命名为愚公号。
人类已经选出一批愿意为此牺牲的科学家进入其中,开始了漫长的暗物质研究。
当然,这里指的漫长并不像当初的湮灭者,因为在启明族毁灭之前,它们已经将暗物质的思路整理出来。
第一批科学家已经登上愚公号。
一开始,人们不知道这艘飞船的名字真正的含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终于明白......
研究暗物质的科学家们穿着特制的抗辐射服,与家人做最后的告别,他们的余生将在愚公号度过。
有人都清楚,这是为了人类发展而牺牲。
没有人哭泣,因为这是如今人类从出生起就灌输的精神。
而这艘飞船所肩负的使命,将在星璇的庇护下掩盖,就连陈帆身上的湮灭者追踪器也将被屏蔽,一切发生在他身上关于暗物质研究的内容。
要不是启明族火种方舟能源即将枯竭,星璇不会将最后的能源浪费在这一代陈帆身上。
这是人类的一次冒险,也是启明族留下的星璇最后一次冒险。
一位年过百岁的材料学泰斗微微颔首:“陈先生,我们已做好准备。”
在他身后几百名科学家眼神平静得可怕,仿佛早已看透生死。
陈帆没有激情的致辞,而是上去一个一个的握手。
然后看着运输飞艇将他们送往,龙城号尾部的愚公号。
......
40年后......
张博士躺在愚公号隔离病房里,全身插满了维生导管,监测仪上的数据很不乐观。
他的皮肤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灰白色,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抽走了生命力。
他今年才99岁。
在如今平均寿命321岁的人类文明中,99岁本该是正值壮年,可现在的他,却像一棵被蛀空的枯木,随时可能崩塌。
年轻的护士将最新的研究数据投影在病床前,“张老,第二批暗物质科学家已经登船了。”
“让他们……小心……样本b-7的辐射波动……”张博士的眼皮微微颤动,他的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护士眼眶微红,点了点头。
她知道,张博士的大脑仍在高速运转,可他的身体已经撑不住了。
30年过去,第一批暗物质研究员如今还活着的,只剩291人。
龙城号的居民们活到300岁依然健步如飞,享受着漫长的青春,可在这艘名为“愚公号”的暗物质研究船上,哪怕是最轻微的接触,都会让细胞以百倍速度衰亡。
第一批科学家们明知如此,却依然前赴后继地踏入这片禁区。
“我们不是短命,只是活得更……浓缩。”
这是张博士常挂在嘴边的话。
陈帆站在愚公号的中央大厅,注视着面前列队的第二批科学家。
他们平均年龄38岁,正是人生最灿烂的青春期。
“你们清楚自己将要面对什么吗?”陈帆沉声问道。
“清楚!”众人齐声回答,没有一丝犹豫。
陈帆的目光扫过每一张脸,有28岁刚毕业的天才少女,有放弃龙城号优渥生活的68岁材料学专家。
他们都知道,踏上愚公号,就意味着自己的寿命将被快速剥夺。
可没有一个人退缩。
......
愚公号隔离房监测仪的警报声突然尖锐起来。
张博士的瞳孔微微扩散,呼吸变得急促。
“快!联系陈先生!”医护人员迅速启动急救程序。
当陈帆打开全息手表与张博士连线的时候,看到他的意识已经模糊,可他的手仍死死攥着一份数据芯片。
“陈……先生……”他艰难的挤出一个笑容。
陈帆即便看惯了生死,依旧不忍看着小自己一千多岁的老人如此痛苦,他低声道:“小张。”
“暗物质……稳定公式……完成了……”张博士的嘴角渗出血丝,却仍在微笑,“下一批……他们……可以少死……很多人……”
陈帆沉默的点了点头。
张博士的目光渐渐涣散,他轻声呢喃,“人类……永存……”
监测仪上的心跳线归为平直。
愚公号上,第二批科学家并没有因为一个人的死而停止脚步,他们开始与第一批科学家交接研究成果。
龙城号和愚公号继续向那片未知的黑暗进发。
今天是中秋节。
龙城号饭堂,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咬了一口金黄色的圆形糕点。
“妈妈,这个为什么叫月饼?”
