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0章 降官如毛 降将如潮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
  

1943年国军在正面取得鄂西会战胜利,但在华北敌后战场国军遭到了重创,山东苏鲁战区、山西太行山南部防区陷落,国军力量大规模退出华北。

山东苏鲁战区在山东无法立足,撤至安徽阜阳。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率2000余人投降日军,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于怀安投敌,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宁春林投敌,苏北游击第1纵队司令吕其赓投降了日军,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厉文礼被俘投敌,国军第113师师长韩子乾被俘投敌。国民党第57军334旅旅长荣恒率3000余人投降日军、

国军在山西太行山南部的防区也崩溃了。1943年4月,日军为消灭太行山南部的国民党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部),调集5万兵力,发动了\"太行山作战\"。战役初期,新5军孙殿英部在撤退途中遭遇日军伏击,发生短暂枪战,但部队迅速溃散,未形成有效抵抗?。新5军被日军包围在林县,其部孤立无援,补给断绝,面临日军绝对优势兵力的压力?,军长孙殿英率部余人投降日军,导致国军太行山南部防线全线瓦解?。

1943年5月10日,庞炳勋与大部队失散,躲入山西陵川凤凰山黑风洞,试图伺机归队?。其卫兵在外出打探消息时,误遇已投敌的伪新五军军长孙殿英部士兵。卫兵不知孙殿英叛变,透露了庞炳勋的藏身处。孙殿英立即向日军报告,带领日军包围了黑风洞,迫使庞炳勋现身?,孙殿英主动配合日军劝降庞炳勋?。庞炳勋最终带了5000余残军投降。投降前,其少将高参邵恩三自杀身亡,临终前劝庞炳勋勿降未果?。

庞炳勋的投降,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庞炳勋曾参与过长城抗战、特别是在台儿庄战役时率军驻守临沂,面对日军精锐部队的猛攻,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庞炳勋的杂牌军竟能以一当十,连续击退日军多次进攻。靠着精明的头脑和丰富的经验,巧妙地指挥作战,让日军吃尽苦头。临沂保卫战坚守临沂一月,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立下过汗马功劳。

庞炳勋投敌,引起常申凯震怒,立即撤销了第24集团军的番号。许多人都不敢相信,昔日的抗日英雄怎么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庞炳勋的投敌,给抗日战争造成了巨大打击。不仅动摇了民心,也影响了其他摇摆不定的将领。庞炳勋从着名的抗战将领变成了日军宣传中的汉奸典型。让人感叹:\"若是知道如此,庞炳勋还不如战死临沂,那也要强于今日蒙羞。\"

当时的解放日报公布过,自1937年抗战正式开始至1943年上半年,国府文武官员及作战部队投降日军者数量可观,其中中央委员有20人,旅长以上将领58人;投日军队达50万人,占全部80万伪军的62%,从而,造成“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局面。

从1941年下半年开始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也是从这个节点开始,国军投敌情况严重起来,国军敌后部队因多重因素大规模倒戈。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曲线救国”论盛行?

以张荫梧、汪精卫为首的汉奸提出该理论,为投敌行为提供借口,该理论将投降行为美化为“忍辱负重”,客观上助长了“抗战必亡”的悲观论调。汪伪政权利用此说拉拢、诱惑国军高层。这一论调实质是将部分军队和官员降日行为合理化,宣称其目的是“保存实力、反共抗日”。

国府虽然批判了汪伪的\"曲线救国\"论,揭穿该理论的汉奸本质、分析了其政治危害。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纵容了敌后国军将领的投敌行为,以换取对中共敌后抗日力量的打压?。

第二敌后生存环境严重恶化

国府要求黄河以北国军就地游击,但部队孤立无援,补给困难,同时受制于“反共优先”政策。国军在敌后强调军事,而忽视了政治。根据地和政权建设严重滞后,配套的政策制定或执行不力,没有能力完全发动群众。时间一长,由于补给困难敌后国军军心涣散,部分军阀为保存实力选择投降?。

第三日军诱降攻势加强

1941年后日军调整策略,重点打击敌后国军,辅以政治诱降。对于投降的将领给了出路,政治地位提升?,军事指挥权保留,再加上经济利诱?。总的来说就是高官厚禄。

第四内部斗争激烈

全面抗战爆发后,各路杂牌军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前嫌,服从中央政府领导,英勇地走向抗日前线。这种斗争精神被激发出来,代表着全国各部队积蓄已久的能量。只要国府能稍有公心,平等对待杂牌军与嫡系中央军,那么大家都会愿意为国死战。从长远来看,这也是国府统一军令、融合各派力量的绝佳机会。

但国府却选择了把对日浴血奋战当成了淘汰杂牌军将士的手段。国府利用各种机会来消灭非嫡系部队,这种做法在对日作战时变得更加猖獗。杂牌军也不是傻子,为了自救,也必然会采取相应措施,战场上杂牌军与中央军之间的相互坑害屡见不鲜。国府对杂牌军的歧视和排挤政策,确实为大规模投敌现象埋下了伏笔?。

国军的大规模倒戈与我党坚持敌后抗战形成鲜明对比,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国党政治声誉严重受损,威信受到质疑?。抗战胜利后,大部分投降将领又被重新收编,埋下了内战时期政治混乱的隐患?,同时严重影响到国府政权的合法性,这是其最后政权垮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敌后国军将领及其部队投降日军,无论有多少理由,多少无奈,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都不能洗脱其投敌卖国的汉奸本质,并终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趣趣阁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趣趣阁!

喜欢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请大家收藏:(m.ququge.com)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