68岁的年轻母亲愣了一下,她第一次听到月亮这个词是在小学三年级。
如今人类历史课中,介绍地球的篇幅只用两天就讲完了,月球只出现了几分钟的全息影像。
回想了一会后说道:“嗯……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颗叫月亮的卫星,人们会在特定的日子对着它吃这种点心。”
男孩歪着头:“月亮?是像我们5年前路过的气态行星的卫星那样吗?”
“不,它更亮,是银白色的,”母亲努力回忆着,“据说……还能在上面看到阴影,像一只兔子。”
男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以后我们找到了宜居星球,我要造一颗人造月亮给妈妈看。”
母亲摸着孩子的头,一脸幸福的道:“好呀,那我就等着我家宝贝造一颗月亮给妈妈。”
这时,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的男人拿着一个黄色的水果来到他们的餐桌,“呼,今天好多人排队取柚子。”
男孩的注意力被吸引,“爸爸,这个就是柚子?”
“嗯,我看视频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中秋节爱吃这种水果。”
这一家人吃完饭后,父母送男孩回学校,父亲交代道:“儿子,好好读书,下周爸妈休息的时候再来接你回家。”
男孩重重点头,“知道啦,爸妈下周见。”
陈帆的私人住所里。
今晚也格外热闹,欢声笑语充满这套龙城最大的住所。
饭后,陈帆287岁的曾孙陈俊笑问道:“曾祖父,能说说月饼的来历吗?”
看着样貌已经七八十岁的老人叫自己这个三十多岁样貌的人为曾祖父,陈帆早习以为常,毕竟今年的他已经1246岁。
他拿起一个月饼陷入了回忆。
“小时候我父亲带我上街,中秋节前街边全都是月饼摊位,货架上堆满各式月饼,五仁的、蛋黄的、莲蓉的……那时的月亮又大又亮,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在场三十多人见陈帆开始讲故事都围了过来。
“中秋节的晚上,地球上的人类赏月、吃月饼、猜灯谜......”
“灯谜是什么?”陈帆的第9代小孙女跑到陈帆身旁好奇的问道。
陈帆想了一会,解释道:“一种古代的文字游戏,比如: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猜一动物。”
整个餐厅安静了几秒。
“这什么动物?农场和动物园都没见过啊?”
“我觉得不符合逻辑,角的数量怎么可能反复变化?”
“也不是没可能,生物实验室已经研究出.......”
“高祖,谜底是什么?”
陈帆后悔引起这个话题了,不过还是告知了他们答案:“月亮。”
“月初如钩,月中圆满,月末再缺。”
所有人听完一头雾水。
果然,即便陈帆告诉他们答案,他们也不会理解这种修饰手法。
陈帆望着手中咬了一口的月饼,突然觉得索然无味。
“曾祖父,您说古人会为了一首诗流泪?”陈俊皱着眉头,全息屏幕上显示着他刚刚调出的《静夜思》,“这不就是描述光学折射现象吗?'床前明月光'明显是大气层对月光的散射......”
“还有这个,”陈帆的第9代孙女陈雪调出一段视频,画面上一个古代文人正在对月饮酒作诗。
“他们为什么要对着一个卫星抒发感情?根据天文资料,月球不过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由硅酸盐岩石构成,反射率仅12%......”
陈帆懒得解释,由着他们在那讨论和质疑。
在这个时代,连思念都被量化成了神经递质浓度指标,解释也是白解释。
他们永远不会懂。
不会懂李白醉卧船头时,那轮明月为何能让他写下举杯邀明月。
不会懂苏轼在《水调歌头》里寄托的思念。
更不会懂,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月字,能让千年前的游子潸然泪下。
喜欢冰封末世:我有购物系统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冰封末世:我有购物系统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